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唐代三彩载物骆驼俑,它是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活化石’。”5 月 18 日,渭南市博物馆内,讲解员孙佳星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为参观者讲述一件特殊馆藏文物 —— 三彩载物骆驼俑。游客们隔着玻璃专注凝视,仿佛透过这件文物,触碰到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风沙与驼铃。
渭南日报 记者 李二娟 彭一鹏
“这件唐代三彩载物骆驼俑,它是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活化石’。”5 月 18 日,渭南市博物馆内,讲解员孙佳星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为参观者讲述一件特殊馆藏文物 —— 三彩载物骆驼俑。游客们隔着玻璃专注凝视,仿佛透过这件文物,触碰到了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风沙与驼铃。
作为丝绸之路上当之无愧的主角,骆驼以其“沙漠之舟”的坚韧,在欧亚大陆架起流动的文明桥梁。丝路贸易繁盛时,跨越沙漠戈壁的商队常由数百甚至上千峰骆驼组成,浩浩荡荡。各地出土的骆驼俑正是这段繁荣历史的见证,而渭南市博物馆的这尊三彩载物骆驼俑极具代表性。
在渭南历史人文主题展厅,这尊骆驼俑静静伫立。它通长 32.5 cm,通宽 31.5 cm,通高44cm, 被施绿、白、黄、褐彩釉,釉色交融如流沙漫卷。骆驼昂首引颈、双目圆睁、胸膛微挺,尾梢扬起贴于臀侧,健硕四肢稳稳立于长方形踏板之上,隆起的肌肉线条在釉色下若隐若现。背脊上货袋高叠,丝绸、象牙等各色货物依稀可辨,将唐代诗人笔下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的诗意画面鲜活还原。
古代丝路上,商旅们牵驼而行,用脚步丈量文明距离,以汗水浇灌交流之花;如今 “一带一路” 倡议传承丝路精神,再度架起国际合作桥梁,而博物馆文物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 “文明使者”。当天,参观者们驻足这尊三彩载物骆驼俑前,听讲解员讲述从张骞凿空西域到当代 “一带一路” 的故事,目光中既有对古代文明的赞叹,也有对未来文明互鉴的期许。“这些文物承载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密码,让我们看见开放包容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 游客张建国感慨道。
在渭南市博物馆里,这尊三彩载物骆驼俑用陶土与彩釉凝固了一段历史,更架起一条跨越时空的文明纽带,在新时代继续闪耀着交流、互鉴、共赢的光芒。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