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郭俊霞的诗集《岁月如诗》|梁春云专栏45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06:23 1

摘要:读郭俊霞的诗集《岁月如诗》|梁春云专栏45

春天是季节的领袖

——读郭俊霞女士的《岁月如诗》

梁春云

记得在2024年5月下旬,经《中国乡村》杂志中乡美驻河南基地主编张红蒙老师推荐,我的拙作《看不够的风景》一文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平台的河南文苑上发布,由此,便与河南文苑编辑郭俊霞老师有了交集,随后,我的多篇拙作相继在顶端平台的河南文苑上发布。迄今为止,郭老师已给我先后在“顶端”发布作品40多篇,且将这些作品同步推送到河南电视台的“大象新闻”、“今日头条”“正观新闻”及百度收藏等。在2025年春节后,郭老师又将我众多文友的作品推上“顶端”,其中多为清风夕阳先生“清晨对您说”推送的散文、诗歌,也有少量其它公众号上的作品,一并同步推到以上平台,并耐心细致地给每个文友的作品做了专辑,以方便查阅,郭老师常常忙到深夜。我有点于心不忍,可郭老师却说:“经常是起早睡晚,已经习惯了。”

郭老师朴实的话语中,隐含的却是她对文化文学的热爱、敬业和奉献。有时候因某篇文中有敏感字词,郭老师总是会修改好几遍,直到被“顶端”平台审核通过为止,倘若仍然不能通过,她又将文友的作品往其它平台推送。在融媒体时代,郭老师为了让文友的作品能有更多的发布渠道,可谓是不遗余力。更令我感动的是,郭老师主动提出,要给我推荐的作品上“顶端”的那些作者赠送她的诗集《岁月如诗》(已寄给我17本),在我的建议下,郭老师又另给云南省开明文学院·百姓作家陈列室捐赠《岁月如诗》诗集6本。当我收到来自中原大地的这份“大礼”时,我的心情也如郭老师对这部诗集倾注的全部情感一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郭老师心怀宽广,热情助人,犹如她的《窗外,春阳灿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置于书桌上的这本诗集,我规定自己每天读几首,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捕获到了郭老师心灵大地上的满园春色和绮丽霞光!

《岁月如诗》于2017年8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共分为两辑,即《春华》和《秋实》,共124首诗歌,由张国领先生作序,题为《春色与霞光》。居住在北京二十多年的张先生,在序中感叹道:“从诗稿中我读到了我所熟悉的中原的春天,看到了中原人眼中的春天,感受到了中原人心中的春天。”对于同样热爱春天的我来说,也品味到了郭老师诗集中的春天,还有她心中永恒的春天。

此文标题《春天是季节的领袖》,取自诗集中的第二首诗题,这是我一眼“相中”的。人人都知道古谚“一年之计在于春”,意为在开春就要做好全年的统筹安排,适时春耕播种,不误农时,否则将影响收成,后引申为凡事做到早打算,早谋划、早准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郭老师在诗集中将“春天”提到了“统领”地位,她向往冬去春来自然交替的春天,有了春风春雨的催生,万物复苏,花儿绽放,草木伸出嫩芽,空气格外清新,到处充满绿意盎然的生机和活力,连湛蓝天空里的白云漂游,都时而山石、时而俊男靓女、时而猫狗地灵气活现,连山下小溪里也能听到溪水绕石奔腾向前的欢唱,都格外清脆悦耳……“触目皆新,春风忙碌/一切事物都动起来”。郭老师发现这些唯美的意象,并将其安驻在自己纯净心灵中了。她在这首诗的结尾写道:“世界如此勤奋。寂静打破/引领我的心”。“世界如此勤奋”,我如此勤奋,在此就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隐喻着自己被文学的光亮照耀。文学的光亮带给她乐观和愉悦的心理,带给她新生的希望和力量,她举步迈向文学的春天。所以,“春天是季节的领袖”,寓意文学的春天始终在她生命中占据“首要”位置。

郭老师写《东风吹》的开头,便有了大气象:“春带来了洪荒之力/一切生命都有了力量”。因为有了“洪荒之力”赋予生命的力量,使得“一切沉重,变得轻盈”,这是春的力量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变化,让读者嗅闻到了道法自然、天地合一的气息,那就是由“沉重”到“轻盈”,甩开一切陈旧的理念、负面的情绪、不利的包袱,甚至退出满是负能量的圈子,将心中“垃圾”统统清空并扔掉,扩大内存,重启开关键,装入一切美好事物,以愉悦的心境,轻装上阵,做好该做的事,待好该待的人,将一切化为一杯甘醇——“有情,有泪”的“春酒”,在畅快豪饮中,没有叹息青春的逝去,而是以不老的灵魂而欣慰、而自豪。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外界“东风吹”产生的亲密链接,有博大的胸怀与气象,抒情畅快,运笔自然,给人回味、想象的空间。这首诗分四节,每节五行,不算长,给人启迪的地方却很多,读来韵味悠长。

郭老师写春天,总是运用抒情轻诗的思维和技巧,将灵动的文字与时下的心境很好地契合,让人体悟深刻。如在《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中写道:“春天的希望/在红灯笼上闪耀/在点燃的鞭炮上噼啪作响/在一杯浓烈的酒里透着醇香/红在天空,红在大地/红在心上”。在此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式进行叙事,浓重地渲染人们喜迎春天的热闹景象,并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与当时的喜庆氛围中的诸多物象,如“红灯笼”“鞭炮”“酒”等,进行灵动地链接为色彩鲜艳夺目的“红”,且“红”的地域之广博、之浩大、之深远:“红在天空,红在大地”。最后“红”在“心上”,“红”在“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上(雨果名句出自《悲惨世界》)。这里使用了很多夸张的修饰语言,灵巧而雅致,将人一下子就带入到喜庆的场域中,会张望那耀眼的红灯笼、会一起去放鞭炮、会共饮那透着醇香的酒、会沉醉其中……

结尾处又写出了春天的一种气势,也是诗人的语言结构所产生的独特气息:“春天/穿上了新装,卷土重来/浩荡之势,把我再一次淹没在她的怀抱/在这希望的季节里播种梦想/耕耘希望/和她一起奔跑在路上”。“卷土重来”本带有失败后的崛起之意。但细细揣摩,季节的更替,的确是一季一季的更迭回环,以新的姿态“卷土重来”,诗人在此大胆的用法,由写景“春天/穿上了新装”,到为借着春天的“浩荡之势”做铺垫来抒情,达到明志:自己要“和她一起奔跑在路上”,诗人的胸襟由此打开。因此,这首诗是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经典之作,中间有“约定”的情景,有想象的种种,易于引发共鸣。

郭老师写《春的心事》时,叙述明快,语言澄净:“一夜之间/绿树葱茏/花也挂满枝头/满树的心事与生命”。 还直白,具有伤感情绪的强烈冲击力:“一个季节惊艳了一朵朵希望/禁不起岁月/悄然离去”。写《夏日暴风暴雨》时,将惯常交流的语言信手拈来,递进式、层层深入的悲悯情怀,情感质朴纯真又热烈奔放:“天要塌了吗/地要陷了吗/树要倒了吗/鸟儿受伤了吗/花和叶子落了吗/突如其来的风雨雷电/猝不及防/凌乱了原来的模样”。写《秋暮夕月》时:“女儿学着我的模样在我身边/虔诚诉说心愿/美丽出众的嫦娥/把万丈月光倾泻/银色普照,万物尽染”。这是诗人与家人同过中秋节的典型环境及典型人物的描述,有细节,有想象,有“我”和“女儿”的“虔诚”中,带给读者的视觉美,更有月宫仙子嫦娥的心灵美和生命永恒转换规律的超越:“把万丈月光倾泻”在人间大地,有人人平等,享受盛世太平的荣耀:“不管你是明星还是草根/不弃你的多彩/一视同仁/幸福平安洒在天上人间”。

还有诸如《春之声》《春之礼》《同饮春天》《走过春天》《深秋》《秋韵》《秋月装饰人间》等等,诗人都是通过感知自然界的种种意象之间的某种关联,来链接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内在情感的真实回响。“人间掀动春潮”也好,“万花凋零”也罢,“生命的泉水仍在潺潺流动”。这是诗人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竭力讴歌大自然的魅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集中体现。

诗集中还有《躺在麦浪中大喊亲爹娘》《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婆母去世》等亲情篇,通过对儿时村庄的回望,对父母养育之恩难报之憾,满是凝重而生动的意象,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对故土的思念和忧伤,有着深切的呼唤与体验,这便是常说的“乡愁”吧,诗人将对家乡的眷念和对亲人的追思,融化在视觉和空间转换的诗行中,将读者代入其中,来唤醒读者感念亲人,珍惜拥有,热爱生活。

《祖国,我爱你》中,以“我的祖祖辈辈”“我的亲人爱人”“我的文朋诗友”都同心向党,热爱祖国,特别是在祖国每年的生日,“我带儿女去买了几面国旗”,将爱国主义教育从子女抓起,教育他们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长大好好报效祖国的志向和信念,都深深地融进了骨子里。《长征精神世代相传》中,将长征故事、长征精神浓缩在美丽的诗笺中,同样将红色教育主题转化为爱国情怀。诗人赋诗言志,情志并重,激励孩子,从小立志,抒发建功立业志向,追求人生价值。两首诗都有不同的视觉、空间转换,历史跨度大,又有具象细节的塑造和良好的生命活性,颇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如将买回来的国旗“插在书桌,插在窗口/插在门头”。国旗的位置摆放具象化了,有了立体空间层次感,多重视觉,红色堆叠,动静相宜,家庭有了爱国元素的融入,显得特别温暖。此时,诗人将爱党爱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意象,与人的情感、信念交织,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经验、阅历的丰厚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又如《长征精神世代相传》中,以“二万五千里云和月”,金沙江上“十三根铁索”特殊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以“考验了……”“创造了……”“铸造了……”的连贯句式,自如切换宏大场景,将叙事与抒情完美融合,将长征精神的内涵完美呈现,节奏把握稳定,描述的气息流畅,诗人灵感充沛,下笔如神,避免了“干吧”和“直白”,为此类题材的诗歌书写提供了借鉴。

《大成至圣》中,将孔子的儒学“被传播与全球”,以跨越千年、“周游列国十四年”“语言文字软实力的传播”,由中国传播全球的宏大叙事,以“文化兴”“文化强”“文化灭”的对比,以“你的见识,你的博学,你的思想” 的弘扬,种种文化符号叠加、交织,一个“大成至圣”的形象凸显。因为文化昌盛、底蕴深厚软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社会整体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自信的象征。诗人在书写此类题材时,同样以敏锐的触角,既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更有远大的信念和抱负,是富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的,且语言生动,语感有独到之处,注入了新意,阅读起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诗人写爱祖国的、写长征精神的,包括写“大成至圣”的,给这本诗集的书写经验提升到一定高度,注入了生命活力,也使得自然题材的诗歌熔铸了永恒的春天,那便是文学的春天,便是人生四季中的“领袖”!

最后,感谢郭老师赐予诗集,因个人笔力所限,诗集中还有诸多亮点,未能一一深挖细掘,只能祈求您和读者谅解了。此作中若有表述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作者简介:

梁春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协、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担任《东栏弄雪》主编、《百姓作家》杂志副主编和多部书籍副主编以及《中国乡村》中乡美驻河南基地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评论集、诗词集七部,另有文集《春季的云野》《一枝春信》已付梓。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多种奖项。

来源:道德经学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