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语文学部举办了以“贯通培养和区域联盟视城下的记叙文写作思维培养路径探寻”为主题的研修工作坊活动,活动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孙素英教授进行点评指导。丰台区各中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现场参会,其他教师线上观摩直播。
202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语文学部举办了以“贯通培养和区域联盟视城下的记叙文写作思维培养路径探寻”为主题的研修工作坊活动,活动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孙素英教授进行点评指导。丰台区各中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现场参会,其他教师线上观摩直播。
研修工作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例说课、沙龙研讨和专家点评讲座。丰富的内容与精彩的分享,引来现场参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第一部分,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四位教师围绕“小初高贯通的记叙文思维培养”展开了课例说课。丰台区丽泽小学王宇哲老师说课题目是《在关联中习得方法迁移方法续写人物——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教学》。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小学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探究、验证、结论三个步骤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心理变化、分析原因、关联已学,最后得出答案。东高地第二小学张君老师带来的课例是《从“想明白”到“写清楚”——统编教材四上五单元习作指导》。张老师从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三大方面展开式汇报,尤其关注“怎么教”的具体环节。她指出,这一步的关键是学生能够自主将想法梳理成写作思路,经小组交流选出思路最为清楚的一份输入给AI,现场成文。这个过程向学生揭秘了AI生成文章的神奇功能,引导学生知晓AI生成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输入内容和结构的清楚程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中教师李晓敏汇报了《从模仿到创造:高考记叙文写作提升策略》的课例。李老师认为,高考语文记叙文重点在于如何表达美和创造美,因此高中作文写人要形象鲜明,形式要波澜起伏。聚焦的主要问题有:如何写好身边的人和事,如何围绕作文话题创造形象,如何围绕这个话题构建故事。李老师举出学生优秀作文范例,讲述怎样引导学生利用模仿考场佳作和经典文学作品来实现目标达成,再利用创造实现精品的呈现。北京市第十八中张北雁老师汇报的课例题目是《勤写细磨妙笔生花——初中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张老师介绍了十八中初三备课组如何从写作方法、素材的整理、列纲起草到完成习作、写后自评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学部研修工作坊课例说课
第二部分,是围绕“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展开的研讨沙龙。丰台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东岭老师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记叙文编排体系和教学策略重点,强调小学阶段的习作归根结底是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反映自己的生活。接着,方庄小学秦颖博老师以《读写迁移——完成悟法、得法,用法的习作思维训练》为题发言,提出要关注真实的学情,关注学生真实的习作需要,打破读写的割裂,通过创设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等一系列方式实读写一体化。璞瑅学校丁蕾老师带来《书写平淡日子里的光——托物言志类记叙文写作路径探析》的分享。丁老师介绍了自己带领学生种萝卜的波澜,以及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与经典作品产生共鸣,萌生自己的真实体验,从这一教学经历中探索习作进阶的动因。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蒲芳学校韩爽老师研讨的题目是《高中记叙文三学段写作能力进阶教学:筑基、进阶、突破》。韩老师呈现了高中作文教学的轮廓:高一筑基,破解“零起点”的困境,弥补逻辑断层的缺陷;高二进阶,解除“写不好”的心理屏障,破解思想贫瘠的困境;高三突破逆转“自我设限”的心理,实战中提升技巧和心态。
语文学部研修工作坊沙龙研讨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首都师范大学孙素英教授充分肯定了丰台区联盟校贯通培养的实践路径,对四个课例展示给予了高度认可,对沙龙研讨环节的四位教师发言观点表示赞许。孙教师根据八位教师的发言,指出写作源于生活,小初高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将看似平凡的事件写得有意义有价值,也可以在平凡中提炼出新的意味,解决学生题材雷同等问题。同时,基于目前读写融合的探索性尝试,关注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的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看到本质,解决写作浅表化的问题;围绕经典阅读,从模仿到创新到应用,实现贯通培养所必需的从低到高的教学引领。
首都师范大学孙素英教授点评
审核 | 谢政满
编辑 | 徐贺勤
来源:丰台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