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终于回家,为何神舟二十号乘组乘要坐神舟二十一返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22:48 1

摘要:11月14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这意味着神舟二十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将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返回地球。

11月14日11时14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这意味着神舟二十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将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返回地球。

而他们半年前来空间站时乘坐的神舟二十号飞船,则因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的细微裂纹,继续留在轨道上开展相关试验。

故事要从11月5日说起。

那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受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原定当日的返回任务被迫推迟。

太空碎片,这个潜伏已久的航天威胁,终于从理论风险变成了现实挑战。

而这些太空垃圾究竟有多大威胁?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解释,一个仅10克重的太空碎片,其撞击能量不亚于一辆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行驶的小汽车所产生的撞击能量。

在低轨道上,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约为7.9千米/秒。

实际上,空间碎片按照尺寸分为三类,大于10厘米的为大碎片,现有数万块;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为小碎片,约10多万块;而1毫米~1厘米之间的微小碎片,则高达几十万块。

这些碎片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面对太空中突如其来的“暗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做出了一个谨慎而果断的决定,推迟返回,进行全面评估。

经过详细检查,专家们发现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最大可能是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

这道细微裂纹意味着神舟二十号不满足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

在确认神舟二十号不宜载人返回后,工程指挥部迅速制定了替代方案,用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载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地球。

而这种 “乘组换乘返回”机制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神舟二十号遭遇的空间碎片威胁,恰恰验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核心原则。

回溯历史,国际载人航天曾付出过惨痛教训。

苏联“联盟11号”因阀门意外开启导致全员失压遇难,2022年“联盟MS-22”冷却剂泄漏,被迫动用无人飞船MS-23实施长达半年的“太空救援”。

这些案例证明,载人航天的安全不在侥幸,而在冗余与预案。

但如今,也终究是庆幸中国航天独有的 “双保险”冗余体系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天宫空间站构型为“三舱三船”,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外加天舟9号货运飞船、神舟20号与神舟21号两艘载人飞船。

最重要的是,地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有一整套“热备份”救援系统待命。

神舟22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22火箭已完成总装测试,处于应急值班状态,可在几天内实施无人发射,自动对接空间站。

这正是中国载人航天自空间站阶段确立的 “打一备一、滚动备份” 铁律。

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穿越大气层,地面搜救队伍在东风着陆场严阵以待。而留在轨道上的神舟二十号并未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可能转型为无人货运平台,尝试将两套已超设计寿命的舱外航天服带回地球。

地球轨道上,以每秒约8千米速度飞行的太空碎片无处不在。

这些碎片源于人类65年的太空活动,从退役卫星到火箭末级,从宇航员遗落的工具到碰撞产生的碎块。

而当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安全着陆,航天员踏上地球土地的那一刻,中国航天人已经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

参考资料:

神二十乘组延迟返航 太空碎片撞击带来哪些启示——看看新闻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踏上回家之旅——中国青年网

来源:沈百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