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桂林的砂糖橘园里,45岁的李大哥蹲在果树下,双手揪着头发,满脸疲惫。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已花白过半,眼角的皱纹深如沟壑。谁能想到,这位坚守果园8年的种植户,如今却被满树金灿灿的砂糖橘,压得喘不过气。
“今年这日子,真的快扛不住了!”
广西桂林的砂糖橘园里,45岁的李大哥蹲在果树下,双手揪着头发,满脸疲惫。曾经乌黑的头发,如今已花白过半,眼角的皱纹深如沟壑。谁能想到,这位坚守果园8年的种植户,如今却被满树金灿灿的砂糖橘,压得喘不过气。
这片15亩的砂糖橘园,是李大哥的全部心血。从2017年承包土地、挖坑种树,到如今果树进入盛产期,他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却没等来期盼中的丰收喜悦,反而陷入了“果熟难卖、血本无归”的绝境。
一、8年坚守:把荒山变成“希望园”
李大哥是土生土长的广西农村人,年轻时在外打工,起早贪黑却赚不到多少钱。2017年,看到家乡不少人靠种砂糖橘发了财,再加上当时砂糖橘市场行情火爆,“一斤能卖5、6块钱”,他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拿出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承包了村里15亩荒山。“那时候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挖坑、种苗、施肥、浇水,晚上还要学习种植技术,经常忙到半夜。”李大哥回忆,刚开始的两年,果树还没结果,他只能靠打零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
砂糖橘种植是个精细活,从剪枝、疏花、疏果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不能马虎。为了种出优质果,李大哥宁愿多花钱买有机肥,也不用廉价的化肥;病虫害防治优先用物理方法,实在不行才用低毒农药。“我就想种出又甜又好看的果子,让收购商能看上,卖个好价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果园终于开始挂果。看着枝头沉甸甸的砂糖橘,李大哥心里乐开了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那一年,他的砂糖橘亩产达到6000斤,收购价3.5元一斤,除去成本,净赚了20多万。“当时还清了外债,还给家里盖了新房,村里人都羡慕我。”
尝到甜头后,李大哥更加用心打理果园,还扩大了种植规模,又承包了5亩地。他满心期待,靠着这片果园,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可他没想到,市场的风向,变得比山里的天气还快。
二、市场突变:“黄金果”跌成“白菜价”
2021年起,砂糖橘市场开始急转直下。一方面,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的种植户纷纷跟风扩种,导致砂糖橘产量暴增,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挑剔,对砂糖橘的品质要求更高,那些口感一般、品相不好的果子,根本没人要。
“2021年收购价就降到了1.8元一斤,2022年跌到1.2元,去年更是只有8毛钱一斤。”李大哥无奈地说,而种植成本却在不断上涨。有机肥从原来的1200元一吨涨到1800元,农药、化肥价格也涨了不少,再加上人工成本,一斤砂糖橘的种植成本就接近1元。
这意味着,去年他的果子不仅没赚钱,反而亏了本。“去年总产量12万斤,卖了9.6万元,可成本就花了11万元,净亏1.4万。”李大哥说,为了减少损失,他只能自己开车拉着果子去周边城市的批发市场叫卖,每天凌晨3点就出发,晚上10点才回家,一天下来只能卖几百斤,赚的钱还不够油费和过路费。
更让他崩溃的是,今年的行情更差。“现在收购商压价压得厉害,好果才给6毛钱一斤,次果直接拒收。”李大哥指着满树的砂糖橘,眼里满是绝望,“你看这些果子,又大又甜,怎么就没人要呢?”
为了卖果,他尝试过直播带货。每天对着手机镜头,在果园里现摘现卖,可因为没有流量,直播间里没几个人,一天下来最多卖几十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一个农村人,不懂怎么推广,直播就是瞎忙活。”
三、一夜白头:压垮中年男人的,不只是滞销的果子
8年的坚守,不仅没让日子变好,反而让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为了维持果园运营,李大哥只能再次借钱,如今外债已经累积到20多万。“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怎么还钱,怎么把果子卖出去。”
长期的焦虑和压力,让李大哥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经常失眠,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短短几个月,就从一头黑发变成了花白。“我媳妇总劝我,实在不行就把果园卖了,可这是我8年的心血,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最让他愧疚的是家人。因为要打理果园,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要靠妻子打零工支撑。“去年孩子想报兴趣班,我都没敢答应,觉得特别对不起他。”李大哥红着眼眶说,妻子也因为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操劳,身体越来越不好,可还是默默支持着他。
村里和他一起种砂糖橘的农户,不少人已经放弃了。有的把果树砍了,改种其他作物;有的外出打工,把果园扔在一边。“我也想过放弃,可每次看到这些果树,就想起当初创业的初心,实在舍不得。”
李大哥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砂糖橘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种植户盲目跟风扩种,却忽视了品质提升和市场需求,最终导致果子滞销,血本无归。而像李大哥这样坚持做优质果的农户,也因为市场饱和、渠道不畅,陷入了困境。
困境中的微光:不放弃,就有希望
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李大哥并没有完全放弃。他开始主动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优化果树管理,提高果子的品质和口感;他联系了村里的其他种植户,组建了合作社,统一采摘、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希望能提高议价能力;他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对接了电商平台,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现在每天能卖出去1000多斤,虽然价格不高,但至少能收回一点成本。”李大哥说,他相信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出路。“这些果子都是我用心种出来的,我相信总会有人识货。”
最近,有网友看到李大哥的故事后,纷纷伸出援手,通过他的直播间和电商店铺购买砂糖橘。“很多网友都说,我的砂糖橘又甜又新鲜,还会介绍朋友来买。”李大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大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创业的不易,也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守的韧性。砂糖橘从“黄金果”变成“愁人果”,既有市场波动的因素,也反映出部分种植户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
对于种植户来说,在选择种植品种时,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跟风;要注重品质提升,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还要拓宽销售渠道,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多关注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政策支持,让他们的辛苦付出能得到回报。毕竟,每一颗果实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每一位坚守的创业者都值得被尊重。
如今,李大哥的砂糖橘还在陆续成熟,他依然每天忙碌在果园里,采摘、打包、发货。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他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只要能把果子卖出去,还清外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愿这位坚守8年的农村大哥,能早日走出困境,让满树的“黄金果”真正变成致富果;也愿所有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所有的坚守都能换来回报。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农产品滞销应急销售方案”,涵盖线上渠道对接、社群推广等实操方法,帮类似李大哥的种植户拓宽销路?
来源:清秀林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