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以来,全球市场扰动加剧,美联储政策分歧公开化与国内经济数据疲软形成共振,A股上证指数失守4000点关口,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均超1.3%,两市成交额缩至1.98万亿元。这场震荡背后,市场风格正发生深刻切换,资金从高估值赛道向低估值防御板块迁徙
2025年11月以来,全球市场扰动加剧,美联储政策分歧公开化与国内经济数据疲软形成共振,A股上证指数失守4000点关口,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均超1.3%,两市成交额缩至1.98万亿元。这场震荡背后,市场风格正发生深刻切换,资金从高估值赛道向低估值防御板块迁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唯有找准主线、攻守兼备,方能穿越波动。
一、市场震荡的核心推手:内外因素双重交织
国际层面,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最大变量。自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但当前内部对通胀前景的分歧日益公开化——部分决策者警告通胀进展可能放缓甚至停滞,鸽派虽仍占多数,却让12月再次降息的预期蒙上阴影。鲍威尔在讲话中既承认经济与劳动力市场显著放缓,又强调通胀上行风险,这种平衡姿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政策路径的迷茫。叠加特朗普政府关税与移民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美联储降息空间受到制约,全球资金风险偏好随之下降。
国内层面,10月经济数据因需求偏弱与高基数效应全面回落,工业、消费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总量压力边际上升。尽管结构性亮点尚存,如消费贷款增长规模高于2024年,但短期数据疲软仍对市场情绪形成压制,成为A股调整的内部诱因。
二、风格切换明确:资金涌向“确定性”洼地
此次市场调整并非普跌,而是呈现鲜明的风格切换特征,“高估值高涨幅高股价”品种领跌,“低估值低涨幅低股价”品种相对抗跌,资金正加速向现金流稳定、盈利确定性强的领域聚集。
银行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不仅频创历史新高,更实现连续3年上涨,累计涨幅达94%,远超同期上证指数29%的涨幅。机构数据显示,南向资金近期大幅净流入银行、非银行金融和石油石化行业,合计净流入约184亿元,高股息特性成为震荡市中的“安全垫”。
消费板块呈现内部分化,耐用消费品表现平淡,而一般消费与服务消费已出现回暖迹象,与同期CPI回升形成呼应,物价变化带来的实际利率下降有望进一步提振消费活力。此外,医药商业、水产养殖等防御性板块涨幅居前,成为资金规避风险的重要选择。
与之相对,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普遍回调,创业板指单日跌幅高达2.82%,调整级别为日线下跌一笔。市场风格正从追逐“未来叙事”转向挖掘“估值洼地”,盈利与估值的匹配度成为资金配置的核心考量。
三、政策与流动性:“外紧内松”下的支撑逻辑
当前政策环境呈现“外紧内松”的鲜明特征。美联储为应对通胀黏性,采取渐进式降息策略,平衡“抑制通胀”与“支持增长”双重目标;国内则因未来两月仍面临高基数压力,政策加力必要性明显上升,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成为重要发力方向。
流动性方面,市场整体保持合理充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稳定资金面,两市融资余额呈现回升态势,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叠加公募基金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驱动资金增配低估值板块,为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投资者应对策略:攻守兼备,聚焦确定性
面对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投资者需摒弃盲目跟风,采取“防御为主、兼顾机会”的策略:
其一,锚定防御性板块与低估值蓝筹股。银行、保险等高股息品种,以及石油石化等强周期防御板块,在震荡市中具备估值优势与抗风险能力,可作为核心持仓压舱石。
其二,把握消费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关注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下的消费新业态、重点行业新产品开发带来的增量空间,聚焦与CPI回升趋势契合的一般消费与服务消费领域。
其三,警惕高估值板块回调风险。科技成长板块虽长期逻辑未改,但短期估值压力仍存,需适当调整持仓结构,优先选择盈利确定性强、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的标的。
五、后市展望:震荡蓄势后的机会窗口
展望后市,市场波动仍将持续,美联储政策路径、国内经济复苏节奏与风格切换持续性是三大关键变量。技术面上,沪指60分钟级别出现顶背离,调整关注中枢底部3929点附近企稳机会;创业板指需观察次级别调整是否背驰,18或21日为潜在变盘点,有望结束调整重新上攻;科创板调整级别达周线一笔,需关注周线生命线附近的支撑力度。
总体而言,本轮下跌可视为春季行情攻势的蓄势阶段。尽管短期市场面临多重扰动,但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消费回暖与政策支持将逐步夯实市场基础。在美联储政策路径明朗之前,投资者需保持耐心,以低估值防御板块构建安全边际,同时密切跟踪政策落地效果与经济数据变化,待调整企稳后再布局结构性机会。
震荡市中,理性与纪律比勇气更重要。唯有敬畏市场、聚焦确定性、坚守估值底线,方能在风格切换的浪潮中把握先机,实现稳健盈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错勿怪。
不作为投资依据,风险自担!
来源:淡泊的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