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的基石建立在对称性原则之上,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对称性,即互易性。然而,在脱离平衡态的世界——即活性物质的领域——充满了挑战这一对称性的系统,它们展现出令人着迷的集体行为,例如鸟群的聚集或活性胶体的自驱动。发表在《自然通讯》的
物理学的基石建立在对称性原则之上,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对称性,即互易性。然而,在脱离平衡态的世界——即活性物质的领域——充满了挑战这一对称性的系统,它们展现出令人着迷的集体行为,例如鸟群的聚集或活性胶体的自驱动。发表在《自然通讯》的论文,提出光致非互易磁性的概念标志着一项深刻的理论突破,它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实验可行的方案,将这些非互易现象延伸到高度可控的固态量子材料中,从而为光控量子物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在传统的固态系统中,相互作用通常由平衡哈密顿量描述,确保自旋 A 施加给自旋 B 的力或交换耦合,与 B 施加给 A 的力或交换耦合精确地抵消。打破这种对称性 (JAB≠JBA) 并在量子材料中实现真正的非互易相互作用一直是一个重大挑战。现有的理论提议往往要求精确的、针对单一位点的量子控制,这对于目前宏观材料的实验能力来说非常困难。
非互易性的出现与系统被驱动到远离平衡态密切相关。在活性系统中,能量被不断地注入和耗散,从而创造出打破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的条件。光致非互易性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光——这种外部的、可调的、非接触式的驱动力——来实现这种必要的非平衡态,特别是通过选择性地工程化能量耗散。
光致非互易磁性方案的核心在于对磁性金属中著名的 RKKY (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 相互作用应用耗散工程。
在磁性金属中的机制磁性金属由一个局域自旋(如d或f电子)的晶格组成,它们通过传导电子(如s电子)海进行间接相互作用。RKKY 相互作用就是由这些传导电子介导的长程耦合,是各种磁有序的来源。
光注入与选择性激活:仔细调谐的激光被注入材料,其目的是选择性地耦合到一部分局域自旋(例如,在双层系统中的 B 层,而非A层)。这种光通过能带间或杂化过程将电子驱动到虚激发态。有源耗散:关键在于专门针对这个虚激发态引入一个衰变通道(即有源耗散γ)。这种持续从系统中抽取能量的耗散过程是选择性的——它只作用于与光耦合的自旋(例如自旋 B)。损失的能量被光场立即补充,使系统保持在一个持续活跃的非平衡稳态。产生非互易转矩:这种选择性的能量抽取改变了 RKKY 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的是,光诱导的转矩在被激活的自旋处于能量有利配置时最强。通过制造这种不平衡,能量流和自旋动力学变得不对称:自旋A对自旋B的作用:自旋A对B施加正常的、类似互易的相互作用(例如尝试对齐)。自旋 B 对自旋 A 的作用:活性驱动和耗散的自旋 B 经历了一个光诱导的转矩,它将其推离首选的基态配置,这相当于对 A 施加了一个反向对齐的相互作用。结果: 由此产生的交换耦合本质上是非互易的:JAB≠JBA。自旋 A 试图与 B 对齐,但 B 却试图与 A 反向对齐。这种微观过程有效地将对称的 RKKY 相互作用转变为不对称(非互易)的交换张量(JAB≠JBA),这是光子驱动的活性量子物质所产生的深刻效应。
非互易性的引入导致了在平衡系统中不可能出现的剧烈的集体现象,因为平衡系统的基态是静态的。
“追逐-逃逸”动力学最直接的后果是出现“追逐-逃逸”动力学。考虑一个双自旋系统:如果自旋 A 试图与自旋 B 对齐,但自旋 B 却试图逃离 A,这两个自旋将永久地相互追逐和逃离,导致磁化矢量在时间上持续的、不停歇的集体旋转。这种随时间变化的、自我维持的运动是活性系统的标志。
非互易相变当这种机制应用于层状铁磁体(例如,两层铁磁层 A 和 B 被非磁性金属间隔层隔开)时,非互易的层间相互作用会触发非互易相变。
低于临界耗散 (γ高于临界耗散 (γ>γc): 系统经历相变,进入一个多体、时间依赖的手性相。这个相的特点是两层磁化强度的集体、持续旋转——即宏观上可观测的“追逐-逃逸”动力学。与导致静态基态的传统相变不同,这是一种向动态稳态的转变,它通过展示持续的运动来打破时间反演对称性。这种转变是系统活性本质的直接体现,它将经典活性物质物理学的理论概念与量子凝聚态物理学连接起来。
光致非互易磁性的研究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础物理学:它建立了一个可靠且实验可行的协议,用于在固态量子材料中创建和研究非互易相互作用。这为“活性量子固体”的发展以及探索一类新的非平衡相变(其中系统的稳态由永恒运动定义)铺平了道路。技术应用:利用光以动态和非互易的方式控制磁有序的能力对于未来技术至关重要。潜在的应用包括:超快自旋电子学:开发利用光控高速、非接触性质的自旋电子器件。新型存储和逻辑设备:创建新型磁性存储器,其中信息存储在动态旋转的手性相中,而非静态配置中。量子信息科学:耗散工程方案本身是操纵量子态的强大工具,可能适用于其他强关联电子系统,如莫特绝缘体或非传统超导体。据估计,实现这一效应所需的激光注入功率在当前最先进的超快激光技术的能力范围之内,这表明光致非互易磁性的实验实现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有望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磁性材料控制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来源:万象经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