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常年关注市场监管动态的从业者,今天必须跟各位老板、经营者聊个关键话题——2025年刚开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就启动了联合管控行动。很多人觉得手里有营业执照就相当于有了“免罚金牌”,经营起来随心所欲, but 今年这想法绝对要改!哪怕
作为常年关注市场监管动态的从业者,今天必须跟各位老板、经营者聊个关键话题——2025年刚开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就启动了联合管控行动。很多人觉得手里有营业执照就相当于有了“免罚金牌”,经营起来随心所欲, but 今年这想法绝对要改!哪怕你证照齐全,只要碰了这7类不合规红线,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罚的处罚,一点不含糊。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话,把监管重点、禁区清单和应对方法讲透,大家看完直接对照自查,别等出问题才后悔。
先跟大家说清楚,为啥要8个部门联手行动?不是为了给经营者添堵,而是很多不合规行为根本跨了多个领域,单靠一个部门管不彻底。比如有家加工厂,既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又偷偷排放污水污染环境,还可能有偷税漏税的情况——让市场监管部门管,管不了环保;让环保部门管,管不了税务。8部门联合就是要打通监管壁垒,实现“一次上门、综合核查”,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又能把隐藏的问题抓到位。核心目的很简单:让合规经营的商家不吃亏,让投机取巧的没空子钻,最终把市场环境拉回公平有序的轨道,不管大企业还是小商户,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接下来是核心内容,这7类不合规行为今年被重点盯上,每一类都有明确的监管依据和处置标准,大家一定要逐条对照,别踩雷:
第一类,检验检测数据造假。不管是食品检测、机动车年检,还是医疗器械检测、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是底线。我见过不少案例:有的汽车检测站收了车主好处,明明尾气排放不达标,却伪造合格数据;有的食品检测机构帮商家隐瞒添加剂超标问题,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还有的环境监测机构篡改排污数据,帮企业逃避环保责任。2025年监管部门会加大抽查力度,采用“双随机、一公开”+ 技术核查的方式,一旦发现造假,不仅要处高额罚款,还会直接吊销机构资质,相关负责人会被列入行业黑名单,终身不得从事相关业务。这里提醒检测机构和委托检测的企业,别抱侥幸心理,真实记录数据才是长久之道。
第二类,固体废物处置不合规。这里说的“废物”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还有退役新能源汽车电池、废旧家电等。很多老板图省事、省成本,把有毒有害的废料偷偷倒在城乡结合部、河边或者荒地,还有的跨省转移未经处理的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今年监管升级,不仅会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排查,还会严查转运台账,对无资质处置、偷倒乱倒行为“零容忍”。根据最新规定,这类行为一经核实,除了没收违法所得、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建议企业找有正规资质的处置机构合作,每一笔转运都做好记录,留存凭证,避免出问题说不清。
第三类,超范围经营或证照不齐。“有执照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赶紧抛弃!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就是你的“经营边界”,超出一步都可能违规。比如有老板执照上写的是“建材销售”,却偷偷搞食品加工;有的小卖部没有烟花爆竹经营资质,私下进货售卖;还有的线上店铺明明是个体工商户,却从事需要企业资质的业务。2025年市场监管部门会线上线下联动核查,无证无照经营会直接没收违法所得,超范围经营先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直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提醒各位,要是想拓展业务,先去变更经营范围,拿到许可再经营,别想着“先干再补证”,现在监管不留空档。
第四类,涉税业务不合规。虚开发票、隐瞒收入少报税、骗取退税等行为,今年查得比往年更严。8部门已经打通了数据壁垒,发票开具、资金流动、外汇结算等环节全流程监控,大数据会自动比对异常情况。去年就有17万多户企业因为涉税不合规被查,追回税款十几亿元,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商店,只要违规都被查处。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一定要如实申报纳税,发票要按实际业务开具,别想着“少报点税没人发现”,现在系统自动预警,一旦被标记异常,后续核查会非常严格。合规纳税不仅是义务,也是企业信用的保障,别因小失大影响后续融资、合作。
第五类,互联网平台不正当竞争。现在很多商家都靠线上平台做生意,但有些平台的操作确实越界:强迫商家“二选一”,只能在自己平台开店;用大数据“杀熟”,老客户买同样的东西反而更贵;屏蔽竞争对手产品,搞流量垄断;还有的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平台,纵容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根据2025年最新的反垄断合规指引,这些行为都明确属于不合规,一旦被举报核实,平台会被责令整改,还可能面临上一年度营业额一定比例的高额罚款。不仅平台要合规,入驻商家也要注意,别参与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被连带处罚。
第六类,食品药品安全不合规。这是关系到大家生命健康的大事,监管部门绝不会手软,而且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监管覆盖从种植养殖到消费的全环节。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小作坊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私自酿白酒、做咸菜;药店销售过期药品、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商家虚假宣传“能治病”;网络订餐商家后厨卫生不达标、食材来源不明;还有的商家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今年会重点排查小作坊、农贸市场、网上药店、网络订餐平台等场景,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一旦违规,轻则罚款整改,重则吊销执照,情节严重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做食品药品相关业务的老板,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过程管控都不能少。
第七类,融资领域乱收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贷款不容易,有些中介却钻空子:打着“帮办贷款”的旗号,收取高额服务费却不办事;有的银行表面说贷款利率低,却变相要求企业买理财、交保证金,抬高实际融资成本;还有的机构虚假宣传“低息快速贷款”,实际是高利贷。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会重点整治这些行为,同时落实无还本续贷、降息贴息等优惠政策,保障合规经营者的融资需求。提醒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一定要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遇到乱收费、强制捆绑销售等情况,保存好证据及时投诉,别让合规经营的成本被不合理收费抬高。
聊完禁区,很多老板会问:“监管这么严,怎么才能保证合规?”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我总结了3个核心要点,大家照着做就行:
第一,证照齐全且合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证件要齐全有效,实际经营业务必须和经营范围一致,别超界、别无证经营。如果业务有变更,及时去相关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不抱有“先经营后补证”的侥幸心理,现在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的处罚只会越来越重。
第二,按规矩办所有事。检验检测数据要真实,不造假、不篡改;纳税申报要如实,不偷税、不漏税;固体废物要交给有资质的机构处置,不偷倒、不乱放;做食品药品生意,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线上经营不参与不正当竞争,不搞虚假宣传。其实合规就是按流程办事,把该做的手续做全、该留的凭证留存,就不会出大问题。
第三,主动自查整改。2025年的联合管控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监管,很多行动都会要求企业先自我排查。建议大家定期对照监管要求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比如资质快到期了提前续期,台账不完整的赶紧补充,有不合规操作的及时纠正。主动整改不仅能避免处罚,还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长远发展有好处。
还要跟大家强调几个关键点:2025年的联合管控是常态化的,不是查一次就结束,监管部门会公开检查结果,给每个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不合规的企业会被列入黑名单,后续贷款、招投标、合作都会受影响。同时,监管部门也开通了多种举报渠道,大家发现不合规行为,能打12315热线,也能通过相关部门官网举报,全社会一起监督,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
另外,大家别觉得监管严是“为难”经营者,其实合规经营的企业会得到更多支持。比如合规企业在融资时能享受更低的利率,参与招投标时更有优势,政府部门还会提供政策扶持、培训指导等服务。监管的目的不是淘汰企业,而是淘汰不合规的经营行为,让市场环境更公平,让真正想做好生意的人能长久发展。
最后想跟各位老板说:2025年的市场环境,合规是底线,也是竞争力。营业执照不是“免罚金牌”,只有守住合规底线,生意才能做得稳、做得长久。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商户,都要把合规经营放在第一位,别抱侥幸心理触碰红线。希望大家都能吃透这些监管要求,主动合规、规范经营,今年顺顺利利把生意做好,赚得盆满钵满!
你们在经营中遇到过哪些合规难题?或者想了解哪类业务的具体监管要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来源:白云~黑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