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亿预售炸穿影史!《鬼灭之刃》凭什么让 Z 世代疯狂买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3:53 1

摘要:1.8 亿预售炸穿影史!《鬼灭之刃》凭什么让 Z 世代疯狂买单?

当预售票房定格在1.8亿,零点场狂揽1884万,北京上海核心城市上座率飙升至92%,《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用一组震撼数据,刷新了进口动画在中国影史的存在感。

这部首次登陆内地大银幕的日漫作品,不仅将进口动画预售纪录踩在脚下,更以仅差86万就追平《姜子牙》的成绩,跻身动画电影预售前三甲,与《哪吒2》领衔的国产头部阵营同台竞技。

这场票房狂欢绝非偶然,而是IP沉淀、行业破局与Z世代消费逻辑共振的必然结果,更撕开了进口动画市场突围的全新可能。

票房数据的背后,是IP长线运营与高质量内容的双重胜利。

作为沉淀多年的现象级IP,《鬼灭之刃》并未急于收割市场,而是等到“无限城决战”这一高潮章节才登陆内地,将最密集的剧情冲突、最华丽的打斗场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不做铺垫直接炸场”的策略,既满足了老粉的情怀期待,又以155分钟无删减的视听冲击吸引路人观众,彻底打破了传统日漫分段引进的节奏困局。

更关键的是,全球6.82亿美元票房的强势背书,叠加豆瓣8.7分、IMDb8.5分的炸裂口碑,形成了“全球爆款+高分认证”的双重保险。

对比《你的名字。》此前保持的9800万进口动画预售纪录,《无限城篇》的翻倍增长,恰恰验证了内地观众对高质量日漫的饥渴——在国产动画多聚焦神话新编的当下,这种兼具工业化制作水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自然成为市场刚需。

从行业视角看,《鬼灭之刃》的突围堪称进口动画的教科书级操作。

它彻底颠覆了进口动画“依附档期红利”“小众圈层自嗨”的传统路径,用精准策略实现了“以小博大”。

内容端,放弃循序渐进的叙事模式,直接推出“无限城决战”这一系列最高潮,将打斗场面与情感爆发点集中释放,完美适配影院观影的沉浸式需求;

营销端,片方深谙二次元群体心理,通过提前点映、主创签绘、主题影厅布置等本土化动作精准触达核心粉丝,万达影城打造的“紫藤花瓣雨”特典场、主题痛椅装饰,让观影变成专属仪式,推动预售占比超首日总票房50%。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它首次在零点场、单日票房等核心维度比肩国产爆款,证明进口动画无需“矮化”自身定位,只要找对切口,就能在国产动画主导的市场中撕开缺口。

这种成功模式极有可能改写后续批片引进逻辑,未来或将有更多进口动画放弃“试水式”分段引进,转而聚焦高潮章节直击市场。

这场票房狂欢的本质,是Z世代消费逻辑的集中爆发——观影早已超越娱乐本身,成为年轻人的社交仪式与情怀宣言。

北京上海92%的零点场上座率,堪比演唱会抢票的集体狂欢,粉丝带着定制周边、应援道具到场,映后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将影院变成二次元同好的线下聚集地。

这种“为情怀赴约”的消费行为,在衍生市场同样表现疯狂:万达独家旋转杯桶3分钟售罄,名创优品周边2小时断货,必胜客主题餐盘在闲鱼溢价300%,瑞幸联名套餐从229元爆炒到66元仍一抢而空。

Z世代的买单逻辑清晰而坚定:他们既追求“参与国际流行文化”的心理满足感,7979万全球观影人次的数据被反复传播,成为“加入全球狂欢”的身份标签;又看重IP衍生的收藏价值,形成“票房+周边”的正向循环。

在他们眼中,为《鬼灭之刃》消费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对陪伴多年的IP的情感回馈,是兼具社交属性与收藏意义的理性选择。

《鬼灭之刃》的票房奇迹,不仅打破了进口动画的市场天花板,更给行业带来深刻启示: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当下,IP的长线运营、精准的本土化策略、对年轻群体消费心理的洞察,才是破局的关键。

它证明进口动画无需刻意迎合主流审美,只要坚守自身品质,精准对接目标群体需求,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Z世代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行为,也传递出清晰信号:情怀从来不是智商税,而是建立在高质量内容基础上的情感共鸣。

未来,当更多进口动画学会这套“内容聚焦+本土深耕+情怀激活”的组合拳,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或将迎来国产与进口良性竞争、百花齐放的新格局,而观众终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

来源:逢坂大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