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拉里一句“我听说中美俄将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管西半球、中国管东亚”,像在平静水面上丢进一块石头,立刻激起不小的浪花。
文 | 人文社
撰 | 人文社
«——【引言】——»
希拉里一句“我听说中美俄将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管西半球、中国管东亚”,像在平静水面上丢进一块石头,立刻激起不小的浪花。
她可不是普通政客,能说出这种话,至少说明美国内部确实有人在讨论“重新画地图”这件事。
可问题来了,真到了要给世界分片管理的地步吗?
美国是在释放信号,还是透露焦虑?
更关键的中国该怎么看待这口“从天而降”的风声?
美国想“只守自家门口”,到底是主动撤退还是扛不动了?
这几年,美国确实有点“喘不上气”。
俄乌冲突一打就是三年多,美国军援一波接一波,钱花了,局面却没控制住,国内质疑声越来越响。
与此同时,东亚这边,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光是GDP总量突破、芯片技术追赶,区域经济圈也在稳步推进。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像20年前那样“说一不二”了。
所以,如果希拉里说的是真的,那美国要把精力聚焦在“更靠近家门口的西半球”,那确实是一种战略收缩的表现。
但别急着给美国“战略失败”下定义,这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自保:资源有限,就别在全世界撒胡椒面了,先把能稳住的地方抓紧。
而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在很多五角大楼文件、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早已有迹可循。
美军撤出阿富汗、在欧洲减少驻军、在东亚频繁拉拢盟友甚至挑事,目的只有一个:花最少的钱,守住最重要的战略利益。
从美洲做后花园,中国真会“接管”东亚吗?
如果美国真打算“守西半球”,是不是意味着东亚就是我国的天下了?
还真不能这么想。
从我国的角度看,我们一向强调的是“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不是去接什么“霸权的班”。
东亚是我国的家门口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区域。
我国的发展,不是靠霸权,而是靠扎实做事,靠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国家的信任积累起来的。
比如RCEP自贸区,这些都是在美国越来越“靠边站”时,我国推动出来的稳定力量。
即便美国真退了,我国也不会也不该一脚踩进霸权陷阱,因为世界不是靠划地盘稳定的,而是靠共建机制、讲规则、促合作。
说得再直白点,美国撤了,我国最多是空间变大了些,但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区域国家不是棋子,它们自己也有算盘、也有主张。
真正能让我国立得稳的,不是别人退了,而是自己强了。
“三分天下”这事,真能搞得定吗?
希拉里提到的“划分势力范围”,听着像是美中俄三国分世界的故事。
但问题是,这世界早就不是谁能画地图、谁就能坐庄的年代了。
东欧国家不是俄罗斯的附庸,它们有自己的外交路线,有的甚至坚定站在北约一边;东亚国家也不会简单接受“中美谁强我靠谁”这么粗暴的选择,它们要的是稳定的市场、安全的环境、可控的关系,而不是你来我走的接力赛。
更重要的是,世界已经不是二战后的那个世界了。
今天的全球化早就把各国联系得密不可分,不是你退出我就能接手,也不是你管西边我就能顺理成章管东边。
力量的消长是一回事,格局的变化是一回事,国际认同和治理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用句大白话说:这地球早不是你说我守东你守西就能平分秋色的。
你以为自己退了,其实人家不见得欢迎你走,也不一定想接你的班。
中国怎么应对这场“地图重画”?
既然美国有可能“收手”,那我国该怎么办?
关键是不能被动上场、更不能被卷入一场虚假的“接力赛”。
真正对我国有利的,是让东亚继续保持开放的合作氛围,而不是陷入新冷战的“划界逻辑”。
首先,该干的事还是要干。
该稳住的周边关系,比如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地区经济一体化,必须继续往前走,而且要走得更稳、更细、更接地气。
其次,不要急着“填空”。
有些人一看到美国撤了,就想“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接管”,这种想法不光不成熟,还容易掉进别人设的陷阱。
去国发展的模式,是通过合作赢得尊重,不是通过强势赢得地盘。
最后,我国要继续在国际机制中扮演建设性角色。
不管是全球气候治理、数字规则制定,还是区域安全协商,我国都应该有更多话语权,也有更多责任。
这种“制度性存在”,比单纯“势力划分”来得靠谱,也更长远。
美国是真的“退”,还是假装后撤?
一个现实问题也不能忽视:美国真就此退了吗?
不见得。
从最近几次美军演习来看,美国在南海、台海方向的存在感其实并没削弱。
就算不常驻,他们也通过“轮换部署”“联合军演”“军事援助”这种方式维持“动态控制”。
说得不好听点,这就像“人不在这,手还伸着”。
还有就是,哪怕在拉美,美国的干预也没停。
只是换了说法,从“反恐”变成了“打击毒品”、从“军事支援”变成了“区域稳定”,但本质上,该操心的还是操心着,只不过换了种方式,更隐蔽、更灵活。
所以别被“势力划分”的说法糊弄了,因为这也许只是他们策略上的试探,看看放出这个风声会不会让我国或俄罗斯先“入局”,然后再因势利导,搞“以退为进”的套路。
写在最后:中国的牌,要我们自己打
美国到底是真退还是缓兵之计,我们没法替它下结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世界不再是某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天下,而是多极互动、规则协商、合作竞争并存的新格局。
希拉里和蓬佩奥口中的“势力范围”,听起来像是冷战剧本的重播,但今天的观众早就不一样了。
区域国家不再愿意当棋子,我国也不可能靠接班霸权来实现自己的崛起。
我们的战略方向,不是“代替美国当世界老大”,而是“做一个全球稳定的建设者”。
不图扩张、不搞划线、有底线、有能力、有话语权,这样的中国,才是别人真正离不开的合作伙伴。
东亚,是我国的家门口,但也是整个亚太人民的共同家园。
我们不能指望别人让出空间,而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把这片区域建设得更安全、更稳定、更有希望。
这世界,不会等谁转身后才前进。
该怎么走,还是得我们自己拿主意。
哪怕别人想画势力范围,我们更要把中国发展的主阵地、主航道,画得清清楚楚、踏踏实实。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特朗普和中俄划势力范围”,希拉里和蓬佩奥急得蛇鼠一窝
来源:渣叔罗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