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严打新规:有营业执照也不能任性!8部门锁定7类行为 违规必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09:19 1

摘要:最近不少老板都在聊一个话题:2025年做生意,规矩好像越来越严了。人社部、中央网信办等8个部门联合出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说了“营业执照不是免罚符”,不管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商家,只要碰了红线,该罚就罚,没有例外。

最近不少老板都在聊一个话题:2025年做生意,规矩好像越来越严了。人社部、中央网信办等8个部门联合出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说了“营业执照不是免罚符”,不管是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商家,只要碰了红线,该罚就罚,没有例外。

可能有人会说,“我办了营业执照,合规经营不就行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现在的监管不是“一证在手万事无忧”,而是更细化、更精准,那些以前觉得“小事一桩”的操作,现在可能就是违规重灾区。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掰扯清楚,2025年这7类行为千万不能碰,还有哪些容易踩的坑要避开。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到底哪7类行为被重点盯上了?咱们一个个说,每个都结合实际案例,一看就懂。

第一类是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尤其是涉民生安全的领域。有人觉得“先开店再补证”没关系,或者营业执照上没有的项目偷偷做,这种想法现在完全行不通。安康市镇坪县有家眼镜店,2024年11月开始无证卖第三类医疗器械,2025年6月被查处,不仅罚了款,还没收了涉案产品和违法所得 。这里要提醒一句,第三类医疗器械包括隐形眼镜、人工晶体这些,必须有专门的经营许可证,不是有个普通营业执照就能卖的。还有西安那家科技公司,没拿到许可就生产第二类以上医疗器械,照样被罚款处罚 。另外要注意,就算立案前提交了申请材料,要是涉及食品、药品这些关系生命健康的领域,也不能免罚,这是底线。

第二类是营业执照“摆不对、用不对”。别以为拿到营业执照就完事了,很多老板栽在这上面。按照规定,营业执照得放在经营场所最醒目的地方,比如门店前台、办公室入口,要是没放对,或者拒不改正,最多能罚3万元 。还有变更登记的问题,比如公司换了地址、改了经营范围,或者个体工商户改了店名,必须及时去办变更手续。以前可能有人觉得“晚几天没事”,但现在初次违法且没造成危害,及时改正还能网开一面,要是拒不改正,最少罚1万元,严重的还会吊销营业执照 。另外,该备案的没备案也不行,比如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拒不改正的最高罚5万元,这笔钱可没必要花。

第三类是涉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个处罚力度特别大。延安市宝塔区有家大药房,因为销售假药,不仅被没收了涉案药品和违法所得,还吊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十年内不能再申请,相关责任人终身禁止从事药品行业,还被没收了违法期间的收入并罚款 。还有西安市新城区某门诊部,私自用其他医疗机构的制剂,70多盒没随货同行单、没发票,照样被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还得交罚款 。药品和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健康,不管是生产、销售还是使用,都得严格按规矩来,一点马虎都不能有。

第四类是网络直播里的“圈钱套路”。现在做直播的老板越来越多,但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明确要整治直播打赏乱象。比如营造“贫困户”“精英海归”这种虚假人设,冒充军人、医生、教师骗打赏;或者编“家庭不幸”“被霸凌”的虚假剧情,甚至用AI生成假内容诱导打赏,这些都被明令禁止。还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刺激用户非理性消费,平台会被督促整改,主播和机构也会被追责。另外,直播带货要是卖假货、夸大宣传,同样会被查处,毕竟线上经营也得守规矩。

第五类是职业索赔里的“敲诈勒索”。现在有些人为了赚钱,专门找商家的小问题,用投诉举报的方式敲诈勒索。2025年娄底等多地8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打击这种行为。比如多人用同一个手机号、同一个地址投诉,信息明显是假的;或者投诉内容高度格式化,文字雷同率超过30%,一看就是专业“碰瓷”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直接不予受理。还有那些受雇于他人、以营利为目的投诉的,要是构成敲诈勒索,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对正规商家来说是好消息,但也提醒大家,要把产品质量、宣传内容做扎实,不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第六类是不按规定公示或报送年度报告。每年企业都得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年度报告,要是没按时报,或者报了没提交成功,以前可能只是补报就行,现在要是逾期不改正,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贷款、招投标这些重要事项。不过也有缓冲空间,比如因为网络问题没提交,在规定期限内补报并说明情况,可能不会被处罚,但前提是得及时处理,不能拖着不管 。

第七类是违规用工和社保缴纳问题。这次8部门联合行动里,人社部门重点查处拖欠工资、不缴社保、违法劳务派遣这些行为。有些老板觉得“员工自愿不缴社保”就行,或者用“临时工”的名义不给签合同、不给加班费,这些都是违规的。2025年监管部门会通过大数据筛查、投诉举报核查等方式,重点检查餐饮、建筑、电商这些行业,一旦查实,不仅要补缴社保、补发工资,还得交滞纳金和罚款,严重的会影响企业信用。

说了这么多违规行为,可能有人会问:“现在监管这么严,是不是一点容错空间都没有?”其实不是,国家还是鼓励包容审慎监管的。比如江西的市场监管部门有个“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要是初次违法、没造成危害后果,而且及时改正了,像没放好营业执照、没及时办变更登记但很快补上了,这些情况可能不会被处罚 。但这里的关键是“轻微、及时改正、没危害”,要是明知故犯、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了严重后果,肯定会从严处罚。

还有个常见误区要澄清:“免罚”不等于“不追究”,“首违不罚”也不是“屡违不罚”。营业执照是合法经营的凭证,不是违法的“保护伞”。以前有些老板觉得“办了证就没人管了”,或者“小违规没人查”,现在这种想法该改了。2025年的监管趋势是“全覆盖、零容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门店,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只要违法违规,都会被查处。

对商家来说,该怎么应对呢?其实很简单,就三件事:一是把证件办齐办对,营业执照、许可证、备案手续一个都不能少,变更了及时办;二是把规矩学明白,知道自己行业的红线是什么,比如卖食品要注意保质期,做直播不能骗打赏;三是有问题及时改,要是不小心踩了坑,别想着瞒报漏报,主动整改、消除危害,可能会减轻处罚。

最后想跟大家聊一聊:这次8部门联合严打,其实是为了让正规经营者更公平,让消费者更放心。可能有些老板觉得监管严了压力大,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淘汰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整个市场环境才会更好,正规商家才能走得更远。

你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合规难题?有没有踩过上面说的坑?对于2025年的这些新规,你觉得对生意影响大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交流避坑经验。

来源:直率远山9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