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2岁的郝柏村走了,可他把一句“我一生一世都是中国人”刻进热搜,也把“到底谁是中国人”这道疤重新撕开。3月30号台北灵堂外,绿营网军刷“老幽灵”,蓝营老卒哭到跪地,场面比电视剧还撕裂。我刷着手机突然愣住:一个扛过抗战炮弹、当过台军“参谋总长”、跟李登辉拍桌子
102岁的郝柏村走了,可他把一句“我一生一世都是中国人”刻进热搜,也把“到底谁是中国人”这道疤重新撕开。3月30号台北灵堂外,绿营网军刷“老幽灵”,蓝营老卒哭到跪地,场面比电视剧还撕裂。我刷着手机突然愣住:一个扛过抗战炮弹、当过台军“参谋总长”、跟李登辉拍桌子互骂的老将,临终前最放不下的,居然是小学课本里把台湾和中国画成两种颜色。这反差太荒唐,也太真实。
说荒唐,是他本可以安稳当个“老荣民”。苏北盐城的富户少爷,黄埔十二期炮科,广州战役捡过碎弹片,八二三炮战在金门地堡里啃压缩饼干,蒋经国一句“你来当侍卫长”,他一路干到“行政院长”。权力顶端的人,通常惜字如金,他却偏要在立法院吼:“台独就是卖台!”下台后也不练太极、不玩古董,跑去盯初中地理课本,看到“台湾海峡”旁印着“中国”两个字就血压飙升,拄着拐杖冲出版社拍桌子:“偷渡政治,骗小孩!”
更真实的是,他越老越像小区里那个爱管事的倔爷爷。2012年外孙女放学回家一句“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他连夜翻书包,拿红笔把课本上“日据”圈成“日占”,第二天一早在《联合报》发文章:“搞去中国化,比丢炸弹更狠。”朋友劝他别折腾,他回一句:“再不管,以后清明扫墓,孙子连爷爷是哪国人都搞不清。”一句话把我这种平时只关心房贷的九零后都戳疼:课本里删掉的,何止是几个地名,是把一整段血肉记忆倒进碎纸机。
有人嘲笑他“老蒋遗老”,可他把“大中华”当护身符,也当枷锁。1990年当“行政院长”,李登辉要废“国统会”,他当众摔文件:“没统,你哪来的中华民国?”下台后回不去中央,就自费跑香港、跑北京,1999年第一次回到盐城老家,跪在父母坟前,一口苏北土话哭到失声。机场有记者挑衅:“你还觉得你是中国人?”他当场拍胸口:“郝某人一百年都是!”视频被绿营剪成鬼畜,他看完笑笑,转头对儿子说:“龙斌,你记住,咱们郝家没绿卡,死了也进自家祖坟,不进洋人的墓园。”
最讽刺的是,他拼命守护的那个“中国”,早已不是他年轻时的模样。他记忆中的抗战,是长沙满城焦土、是黄埔同窗死在宜昌江面;他期待的统一,是“三民主义回南京”。可现实是,大陆高楼比台北101还高,台湾年轻人把“天然独”当潮流。2005年他去北京领抗战纪念章,夜里一个人站在天安门,跟随行老部下嘀咕:“他们现在喊和平统一,可到底谁统谁?”老头没答案,只能把勋章揣进兜里,回台北继续跑出版社,继续盯课纲,像死死按住一扇被台风摇晃的门。
现在他走了,门还是吱呀作响。灵堂外,18岁的高中生举着“台湾不属于中国”的牌子,跟白发老兵互骂“滚回中国”“滚回日本”。我在屏幕前看得胸闷,却忽然懂了他当年为什么死磕那本小学课本:炮弹没打死他,政治斗争没整垮他,他最怕的是有一天,台湾的孩子连“怕”都不怕,把历史当段子。人一旦忘了疼,就敢随便动刀。
老头没赢。课纲微调被推翻,康轩照样卖书,民进党继续执政。可他也算不上输——至少他让一部分人记得,台湾海峡的浪,曾经卷着中国人的血。以后无论谁上台,只要有人翻出2019年那段他拄杖吼“反台独才是真正爱台湾”的视频,就还得头疼三秒:原来岛上还有人把“中国人”当正面词。
出殡那天,家属按他遗嘱,棺木上覆盖一面蓝底白日旗,没加任何党徽。儿子郝龙斌说:“老爸交代,颜色越少,争议越小,他只想回家。”灵车绕台北一圈,最后开向淡水河口,那边朝着大陆。我看完直播,关掉手机,心里只剩一句:别管风向怎么吹,炮弹里爬出来的人,到死都认得家的方向。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