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肿瘤大小对判断病情至关重要。肿瘤的直径越大,侵袭性可能越强,分期也会更晚。医生会用“T分期”来标注肿瘤的大小:
1️⃣肿瘤大小
肿瘤大小对判断病情至关重要。肿瘤的直径越大,侵袭性可能越强,分期也会更晚。医生会用“T分期”来标注肿瘤的大小:
T1:肿瘤最大直径≤2厘米(约一颗花生米大小);
T2: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如一颗核桃大小);
T3: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接近一个鸡蛋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T分期只是“TNM分期系统”的一部分。这里的“N”代表淋巴结是否转移,“M”代表是否有远处转移(如肺、肝等器官)。分期越晚(如III期),说明癌症扩散风险越高,治疗方案也会更复杂。
2️⃣淋巴结情况
淋巴系统就像人体的“排污管道”,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其他部位。报告中常见的“2/20”,意味着医生检查了20个淋巴结,其中2个发现了癌细胞。如果显示“0/20”,则说明淋巴结未受侵犯。
一般来说,转移的淋巴结数量越多(如超过3个),病情越严重,复发风险也更高。但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现代医学也能通过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手段控制病情,患者不必过度恐慌。
3️⃣组织学分级
病理报告中的“组织学分级”反映了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医生会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三级:
· I级(低级别):癌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生长较慢,恶性程度低;
· II级(中级别):介于I级和III级之间;
·III级(高级别):癌细胞形态异常,分裂活跃,侵袭性强,预后相对较差。
分级越高,越需要积极治疗,但患者无需将分级等同于“绝症”——许多III级乳腺癌患者通过规范治疗也能获得长期生存。
4️⃣病理学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主要分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70%~80%;而特殊类型(如小叶癌、粘液癌等)侵袭性可能稍低,治疗方案也略有差异。
·原位癌:是指肿瘤细胞局限于基底膜,未向外侵犯,如导管原位癌只局限于导管癌。此类型的肿瘤属于肿瘤的极早期,又叫0期,通过手术即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后不需要化疗。但一般保乳手术后,需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接近100%,复发率也是极低。
·浸润性癌:顾名思义,就是肿瘤开始往周边组织进行浸润、侵犯,突破了基底膜。同时又可细分为微浸润,微浸润是指侵犯的范围较小,往往小于1mm。这种类型仍属于早期,预后较好。
5️⃣免疫组化报告(重点来了!)
我相信当大家看着那一堆的英文字母、+号及百分数时更是困惑,这是啥?代表啥?那要又是啥?虽然字母多,但对于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ER、PR、Her-2、Ki67,因为这是决定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指标,也是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ER/PR:ER代表雌激素、PR代表孕激素,如ER(90%+++),90%代表阳性率,+号越多表示患者雌激素水平越高,同理PR也是。ER、PR阳性水平越高表示患者越可以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Ki67:为肿瘤增值指数,多用百分比表示,其值越大表示肿瘤生长越快、肿瘤增殖能力越强,肿瘤越恶性。一般以20%为界限(仍有一定争议),大于20%则表示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Her-2:中文名字叫做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HER2阳性:肿瘤细胞中HER2的IHC(免疫组化蛋白表达)为3+,或2+且ISH(原位杂交)阳性。
·HER2低表达:肿瘤细胞中HER2的IHC为+或2+,且ISH阴性。
·HER2超低表达:肿瘤细胞中HER2的IHC为0,但存在细胞膜染色。
·HER2阴性:肿瘤细胞中HER2的IHC为0,且不存在细胞膜染色。
Her-2阳性是乳腺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不过好在有靶向药可用,如T-DXd(德曲妥珠单抗),俗称“妥妥的”。
6️⃣脉管癌栓
7️⃣切缘情况
👩🏫总结
病理报告不是“判决书”,而是制定治疗方案的“路线图”。无论是HER2阳性还是淋巴结转移,现代医学都有对应的解决手段。作为患者,我们无需被专业术语吓倒,而应主动学习、积极沟通,与医生携手对抗疾病。
最后记住,就算自己可以看懂一点病理报告单,但还是要拿给医生看的,让专业的医生来定方案,但是作为患者本人,也需要懂一点相关知识,毕竟身体、健康都是自己的,要为自己负责!
来源:向优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