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风正劲——平凉市崆峒区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综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0:56 1

摘要:今年以来,崆峒区聚焦“五大工程”重点任务和“五区”党建部署要求,通过压实责任链条、突出靶向发力、推动融合发展等举措,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刻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零距离;实现从标准到标杆的阶段性跨越;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实践……

今天的崆峒区,基层党组织已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年以来,崆峒区聚焦“五大工程”重点任务和“五区”党建部署要求,通过压实责任链条、突出靶向发力、推动融合发展等举措,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刻转变,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筑牢基础 打造一线战斗堡垒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

9月,2025年崆峒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亮单晒绩活动激烈上演。

吴春刚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身为大寨回族乡马营子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擂台比武”中荣获一等奖。

在比赛中,他说道:“为了推动平凉红牛产业的发展,我们率先入驻大寨乡废弃窑洞生态养殖基地,坚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我们还利用电商平台,将牛肉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

竞赛并非展示,而是崆峒区淬炼“头雁”本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场。

今年以来,该区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建立抓党建“五个一”责任清单和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将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深入开展“下基层、进万家、解难题”行动,持续健全联系走访群众机制,7800多名党员进社区开展“双报到”,1.5万名党员积极投身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培育各类党建示范典型50个,协调化解矛盾纠纷950余件,处理重点信访事项83件。常态化开展“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20名党建办主任、3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同台打擂、比学赶超,“雁阵效应”已然形成……

白水镇班子成员靶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0余件,把“决策桌”搬到田间地头。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中筛选出36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

四十里铺镇构建了“镇党委统筹、村党支部落实、党小组推动、党员带头”四级联动体系,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通过文明实践站宣讲、村广播播报等开展宣传,带动6000余户群众承诺践行文明新风。全镇评选文明家庭80户、“好婆婆”“好媳妇”230余人……

一批批干部推动党组织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一项项工作成为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融合的切入点,党的政治优势正转化成为基层治理优势。

破题攻坚 创新引领基层治理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硬骨头”。而如今,“推窗见绿、出门闻香”是崆峒乡村百姓们的生活常态。

白水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不仅清理垃圾2500余吨、拆除乱搭乱建20处,而且注重打造“诗意栖居”的乡村环境,建设口袋公园微景观、种植3.2万平方米花带。

四十里铺镇将这项工作作为“书记工程”。镇党委书记牵头专班、每月调度,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第一责任人,把任务分解到党员网格,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覆盖”格局。

村民李娟说:“以前巷道坑洼、垃圾乱堆,雨天污水流。现在道路平坦路灯明亮,家门口有小花园,饭后散步比城里舒服。”

今年以来,崆峒区将“揭榜破题”行动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深度融合。

优化调整基层治理网格693个,规范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11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18个,培育储备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备力量2475名,培训农民(居民)党员24期1891人,新建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34个,整合3800多万元实施乡村振兴发展项目37个,201家“两新”组织和6家国有企业实现“党建入章”,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针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基层治理难度大、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量不高等难点问题,崆峒区按照“小切口、能落地、可推广”的原则,创新开展“揭榜破题·领航发展”行动,30名党(工)委书记聚焦短板弱项主动揭榜领题31项。目前,所有“破题任务”均已落地见效。

一个个发展难题在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带动下,破解为一个个发展契机,“破一题而带全局”的辐射效应持续放大。

融合发展 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地处崆峒区南部的上杨乡,距离城区仅15公里。泾河一级支流——小岔河与上杨河由南向北穿乡而过,形成了独特的河谷山峁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让这里四季皆景,移步易境。

“这里依山傍水。周末或假期我常和朋友一起来,大人闲话家常,孩子尽情玩耍,特别轻松自在。”前来休闲的游客秦涛这样说道。

小岔村党支部依托2000亩槐花林资源优势,打造蜂农合体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小岔槐花蜜”特色品牌,通过标准化养殖优质槐花蜜,发展特色油杏和露地蔬菜种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实现产值25万余元。

乡党委统筹优化全乡文旅康养产业体系布局,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茶七酒八”康养民宿、林间自然露营基地等文旅点位,完善“吃、住、游、养”全链条业态。

党建工作已成为引领崆峒区实现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再到“价值美”跨越的“红色引擎”。

今年以来,该区聚焦全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推行“链接型”党建联建模式,建成平凉红牛、绿色建材、文旅康养、设施蔬菜等产业链党建联建示范点9个,69个村党组织与链主企业结对共建,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融资贷款等困难问题407件。健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党建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成效充分彰显。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党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组织优势正转化为推动崆峒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乡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