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见电灯,脱口而出2个字,如今人人都在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3:58 2

摘要:您绝对想不到,咱们现在拍照时随口喊的“茄子”,居然跟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电灯有关!这事儿得从1904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说起——当储秀宫里的电灯“啪”地亮起时,73岁的慈禧竟然下意识摆好姿势,中气十足地喊出了“茄子”!把旁边德国工程师都听懵了。

您绝对想不到,咱们现在拍照时随口喊的“茄子”,居然跟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电灯有关!这事儿得从1904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说起——当储秀宫里的电灯“啪”地亮起时,73岁的慈禧竟然下意识摆好姿势,中气十足地喊出了“茄子”!把旁边德国工程师都听懵了。

那天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人抬着裹黄缎子的电灯设备进宫,工程师还被太监里里外外搜了身。灯泡亮起的瞬间,刺眼的白光把老太后吓一跳,她还以为是照相机的闪光灯。毕竟一年前,她才刚被裕德龄兄妹教会拍照,每次听到“准备拍照”就条件反射要喊“茄子”。

说起这个梗,还是裕勋龄从法国带回来的洋讲究。原来洋人拍照喊“cheese”能让嘴角上扬,传到中国后,宫里人发现喊“茄子”效果更妙——这两个字发音时嘴巴自然咧开,活脱脱一个标准微笑。慈禧试过一次就上了瘾,后来拍照必喊,连带着整个宫廷都跟着学。

但电灯毕竟不是相机。裕德龄赶紧上前解释:“老佛爷,这是电灯,能日夜长明不用油。”慈禧沉着脸摸了摸开关,看着灯泡明明灭灭,嘟囔着“亮得晃眼,跟鬼火似的”,可转头又吩咐在颐和园装发电机。到了1905年,紫禁城主要宫殿都通了电,晚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有意思的是,这位顽固老太太对科技产品始终保持着矛盾态度。她允许在宫里装电灯,却不准推广到民间;早年因为珍妃玩相机把她关进冷宫,自己晚年却拍了几百张照片。1888年李鸿章在中南海修铁路,她怕火车头惊扰龙脉,竟让太监用绸缎拉着车厢跑。

这些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藏着清末权力顶端的困局。慈禧去世前四年才第一次见电灯,而同一时期,爱迪生已经在纽约建起发电站。当她穿着缀满珍珠的宫装,在牡丹假山前拍下那些耗时万两白银的照片时,宫墙外的大清王朝正滑向深渊。

更讽刺的是,1908年慈禧葬礼的现场照片被外国记者刊发,成为最早登上国际媒体的中国皇室影像。而她最熟悉的“茄子”一词,却阴差阳错地穿越了时空——当清朝龙旗坠落,当紫禁城变成故宫博物院,这个因她而流行的拍照口令,反而在民间扎下了根。

如今我们举起手机喊“茄子”时,很少人想到这个词背后,曾有一个王朝统治者面对新科技的手足无措。就像电灯最初被百姓叫作“鬼火”,任何变革来临时,恐慌和误解总是相伴相生。但历史告诉我们,拒绝进步的代价远比适应变革更大——若当年能早三十年拥抱工业文明,或许后来的血泪史会改写几分。

都说历史藏在细节里,一个拍照口令竟折射出时代转折的缩影。下次您拍照喊“茄子”时,不妨想想1904年储秀宫那盏电灯:它照亮的不只是慈禧太后的容颜,更照见了古老帝国与现代文明交锋时,那令人唏嘘的错位与艰难。

来源:醒心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