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市场主要指数多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红利指数和上证50的微幅上涨,与科创50、创业板指等成长板块的较大跌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周,市场主要指数多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红利指数和上证50的微幅上涨,与科创50、创业板指等成长板块的较大跌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114
宏观信号:从经济数据中寻找“结构性亮点”
本周,国内外经济数据释放出复杂信号,是影响市场情绪的核心因素。
一、国内基本面:在平稳中寻找结构性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虽然整体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但结构性改善的信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亮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
挑战: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下降。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也保持平稳。这表明经济在进行“腾笼换鸟”,投资者应将目光从旧有的地产链转移到新的景气高点。
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下降至5.1%,显示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这为社会消费的韧性提供了保障。
二、海外不确定性与避险情绪
海外市场本周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美国数据延迟:受政府停摆影响,重要的10月CPI和就业报告未能如期发布。信息的不完整性导致市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价格再定价”,避险情绪和短期波动增加。
联储偏鹰:美联储官员的言论传递出对降息路径的谨慎,这使得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有所下降,对高估值科技板块构成压力。
资金与展望:理性看待短期震荡与长期向上
尽管本周市场有所回调,但有两个信号提示我们,不应过度担忧:
资金情绪回暖:本周日均成交额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场内两融余额增加,且融资买入占比上升。这表明杠杆资金的风险偏好正在温和回暖,市场信心仍有支撑。
长期支撑逻辑未变:我们的长期支撑逻辑依然坚定——受益于长期产业趋势(如科技创新)、中美关系修复预期、以及中国产业和资本市场政策的坚定支持,A股和美股中的优质资产,尤其是科技板块,长期依然具备向上的动力。
因此,短期视角来看,经历持续上涨后市场存在阶段性震荡暂歇的可能,以消化前期涨幅和观望后续政策。但鉴于长期支撑和市场信心的存在,我们认为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低。
配置框架:围绕景气度与性价比进行“播种”
面对短期震荡和长期支撑并存的市场,可以采取积极应对、结构致胜的配置策略:
1.短期:关注性价比和低拥挤度方向。在政策窗口期和增量资金(如险资)的加持下,我们可以关注质量红利(银行、家电等)以及周期赔率胜率向好的方向,如受益于涨价的资源品(煤炭、黄金、电解铝)和部分情绪修复型消费。
2.中期:等待产业逻辑和业绩共识。我们依然看好长期高景气的方向,但需要等待“筹码拥挤”的局面缓解,以及产业逻辑和业绩的共识再度凝聚。当前,可以先行关注一些景气拐点明确、难证伪的细分品种,如创新药、存储、国产算力及AI端侧等。
债券与黄金:作为长期配置中的“压舱石”
债券:在利率宽幅震荡、中枢可能缓慢上行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建议采取票息策略为主。以短久期信用债为底仓,配合杠杆套息,并灵活把握长端波段机会,以稳健为主,适时增厚收益。
黄金:贵金属在近期快速反弹后重回调整,从中长期维度看,央行购金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仍将有望助推贵金属价格重心上抬,可关注回调过程中的配置机会。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南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