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底,南非约翰内斯堡即将迎来一场载入史册的国际盛会——G20峰会。然而峰会前夕,三个世界大国的缺席决定让这场盛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11月底,南非约翰内斯堡即将迎来一场载入史册的国际盛会——G20峰会。然而峰会前夕,三个世界大国的缺席决定让这场盛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俄并不是不去,而是改派其他代表出席。
和美国相比,中俄的安排虽然降低了参会级别,但都保持了基本的外交礼仪和对峰会机制的尊重。
11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他不会出席G20峰会,也不会有任何美方官员去参加。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拳,打乱了东道主的全部安排。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已经就此事做出了回应。
他点名美国,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他们自己的损失。”
同样是缺席,为什么南非对三国的态度差异如此之大?答案其实很明确,中俄是正常的外事安排,情有可原,而美国是故意找茬,南非不愿意屈服。
对于南非来说,这次G20轮值主席国身份意义非凡。
自2024年接任以来,南非始终将此次峰会视为展现非洲声音的重要窗口,提出了“团结、平等、可持续”的核心主题。
为了这场峰会,南非筹备了132场官方会议,截至9月已有87场顺利举办。
所有这些会议达成的成果,都将悉数纳入最终的峰会宣言。
拉马福萨总统的目标很明确,要推动一份真正惠及全球南方的行动方案。
拉马福萨曾在5月会晤时公开表示,希望能在峰会上将G20主席国身份正式移交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他“不想把职位交给一把空椅子”。
这句话背后,是对特朗普亲自出席峰会的期待。
然而,南非的善意与精心筹备,却遭遇了特朗普政府的持续对抗。
这种对抗,早已超出正常外交范畴,演变成了双重冒犯。
一是政治上的冒犯,这始于今年2月。
特朗普突然炮轰南非新版《征用法案》,声称该法案“没收白人土地”构成“种族歧视”,随即宣布切断对南非援助。
3月,美国又以南非驻美大使批评特朗普为由将其驱逐,进一步加剧双边关系紧张。
5月21日的白宫会晤更是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特朗普在会谈中突然要求关灯播放视频,用漏洞百出甚至是虚假捏造的素材指控南非“存在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
二是机制上的冒犯,这直接冲击G20峰会本身。
按照最初计划,美国将由副总统万斯代表出席,这完全符合G20成员国“最低参与”的惯例。
但特朗普突然改口,不仅自己不出席,还拒绝派遣任何官员参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此前已经拒绝出席G20部长级会议。
这种“全面抵制”在G20历史上极为罕见,彻底打破了轮值主席国应有的尊重。
而且特朗普还将峰会选址南非称为“丑闻”,敦促南非趁早退群。
在这个情况下,南非总统当然对美国、对特朗普不满了,独独点名他一个,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到底,这就是东道主在捍卫自身底线与多边机制的尊严。
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其价值就在于包容与对话。
特朗普的全面抵制,本质上是将单边政治算计凌驾于多边利益之上。
南非点名批评这种行为,是在向所有成员国传递明确信号:多边机制容得下合理的缺席安排,却绝不能容忍刻意拆台。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守住非洲的尊严。
特朗普的抵制不仅是针对南非,更是对非洲发展诉求的无视。
拉马福萨的回应,实则是代表整个非洲大陆发声,非洲不再是任人指摘的对象,有权在全球治理中获得平等尊重。
相比之下,中俄的缺席均为正常外交安排。
中国派总理参会既保证了参与度,也尊重了峰会机制,俄罗斯的降级参会源于现实顾虑,但并未否定G20的合作价值。
两国都通过合适的方式维持了与东道主的沟通,没有影响峰会的整体筹备。
而美国的缺席则是主动的、带有惩罚性的政治行为。
特朗普政府将南非起诉以色列、推行黑人赋权法案等独立自主的外交与内政决策,统统视为“敌对行为”,试图通过抵制峰会来施压。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与G20倡导的平等合作精神背道而驰。
拉马福萨的点名,正是看透了这种本质差异。
对正常的外交调度,东道主可以理解;但对刻意的对抗与抹黑,必须明确表态。
这不禁让人想起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秩序的一贯态度。
不管是退出巴黎协定,还是威胁退出世贸组织,其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合则用,不合则弃。但国际治理不是做生意,不能只讲利益不讲规则,更不能只谈索取不谈责任。
峰会召开在即,美国的缺席或许会留下遗憾,但正如拉马福萨所说,损失的终究是美国自己。
放弃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用虚假指控替代理性沟通,特朗普的做法不仅让美国错失影响非洲发展议程的机会,更让世界看清了单边主义的狭隘。
说到底,国际社会不是角斗场,而是需要共同经营的家园。任何国家,不管多么强大,如果总是把一己之私凌驾于国际公益之上,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来源:贺文萍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