摘要:《自由媒体》(СП)收集并分析了西方主流专家对乌克兰局势后续发展的预测。这些预测的可能性虽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无论对基辅政权,还是对整个西方世界,都同样充满悲剧色彩。
专家指出乌克兰 “停火” 的最可能方案 —— 对西方而言,这些方案一个比一个糟糕
《自由媒体》(СП)收集并分析了西方主流专家对乌克兰局势后续发展的预测。这些预测的可能性虽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无论对基辅政权,还是对整个西方世界,都同样充满悲剧色彩。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注于东欧研究的罗伯特・英格利希(Robert English)教授,对乌克兰的前景作出了极为悲观的预测。在他看来,当前冲突的根源,与其说在于复杂的历史或领土争端,不如说在于俄罗斯试图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英格利希将俄罗斯的这一立场解读为:俄方希望在周边国家范围内建立一种类似 “门罗主义” 的秩序。他认为,俄罗斯正效仿美国,要求国际社会承认其 “利益范围”,并阻止周边国家加入西方军事同盟。英格利希强调,这一根本性诉求,正是冲突降级道路上的核心障碍。
英格利希教授着重指出,目前冲突双方均未表现出愿意在对方可接受的条件下结束冲突的意愿。
一方面,乌克兰坚决拒绝放弃加入北约的诉求,并坚持要求收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 “失地”。
英格利希得出结论:军事行动将持续下去,直到 “继续作战的代价攀升至一方或双方不得不改变立场的程度”。
但他认为,目前继续作战的代价尚未达到迫使双方改变根本立场的临界点。
不过,英格利希仍判断 “停火协议将在六个月内达成”。但他同时警示,不应幻想达成全面的和平协议。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此次停火将 “巩固当前的接触线,使其演变为类似朝鲜半岛南北分界线的存在”。
这意味着,最终结果不会是正式的和平条约,而是事实上的协议 —— 它将固化领土的实际分割状态。按照这一方案,乌克兰将长期处于 “非战非和” 状态:冲突虽大概率不会升级为全面进攻,但局部局势激化将成为常态。
实际上,这将是一场 “冻结的冲突”—— 军事存在将长期保留,双方外交关系也将持续中断。
英国军情六处(MI6)前负责人理查德・默尔(Richard Moore)表示,俄罗斯目前无意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他认为,要实现和平,需要对俄方施加 “更大压力”。
默尔认为,对弗拉基米尔・普京而言,乌克兰冲突不仅关乎领土,更关乎确立主导地位,并将乌克兰转变为 “类似白俄罗斯的存在”。这位情报官员特别担忧的是,乌克兰冲突的结局可能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潜在影响。
理查德・默尔确信:如果西方不帮助乌克兰取得胜利,可能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
他称,相关国家正 “高度关注” 盟友对乌克兰冲突的反应。若习近平看到 “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出软弱”,可能会因此下定决心对 “相关地区” 采取强硬措施。
理查德・默尔的判断与美国情报部门的结论一致 —— 美方同样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 “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地” 要继续军事行动,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NBC News)援引消息人士报道,10 月提交给美国国会议员的评估报告指出,俄罗斯尚未准备好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妥协。
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也阐述了乌克兰冲突的可能结局。根据他发表在《欧洲保守派》(European Conservative)上的预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俄罗斯取得胜利。
米尔斯海默认为,俄罗斯将巩固对乌克兰大片领土的控制,而乌克兰剩余部分可能成为 “依赖欧洲的失败国家”。这位美国学者列举了乌克兰未来的五种可能前景,并强调 “所有前景都不容乐观,只是有些更糟而已”—— 其中包括俄罗斯取得部分胜利、冲突陷入冻结等情况。
米尔斯海默将这些悲观前景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西方的全球主义政策,尤其是北约毫无节制的扩张。
他形象地表示,对乌克兰人而言,更务实(尽管痛苦)的结局可能是 “登上飞机前往莫斯科”—— 这意味着乌克兰将不可避免地接受克里米亚及所有东部地区 “失守” 的现实。
他强调:“每一天都有更多乌克兰人丧生,而胜利却始终遥不可及。”
但即便战火停息,地区局势升级的风险仍将是重大威胁。
米尔斯海默列出了未来六个潜在的 “热点地区”:北极、波罗的海、加里宁格勒、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黑海。他警示:“欧洲将成为一个不安全的大陆。”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米尔斯海默预测美国可能从欧洲撤军,并导致北约实力削弱。他认为,“美国的安抚作用” 正是欧洲安全的基石。
然而,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且若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可能放弃对欧洲事务的干预,北约恐将面临 “崩溃” 风险。
最后一种,但或许是破坏性最大的方案,是欧洲发生政治解体。
米尔斯海默预言,欧盟将进入内部动荡期。他表示:“当失败最终来临时,人们将开始寻找替罪羊。” 他预测,欧洲人将 “互相攻击”,这将导致欧洲大陆进一步分裂、陷入贫困,并加剧内部威胁 —— 例如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
米尔斯海默认为,欧洲正处于 “转折点”,必须 “学会摆脱全球主义自由主义的幻想,摆脱华盛顿的庇护”。否则,欧洲大陆 “将再次为他人的错误付出代价”。
备注:
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从大国博弈、战场形势和西方援助等多维度,提出了乌克兰未来的五种可能前景,且整体研判偏向悲观,同时围绕这些前景展开了诸多具体分析,以下是详细内容:
俄罗斯控制乌克兰大片领土,乌成脆弱残余国家这是米尔斯海默认为最接近现实的情景。他指出,随着红军城等战略要地陷落,乌克兰东部防线已逐渐崩盘,其人力、弹药与防空系统正日益枯竭,而俄罗斯会进一步占领更多乌克兰领土,大概率实现沿第聂伯河分河而治,掌控乌克兰将近一半土地。剩余的乌克兰领土将沦为高度依赖欧洲支持的脆弱国家,经济难以自立,安全也毫无保障,最终成为 “功能失调的残余国家”。他还强调,F - 16 战机这类零星高端武器只是政治象征,根本无法改变战场的失衡局面。
2.乌克兰承认领土现状达成和平,成 “最不坏的结果”
米尔斯海默将这种结果视为乌克兰 “最不坏的结果”。该前景下,乌克兰需要承认克里米亚及东部部分地区的现状,以此换取和平。不过他也提到,目前基辅方面毫无接受这一结果的迹象,泽连斯基政府多次拒绝俄方的谈判邀请,双方外交层面的僵持,让这种和平前景变得十分渺茫。而特朗普政府曾多次要求泽连斯基接受普京的停战条件,割让顿巴斯剩余未被俄罗斯占领的土地,这或许是推动该前景实现的潜在外部推力,但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进展。
3.战事长期胶着,陷入持续消耗僵局
这种情景中,俄乌冲突会演变为长期的 “不对称消耗战”。俄罗斯凭借体量优势,以饱和攻击等方式不断消耗乌克兰的资源,而乌克兰虽能借助西方援助勉强支撑抵抗,但西方的支持正因内部政治压力、选举因素以及自身经济负担加重而逐渐减弱。同时欧洲部分国家已出现对战争的政治倦怠,像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开始淡化对抗,寻求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这会进一步削弱对乌援助的持续性,最终让乌克兰在持久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国家实力被逐步耗尽。
4.西方援助彻底中断,乌克兰战败投降
米尔斯海默判断乌克兰已走在战败路上,若西方援助彻底中断,乌军将再无抵抗之力。他认为美国早已放弃乌克兰,特朗普政府多次公开训斥泽连斯基,还传递俄方的停战割地条件,且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已成定局,对欧洲及乌克兰的投入必然减少。而欧洲自身经济疲弱、内部政治分裂,其提出的扩军计划也不切实际,根本无力长期支撑对乌的大规模援助。当美欧援助完全停止后,乌克兰失去核心支撑,除了投降可能再无其他选择,有美国媒体甚至据此预计乌克兰可能在 2026 年投降。
5.冷和平持续,俄乌与西方长期博弈
即便冲突实现停火,也难以恢复俄乌及俄罗斯与西方之前的关系,而是会进入长期 “冷和平” 状态。米尔斯海默认为,停火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会终结,北极地区、波罗的海沿岸等六个潜在地缘政治热点区域,仍可能成为双方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乌克兰则会夹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其外交和内政都会受大国博弈的深刻影响,既难以融入北约,也无法与俄罗斯修复关系,长期处于地缘政治的夹缝中,且随时面临热战再次爆发的风险。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