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这一轮的机会,和以往都不一样》
那天我在写这一轮机会时,在第五部分里面,摘录了十几年前的十几条日记。
交易时的笔记。
之后就一直有读者留言提到曾国藩日记,好几个读者都问我,如果像曾国藩那样,坚持记日记,能否复现一个笨小孩逆袭的故事。
........
我们来看看你们问的这件事。
首先,笨小孩逆袭的故事,并不是历史的真相,那个更像是传播学意义下的段子。
比如曾国藩小时候特别笨,贼上他家偷东西,本想等他睡了好下手,结果这孩子,一夜不睡,一直背,一直背不过。
贼都不耐烦了,跳下房梁当着曾国藩的面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再比如,很多人讲曾国藩秀才考了7次,23岁才考中,由此可见他得有多笨。
那我告诉你,曾国藩他爹,考了17次,43岁才考中秀才。
而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也考不中的。
因为考中过秀才的人,在清代人口中的比例,大约等同于如今本科考上过清北交浙复这五所学校的人。
本科考清北交浙复,没那么好考的,即便一个孩子,他从18岁开始,一直复读,23岁才考上清北交浙复其中的一所,你也不能说他智力有问题。
他智力绝对没问题,他在广义的社会平均角度下,绝对是个聪明人。
而且我们要知道,曾国藩28岁就点翰林了。
这个比例跟院士是差不多的。
所以曾国藩实际上是复读多年,23岁考上清北交浙复,28岁就做了院士,你要是跟我说他智力有问题,那我怀疑你智力才有问题。
这里面没有什么笨小孩逆袭的故事。
我们唯一可以拿出来说事儿的,是曾国藩的家庭。
曾国藩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人,他的家庭条件不算差,但毕竟是个小地方,师资不好。
其实就是他爹不行,他爹考秀才都考了17次,能怎么教儿子呢?也就是死记硬背。
曾国藩是六次落榜之后,被学政点名批评,批评他的文章哪里哪里有问题。
这才是他第一次遇到个明白人,指出他的问题。
他回家苦读一年,改掉了原生家庭,他老爹教的乱七八糟的学习方法,此后就很顺利,秀才,举人,进士。
可见此人极聪明,只是生在小镇,题都没得做,你给他几套卷子,他就灿烂了。
曾国藩的日记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讲做人做事的。
如果你看过就清楚怎么回事。
这就像一个小镇做题家,猛然间进了翰林院,发现身边都是名门子弟,他有些不适应。
没吃过好吃的,没玩过好玩的,没见过美女,一时间迷了眼。
所以他矫正自己,要静下心来做事情,静下心来交朋友。
曾国藩年轻时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政治运作的成果。
他是当时在京官员里面湖南帮的帮主。
就是说湖南籍在京的官员,都愿意和他交往,因为他为人仗义。
所以他升官升得非常快,至于后来成就他半个圣人名号的,那是太平天国运动了。
那是他后半生的故事。
曾国藩这个人,后来一直被政治家群体推崇,他的日记也就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本。
这事儿跟什么笨小孩,寒门逆袭没啥关系的。
你要是真笨,天天记日记,也无非是一堆流水账。
我们回到那天的话题,我那个交易时的笔记,它跟什么修身齐家没有毛线关系的。
它更接近错题本。
咱们中学时都有这种感觉,眼到了,手没到,你觉得上课听懂了,一考试就丢分。
你觉得你懂了不等于你能做对,那么交易也是一样,你觉得你懂了,不等于你能赚钱。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那天摘录的17条,实际上就是错题笔记的一部分。
我说我应该这个时间挂单的,结果没在现场;
我说我应该计算挂单位置的,结果想当然了。
包括里面有很多的小细节,为什么要挂X.99,不挂X.01呢?
这里面有很多小算计,如果你数学学的很明白,你动脑筋一想就会会心一笑。
因为你发现概率不一样,而这些个小细节,最后都会变成钱。
你让我今天回忆下,我当年把X.01换成X.99,单这个小动作本身,至少让我多赚了一两百万有的。
要知道我并不是那种押涨跌的,我也没有碰到过什么大的运气。
我那个年代的人,有人也许加杠杆,刷信用卡买房子,很快就赚到几千万的,有的,我见过。
我08年的时候还见过有个做交易的小伙,一年一千倍,当年就从几千块赚到大几百万。
但对不起,这些奇人奇事,都和我无关。
我当年还没有进入程序化交易的年代里,除了偶尔几次捡到过几十万,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几千,几万,甚至几百,这样一点点捡钱。
单笔就只有这么点利润。
最初的一两千万就是这么捡垃圾,一点点捡垃圾,从3万捡到20万,捡到200万,捡到2000万。
资金规模上去了你就没法手动捡垃圾了,那个回报率就会变得极低。
但最初的时候,手动捡垃圾的年代,就是很像一个工匠。
当然那个年代我自身本就是工匠,我本就是码农出身的,后来做架构师,后来才去做高管。
老罗成天吹工匠精神,他工个DER的匠,当了几天老师他就火了,就成名人了。
他这辈子就没亲手干过活儿,我这种人,才是真的亲手干过活的,白天在公司里亲手写代码,晚上在金融市场里亲手捡垃圾。
而且是那种不嫌小的,几万块我固然很开心,几百块我同样能接受。
所以我那天第五部分摘录的那些,和曾国藩日记不是一个维度的存在。
他那个是修身层面的,我那个是工匠层面的。
你通过那17条可以看到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工人,就是一个匠人,也没啥钱,也没啥本事,但是,我用心了。
你不用心,你不会有那些个细节的。
我提那些,是让你们结合那天的第四部分看的。
第四部分我把黄金这个案例拆解的那么细,就是让你看到,所有策略背后的故事。
第四部分我拆解一个投资的策略,第五部分我提到了昔日的交易细节,就是让你看到,一切都是细节构成的。
投资也好,交易也罢,它背后有大量的工作,不是谁一拍脑袋,或者谁运气好,就能押中。
我那天展开这些细节,就是想要把玄学的东西,科学化。
一旦把投资的细节展开,一旦让你看到很多具体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和你平日里上班也没区别的,和你以前高中的时候刷题也没区别的。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