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战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故事在当年可以说轰轰烈烈,但是到今天能够记忆深刻的却越来越少了,每当想起这些人当年的所作所为,依然令人震撼。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几乎全部被攻陷,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军火供应越来越紧张,所以需要一些有
#海青点评#在抗战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故事在当年可以说轰轰烈烈,但是到今天能够记忆深刻的却越来越少了,每当想起这些人当年的所作所为,依然令人震撼。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几乎全部被攻陷,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军火供应越来越紧张,所以需要一些有技术的工人。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之下,1939 年 1 月,滇缅公路又成为大后方唯一可与国际接轨的通道,但中国当时经济落后,技术工人匮乏,特别是司机和修理工,不得不说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在那个时期的运输工作离不开汽车,所以情况特别紧急。然而在爱国华侨领袖、南侨总会会长陈嘉庚的号召下,“南侨机工”陆续分批回到祖国,放下在家优厚的待遇,毅然支援抗战,他们为抗战物资运输等作出了巨大贡献。直至 1942 年 5 月滇缅公路中断,后来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有一部纪录片专门讲了那个时期南侨机工的事迹。当时对我影响很大,内心也很震撼。因为原来没听过,从那之后更深刻了解了南洋爱国华侨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记忆和传播的地方太多了,所以说南洋华侨的爱国故事值得挖掘。
当年的南洋华侨为什么如此爱国呢?对于很多人来讲,也特别喜欢探索类似话题。当然,无因不会有果,一切都离不开厚重的文化熏陶。一说起爱国华侨,首先会记起马来西亚华侨,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对中国的支持,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参与中国建设的一些事情。像陈嘉庚这样的爱国华侨太多了,可以说不胜枚举,而当年的南洋爱国华侨是一股强大力量。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且根深蒂固,也影响到了如今的马来西亚华人。他们将爱国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这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传承。如今许多华人社区都有华文学校,而且开办了各种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依然能不断继承和发扬爱国精神,到今天依然很普遍。正是因为拥有了这种肥沃的土壤,所以才有了当年南洋机工回国效力的动人故事。
记得小时候看一些国际赛事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爱国华侨加入中国队去参加比赛,而那个时期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积极投身中国体育事业,就是因为新中国提出了体育强国概念,但是缺乏具有良好技能的优秀运动员,所以那个时期就动员南洋爱国华侨回国效力。特别是一些羽毛球运动员和乒乓球运动员,还有当年的篮球运动员以及足球运动员,曾经有一部老电影叫《女蓝5号》,就是描写这个时期的故事,还有体操等等,那时集中开展体育项目,就是为了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彰显新中国力量以及精神风貌,迫切需要各种比赛队伍,那时又有很多南洋华侨回国。当他们登上领奖台的时候,能看到那种为国争光的自豪,而在电视上也会用更多镜头去特写。当年容国团获得乒乓球冠军时的场景,如今依然可以找到,还有当年的周恩来总理以及贺龙元帅与那些爱国华侨运动员在一起的场景,所以说南洋华侨对中国体育事业贡献很大。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是这些年相关的故事传播的少了,不得不说如今的年轻一代对爱国华侨这四个字印象不深刻了,模糊了。所以讲好爱国华侨的故事,对于构建华人命运共同体也极其重要,说到这个地方,你不得不感叹文化的力量以及传播的价值。
在那个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侨联侨办,那就充分说明当年的华侨群体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而且得到了各界极大的关注以及重视,所以他们和祖国连接特别的密切,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出钱、出力、而且出技术,所以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我有时会翻看或搜索一些爱国华侨的故事,因为那些故事,如果按今天眼光去衡量的话,显然难以置信,特别是当年有很多南阳华侨历尽千辛万苦,放弃优越的生活,去了当年的延安。对于如今的年轻一代,如果看一看当年的那些故事,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启发,而那些南洋华侨的富家子弟,在内心里有着难以置信的爱国情怀,而且也怀着深深信仰,所以才有了那些事迹。
如今的中国又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可能要持续时间很久,但中国需要进一步出海,加强国际贸易,但由于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以及贸易战影响到很多出口企业的未来,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之下,爱国华侨的力量太大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世界各地更多的爱国华侨团结起来去积极参与类似问题,能和国内同心协力,那这种力量实在就太大太大了。
2014,我去了厦门集美,专门去陈嘉庚的故居走了走,看到展架上的每一张老照片,深刻感受当年华侨领袖的魅力,那是一个室外展览室,有些照片很旧了,就在陈嘉庚纪念雕像旁边,那时让我感触太深了。在我上学的时候,爱国华侨陈嘉庚具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因为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也是获得无数敬仰的人。当时拍下了所有照片,而那时的苹果手机像素不够清晰。陈嘉庚先生捐助了那么多钱,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格外的节俭。小时候母亲曾对我讲过陈嘉庚的爱国故事,在抗美援朝物资极其匮乏的时候,陈嘉庚先生给每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搪瓷茶缸子,一条毛巾,看上去不是特别贵重,但是在当年那个时期,这是一笔多大的开支,太伟大了。陈嘉庚先生以及当年南洋爱国华侨为中国作出的贡献实在太大太大,还有当年捐助建设厦门大学的那一段艰辛历程,更应该世代铭记。当然,在不同时期,陈嘉庚的捐赠数量都很大,这个在网络上有很多,大家可以去搜搜。当年他去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也曾用两菜一汤接待他,所以说当年陈嘉庚的故事流传度极高。但有时我会想一个问题,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陈嘉庚呢?又有多少人能经常讲当年那些爱国华侨支持中国的故事呢?#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来源:于海青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