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拳出击!BBC高层引咎辞职,还将遭索赔10亿美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2 01:45 1

摘要:英国广播公司(BBC)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特朗普的纪录片,竟会掀起滔天巨浪,不仅把两位最高层负责人拉下马,还引来了一封索赔十亿美元的律师函和跨国政治口水战。

编辑:欣阅

有时候,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引信可能只是一段不起眼的视频剪辑。

英国广播公司(BBC)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特朗普的纪录片,竟会掀起滔天巨浪,不仅把两位最高层负责人拉下马,还引来了一封索赔十亿美元的律师函和跨国政治口水战。

当地时间11月10日,特朗普加大施压力度,向BBC发出一封措辞强硬的法律信函,指控其在一年前拍摄的一部有关他竞选连任的纪录片中作出误导性剪辑。

要求BBC撤回所谓的关于特朗普的“虚假、诽谤、贬损和煽动性”言论,并警告称,如果到当地时间11月14日结束之前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特朗普将起诉BBC并索赔“不少于”10亿美元。

这起事件的引爆点,是BBC王牌栏目《全景》播出的一部题为《特朗普:第二次机会?》的纪录片。问题就出在他们处理一段特朗普演讲视频的方式上。那段原始素材,是特朗普于2021年1月6日在华盛顿发表的讲话。

BBC的剪辑师们做了一个“技术性”调整。他们把特朗普在讲话中相隔了将近一个小时的两句话,“走向国会山”和“拼死战斗”,天衣无缝地拼接在了一起。不仅如此,他们还颠倒了画面的时序,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仿佛特朗普在亲口号召支持者们去国会山大干一场。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特朗普原话里鼓励支持者去国会山,是为议员们加油打气。而那句“拼死战斗”,则是在回顾和讨论2020年选举日的情况。两段话,两种语境,被硬生生地扭在了一起,呈现出的效果就是:特朗普在煽动一场暴力冲击。

这种操作被BBC编辑指南和标准委员会前成员迈克尔·普雷斯科特,在一份长达19页的内部报告中,定性为“令人震惊的”和“严重违反公正性原则”的行为。他精准地指出了这种剪辑的杀伤力——它为各方政治力量提供了绝佳的攻击杠杆。

为什么破坏力这么大?因为BBC选择了一个极度敏感的目标。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向来以喜欢打官司和猛烈抨击媒体著称。BBC的萨米尔·沙阿都承认,在报道特朗普时,本就该为他可能提起的诉讼做好准备。在一个地缘政治的火药桶旁边玩火,后果可想而知。

11月3日,当英国《每日电讯报》将这份内部报告公之于众,这个定时炸弹终于被引爆了。它不仅让BBC的内部问题公开化,也给了特朗普一方一个完美的宣称理由——他那场自认为“精彩绝伦(堪称完美)”的演讲,被恶意篡改了。

报告一经披露,BBC立刻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来自大洋两岸的“完美风暴”。在美国,是精准的法律追击和舆论炮轰。在英国,则是各派政治力量借机发起的清算。

特朗普团队的反应快得惊人。11月10日,他的私人律师亚历杭德罗·布里托便发出了一封措辞强硬的法律信函。信中直指BBC诽谤,并且是“故意且欺骗性地剪辑以干预总统选举”。诉求非常明确:撤回虚假言论,并设定了11月14日为最后期限。最后,还附上了一个天文数字的索赔威胁——“不少于”10亿美元。

与此同时,舆论上的攻击也全面展开。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感谢《每日电讯报》的揭露,同时痛斥BBC的记者“腐败”且“非常不诚实”。白宫方面也火力全开,新闻秘书莱维特直接给BBC贴上了“百分之百是假新闻”和“宣传机器”的标签,甚至批评英国纳税人正在为一家“左翼宣传机构”买单。

副新闻秘书杰克逊则指出,正是因为这类欺骗性剪辑和谎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连小唐纳德·特朗普也加入战团,嘲讽英国的“假新闻记者”和美国的同行一样不诚实。

风暴迅速越过大西洋,吹到了英国本土。BBC高层的辞职成了各派政治势力表演的舞台。保守党领袖卡米·巴德诺克直言,仅仅辞职还远远不够。她认为这暴露了BBC存在“更深层的严重失败”,并要求新领导层必须进行彻底改革,这番话的潜台词直指BBC的资金来源问题。

而自由民主党领袖埃德·戴维则巧妙地转换了议题,他致信首相斯塔默,试图将此事描绘成一场主权保卫战,要求首相谴责特朗普对英国媒体的攻击,并强调“BBC属于英国,不属于特朗普”。这种操作,瞬间凸显了英国内部的政治分歧。

执政党的文化大臣丽莎·南迪则打出了一张模糊牌。她一方面对辞职的总裁蒂姆·戴维表示感谢,肯定其贡献。另一方面,在谈到BBC的资金问题时,又意味深长地表示,在227年皇家宪章续期谈判时,“所有选项都不排除”。这种软中带硬的表态,无疑给已经焦头烂额的BBC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压力。

一夜之间,BBC从一个新闻的报道者,变成了各方势力用来实现自身诉求的角斗场。

这场危机的破坏力之所以如此巨大,说到底,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BBC的“阿喀琉斯之踵”——历史遗留的公信力旧伤,以及其依赖强制性收费的结构性脆弱。

高层引咎辞职,对BBC来说几乎成了一种路径依赖。11月9日,BBC总裁蒂姆·戴维与新闻部门CEO黛博拉·特内斯双双递交辞呈。戴维在声明中表示,作为最高负责人,他必须对BBC的错误负最终责任。特内斯则坦言,争议已经损害到了她所深爱的BBC。

这一幕,在BBC的历史上似曾相识。回望2012年,时任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就因错误指控一名政客涉入儿童性侵丑闻而黯然辞职。就在2023年,主席理查德·夏普也因为未能披露曾帮助前首相约翰逊安排贷款的利益关系而下台。高层更迭,似乎成了BBC应对危机的固定模式,但这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更致命的是公信力危机与资金来源形成的恶性循环。BBC这家成立于1922年的公共广播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于《皇家宪章》授予的特许费,也就是每户每年必须缴纳的174.50英镑电视许可费。这种强制性收费模式,使得其编辑独立性和公正性标准必须时刻接受公众和政客最严苛的审视。

每当出现像“剪辑门”这样的公正性丑闻,都会立刻成为反对者们攻击其资金模式的最好弹药,从根本上动摇其生存的根基。更要命的是,这次丑闻爆发的时间点极为尴尬——BBC即将在2027年面临皇家宪章的续期审查和资金模式谈判。在这关键节骨眼上曝出如此丑闻,无异于将自己置于了与政府博弈中最不利的位置。

这次的“剪辑门”,不仅是一次新的创伤,更是对BBC历史旧疾和结构性顽疾的一次猛烈牵动,让它的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结语

BBC的“剪辑门”风波,最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现代媒体困境:

在一个社交媒体崛起、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一个依赖国家特许权和公民税费来维持运营的百年公共媒体,想要维系其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其难度正呈几何级数增长。

对于BBC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极其痛苦的清算。高管的辞职、外界的抨击、巨额的索赔威胁都只是表象。

来源:怎么回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