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师说的实验步骤又漏了!样本白养了!” 做生物实验室科研助理快 1 年,最崩溃的不是每天洗试管到深夜,是总记不全导师的 “口头指令”—— 上周导师在培养箱前说 “这个细胞样本明天上午 9 点测 OD 值,先复温 30 分钟,加 200μL 培养基,注意避光操
“导师说的实验步骤又漏了!样本白养了!” 做生物实验室科研助理快 1 年,最崩溃的不是每天洗试管到深夜,是总记不全导师的 “口头指令”—— 上周导师在培养箱前说 “这个细胞样本明天上午 9 点测 OD 值,先复温 30 分钟,加 200μL 培养基,注意避光操作”,我掏笔记本记的时候,他已经走到下一个实验台,漏了 “避光” 两个字,结果第二天样本测出来数据全乱了,只能重新养,浪费了 3 天时间;还有次导师让我整理文献笔记,说 “这篇论文的免疫组化方法要重点记,抗体稀释比例 1:200,孵育时间 4℃过夜”,我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回头找的时候发现 “孵育温度” 没写,又得重新翻 20 多页的论文,耽误了实验进度。
更头疼的是实验过程中的 “碎碎念记录”—— 比如加试剂时突然想到 “下次可以试一下降低血清浓度”,当时戴着手套没法写字,想着 “等洗了手再记”,结果忙完其他事全忘了;每周组会导师让汇报 “样本生长曲线”,我记了每天的数值,却忘了 “周三那天培养箱温度波动过一次”,导致汇报时被导师问得哑口无言,只能回去重新核对数据。
上个月做 “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化实验”,导师全程在旁边指导,从 “消化液浓度 0.25%” 到 “传代比例 1:3”,我拿手机录了音,想着 “回头慢慢整理”,结果当天要处理 3 批样本,录音放了 2 天没听,等要写实验记录时打开一听,好多细节都模糊了,比如 “导师说的‘换液时要留 1mL 旧培养基’”,只能硬着头皮问导师,他皱着眉说 “这么重要的步骤都能忘?实验记录要严谨”,我脸都红了。
直到实验室的师姐看我对着录音叹气,递过手机说 “你试试话袋呗,我记实验步骤、文献笔记都用它,录音能自动总结,比你记本子、备忘录靠谱多了”。我当时还半信半疑,觉得 “APP 能比我自己记还准?”,结果第一次用就被惊艳到 —— 那天导师让我测 “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打开话袋录音,他说 “先铺 96 孔板,每孔 1×10⁴个细胞,培养 24 小时后加药,药物浓度设 3 个梯度,分别是 1μM、5μM、10μM,48 小时后测 CCK-8”,录完我继续忙其他事,晚上整理实验记录时打开 APP,点了 “生成总结”,居然自动分了 “实验步骤”“参数设置”“检测时间”,连导师随口说的 “加药时要避免气泡产生” 都没漏!
科研助理都懂,“实验记录要精准到每一步”,以前我总因为漏记栽跟头:有次导师说 “染色后用 PBS 洗 3 次,每次 5 分钟”,我手动记成 “洗 2 次”,结果切片背景色太重,只能重新染色;还有次记文献笔记,把 “Western blot 的转膜时间 30 分钟” 记成 “20 分钟”,做实验时转膜不充分,条带根本跑不出来,又得花一天重做。
现在用话袋,不管是记导师指令、实验过程,还是文献笔记,都靠录音总结:记实验步骤时,打开 APP 点 “录音”,导师说的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录下来,不用刻意追着记,录完点总结,自动把 “试剂浓度、时间、注意事项” 列得清清楚楚;记文献笔记更方便,读论文时遇到关键方法或结论,对着 APP 说 “这篇论文的 RT-PCR 引物序列:上游 XXX,下游 XXX,退火温度 58℃”,录完生成总结,还能手动标 “文献来源”,想找的时候搜关键词就行,比如搜 “RT-PCR 退火温度”,几秒钟就找到对应的记录,不用再翻厚厚的论文。
其实操作特别简单,完全不用学复杂功能:打开话袋首页,中间就是 “录音” 按钮,按一下开始说,比如配试剂时录 “现在是上午 10 点,配 0.25% 胰酶消化液,用 PBS 稀释,定容到 10mL,放 4℃冰箱保存”,说完再按一下停,然后点下面的 “生成总结”,等一两分钟,就能看到自动整理好的文字,还分了 “操作内容、时间、储存条件”。我有时候在超净台里操作,腾不出手按按钮,就用语音唤醒 “开始录音”“停止录音”,特别方便。
最让我惊喜的是 “实验数据关联记录”—— 比如测完 OD 值,对着 APP 说 “样本 A 今天 OD 值 1.2,比昨天高 0.3,培养箱温度 25℃,无波动”,总结时会自动把 “数据、日期、环境条件” 关联起来,写实验报告时直接复制,不用再对着零散的记录拼凑;上次组会汇报,我把总结好的 “样本生长曲线 + 环境条件” 整理成表格,导师说 “这次汇报逻辑很清晰,数据记录也严谨”,还让其他师弟师妹向我学。
现在我再也没因为漏记实验步骤浪费样本,文献笔记也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不用慌慌张张记这记那,实验效率都高了。师姐说 “你最近状态好多了,以前总听你说样本白养、数据记错”,我笑着说 “不是我变细心了,是这 APP 太懂科研人的苦”。其实做科研助理不用那么累,找对工具就能少走弯路,如果你也在实验室里忙得脚不沾地,总怕漏记导师指令、实验细节,不妨试试话袋,小众又好用,录音就能总结,让你的实验记录又快又准!
来源:依静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