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牛市要结束?机构说至少到2027,散户却慌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3:04 1

摘要:上周跟老陈在小区楼下抽烟,他掏出手机点开股票APP,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看这指数都站上3700了,我反而睡不着觉——2021年就是3700点开始跌的,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

上周跟老陈在小区楼下抽烟,他掏出手机点开股票APP,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看这指数都站上3700了,我反而睡不着觉——2021年就是3700点开始跌的,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

不光老陈,最近刷股票论坛,满屏都是“这轮牛市啥时候结束”的焦虑。有人说“4000点就是顶,赶紧跑”,有人晒出“八年一轮牛”的规律说“还早”,更有新手股民追涨杀跌,套在高位后吐槽“牛市也能亏哭”。

到底2025年牛市会结束吗?机构说的“慢牛到2027”靠谱不?散户为啥总在牛市里亏钱?今天用大白话把机构预测、历史规律和散户避坑方法说透,看完你就知道该持仓还是止盈。

一、先搞懂:机构为啥说牛市至少到2027?不是画饼,有3个硬逻辑!

很多人觉得“机构说牛市到2027,就是想让散户接盘”,其实你扒开他们的分析逻辑,会发现不是瞎吹。2025年多家券商和机构都看好长期行情,核心靠3个硬支撑,不是拍脑袋说的“大话”。

第一个逻辑是**“五年周期论”:底部后必有2-3年上涨期**。招商证券张夏团队做了个统计,从1999年到2024年,万得全A指数每到“逢4逢9”的年份就会跌到底部,比如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最后一次就是2024年。而每次底部之后,指数都会用2年半到3年时间冲新高——按这个规律,2024年是底部,2027年前都该是上行趋势。

我专门查了历史数据:2014年底部后,2015年就迎来大牛市;2019年底部后,2020-2021年指数也涨了不少。这次2024年底部信号更明显,不光指数跌到位,估值也在低位——当前A股市盈率12倍,比历史上70%的时间都便宜,机构敢说“到2027”,就是吃准了这个周期规律。

第二个逻辑是**“资金没跑完”:居民储蓄还在往股市搬**。杨德龙在2025年十大预言里提到,现在居民储蓄率还很高,很多人把钱存银行嫌利息低,正慢慢往股市转——2025年1-5月,新增股民开户数比去年多了30%,基金申购量也涨了25%。这就像往水池里加水,水没加满,水位咋会跌?

我邻居小李就是例子,去年把10万存款取出来买了指数基金,今年赚了1万多,最近又追加了5万。他说“银行一年利息才2000,基金赚得更多”——这种心态不是个例,只要储蓄搬家还在继续,牛市就很难突然结束。

第三个逻辑是**“基本面在好转”:企业盈利要抬头了**。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都提到,2025年下半年A股盈利会开启上行周期,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企业、搞并购重组的传统行业,利润增速会比2024年明显改善。股市长期看盈利,企业赚钱多了,股价才有支撑。

就像2023年新能源企业盈利好,相关股票涨得猛;2025年要是AI、高端制造企业盈利跟上,这些板块就能带动指数继续涨。机构看好到2027,也是赌这波盈利改善能持续2-3年。

总结一下:机构不是瞎画饼,是拿周期、资金、盈利这三个“硬指标”说话。当然,不是说中间不波动,但大方向往上,这点是共识。

二、别踩坑!散户在牛市里亏钱,多半栽在这3个误区

明明是牛市,为啥老陈这类散户还赚不到钱?我观察了身边10多个股民,发现他们都栽在3个误区里,有的甚至比熊市亏得还多,太可惜了。

第一个误区是**“涨一点就跑,跑了又追”**。招商证券张夏说的“疤痕效应”太真实了——过去几年熊市跌怕了,现在指数一涨,散户就慌着止盈,结果卖飞后看着指数继续涨,又忍不住追高,反复操作下来,手续费交了不少,还踏空主升浪。

我同事小王就是典型,3500点时买了某科技股,涨了5%就卖了,想着“落袋为安”,结果这只股后来又涨了30%。他不甘心,在3700点又追进去,刚买就遇到回调,套了10%,现在天天后悔“当初要是拿住就好了”。

这种情况的根源是“没信心”,总觉得牛市会突然结束。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给自己设个“止盈线”,比如赚20%再卖,没到就拿着;要是担心回调,就分批次卖,别一次性清仓。

第二个误区是**“跟风追题材,不看基本面”**。2025年上半年“雅江水电站概念股”暴涨,很多散户跟着买,结果套在高位——这些股票业绩没跟上,涨得快跌得更快。老陈就买了其中一只,从15元追到20元,现在跌到12元,亏了40%,还舍不得割肉。

散户总觉得“牛市里题材股涨得猛,能赚快钱”,但忽略了“题材炒作终会落幕”。正确的做法是:买股票前看看公司盈利怎么样、估值贵不贵,别光听别人说“这股要涨”就买。比如同样是科技股,买盈利稳定、估值合理的,比买炒题材的安全多了。

第三个误区是**“满仓干,不留备用金”**。牛市里大家都觉得“钱放着就是浪费”,喜欢满仓操作,结果遇到回调就慌了——要么割肉离场,要么眼睁睁看着账户缩水,没资金补仓。我堂哥2025年3月满仓买了某券商股,后来遇到指数回调10%,他账户亏了2万,要是当时留了30%备用金,就能在低位补仓,现在早就回本了。

牛市里更要控制仓位,比如用60%仓位炒股,30%存货币基金当备用金,10%留着应急。这样就算回调,也有资金补仓,不会被动。

三、搞清楚:牛市真的“八年一轮”吗?别被历史规律骗了!

很多散户拿“八年一轮牛市”说事,说“2007年、2015年、2023年(没到)”,觉得周期很准。但仔细看历史数据,会发现这个规律早被打破了,盲目信反而会踩坑。

先看所谓的“八年周期”:2007年大牛市,2015年又来一波,中间隔了8年;但2015年后,2023年并没有牛市,反而2024年才到底部,2025年开始涨——这就说明“八年一轮”不是铁律,只是巧合。

为啥规律会失效?因为股市周期受经济、政策、资金影响太大,不是简单的“时间重复”。比如2007年牛市靠经济高速增长,2015年靠杠杆资金,2025年靠储蓄搬家和新质生产力,驱动因素不一样,周期自然不一样。

兴业证券张忆东就说过,“别迷信历史规律,要关注当下的驱动逻辑”。2025年的牛市是“慢牛”,跟2007年、2015年的“快牛”不一样——快牛涨得猛跌得也猛,慢牛涨得稳,回调也温和,持续时间更长。

我专门对比了数据:2007年牛市涨了1年就见顶,2015年牛市只涨了8个月;而2025年这波,从2024年底部开始算,到2025年中才涨了1年,按机构说的“到2027”,要涨3年,这就是慢牛的特点。

所以别再纠结“八年一轮”了,与其算时间,不如看这3个信号:要是居民储蓄不往股市搬了、企业盈利开始下滑、政策收紧了,再考虑牛市结束;没出现这三个信号前,别瞎猜顶。

四、别慌!2025年不管牛市是否结束,这4个操作都能稳赚

很多人问“要是牛市突然结束咋办?”“现在该不该清仓?”其实不用纠结这些,不管2025年牛市是否结束,这4个操作都能让你稳赚不亏,比瞎猜顶底靠谱多了。

第一个操作是**“买指数基金,别炒个股”**。散户炒个股容易踩雷,比如买错题材股、遇到业绩暴雷,但买指数基金就不一样——指数包含一篮子股票,就算个别股票跌,整体也会跟着市场涨。2025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涨了12%,很多买沪深300基金的散户都赚了,比炒个股的稳多了。

我建议新手选“宽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费率低,长期涨得稳;要是想赚更多,可以搭配点“行业指数基金”,比如AI、高端制造相关的,但别all in一个行业。

第二个操作是**“定投,别一次性满仓”**。牛市里也会有回调,一次性满仓容易套在高位,而定投能分散风险——每个月固定时间买一笔,涨了少买,跌了多买,平均下来成本更低。我表姐2024年10月开始定投沪深300基金,每个月投2000,到2025年6月赚了15%,比她之前一次性买股票稳多了。

定投适合没精力看盘的人,只要选对基金,坚持1-2年,大概率能赚钱。记住,别因为短期回调就停止定投,越跌越要坚持,才能摊薄成本。

第三个操作是**“拿住优质股,别频繁换股”**。机构重仓的优质股,比如业绩稳定的消费股、有技术优势的科技股,在慢牛里会慢慢涨,频繁换股反而会错过行情。老陈之前拿着某白酒股,涨了10%就卖了,换了3只题材股,结果亏了5%,要是当初拿住白酒股,现在早就赚20%了。

怎么选优质股?看3个指标:连续3年净利润增长、市盈率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有核心竞争力(比如品牌、技术)。选到这类股,只要基本面没坏,就长期拿着,别被短期波动影响。

第四个操作是**“设止损线,别硬扛亏损”**。牛市也有回调,要是买的股票跌了15%以上,或者公司基本面变差了,别硬扛,该割肉就割肉,避免亏得更多。我邻居老周2025年买了某ST股,跌了20%还舍不得卖,结果后来退市了,血本无归——要是当时设了15%的止损线,就能少亏很多。

止损不是认输,是保护本金。牛市里本金在,才有机会赚回来;要是本金亏没了,就算后面涨得再好,也跟你没关系。

五、2025年下半年关键:盯紧这3个信号,比猜结束时间更有用

与其纠结“2025年牛市会不会结束”,不如盯紧3个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出现了,再考虑调整仓位;没出现,就安心拿着,比瞎猜靠谱多了。

第一个信号是**“外资是不是持续流出”**。兴业证券张忆东提到,2025年下半年海外长线资本会不会流入,关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要是外资连续3个月净流出A股,说明他们不看好后市,可能是行情见顶的信号;要是外资还在持续流入,就不用太担心。

怎么看外资流向?在“东方财富网”就能查“北向资金流向”,北向资金被称为“聪明钱”,他们的动向很有参考价值。2025年1-5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200亿,说明外资还在买,这就是好信号。

第二个信号是**“企业盈利是不是真的改善”**。股市长期看盈利,要是2025年三季报、年报里,A股企业盈利增速没达到机构预期(比如低于5%),说明基本面没跟上,行情可能难持续;要是盈利增速超预期,就能支撑指数继续涨。

普通散户不用看所有企业的财报,重点看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盈利情况,这些指数能反映市场整体盈利水平。比如2025年三季报要是沪深300成分股盈利增速超8%,就是好消息。

第三个信号是**“政策会不会收紧”**。2025年牛市的重要支撑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是央行开始加息、提准,或者财政政策收紧(比如减少基建投资),可能会抑制股市上涨;要是政策还在宽松,比如继续降息、出台利好股市的政策,行情就能延续。

政策动向可以关注“央行官网”“财政部官网”,或者看新闻联播——比如央行要是宣布降息,就是利好;要是说“防范金融风险”,可能是政策要收紧的信号。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天:其实散户不用总纠结“牛市啥时候结束”,因为没人能精准预测顶底。2025年这波慢牛,比的不是“谁逃得快”,而是“谁能拿得住优质资产”。很多人在牛市里亏钱,不是因为行情不好,是因为心态太急、操作太乱。

你现在手里的股票或基金,是打算长期拿住,还是见好就收?要是遇到回调,你会补仓还是割肉?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交流避坑经验。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具体的以官方通知为准!

来源:捞起月亮的渔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