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贸易解冻,但回不到过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21:39 1

摘要:“今年美国大豆单产不错,但仓储压力也大。”一位熟悉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人士透露,“白宫方面希望尽快恢复对华出口,缓解农场主压力。”

当美国中西部农场主重新启动对华大豆出口之际,黑龙江农民合作社刚刚完成了今年最后一批国产大豆的销售。

“今年美国大豆单产不错,但仓储压力也大。”一位熟悉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人士透露,“白宫方面希望尽快恢复对华出口,缓解农场主压力。”

11月13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的问答,看似例行公事,实则暗含玄机。发言人何亚东既确认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积极进展,又巧妙地避开了具体数字,给后续谈判留足了空间。

三年疫情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让美国农业承受着不小压力。根据美国农业局联合会数据,2023年美国农场净收入比2022年下降了约16%,农场债务与资产比率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恢复对中国这个最大大豆市场出口,成为美方的迫切需求。

中国方面则显得更为从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指出,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已多元化,2023年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达63.5%,从美国进口回升至33.2%,其余来自阿根廷、乌拉圭等国。

“中国在大豆贸易上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周密说。

刚刚落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观察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绝佳窗口。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在进博会期间透露,今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明显回升,预计将达到2800万-3000万吨,接近贸易摩擦前的水平。

“这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张晓平强调,“而是建立在新的贸易规则和质量标准基础上的合作。”

展会期间,中粮集团与ADM、邦吉、嘉吉、中储粮等企业签署了上百亿美元农产品采购协议,其中大豆仍是重头戏。

就在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的同时,中国有了新景象:中国本土大豆产业也在悄然崛起。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表示,2023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6400万亩以上,单产提高至每亩240斤左右。

“我们的大豆蛋白含量高,适合食品加工,与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唐启军说。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385万亩,产量再创新高。

今年3月暂停三家美国企业大豆输华资质的事件,暴露出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的质量标准分歧。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警示通报显示,在美国大豆中检出的麦角菌是一种植物病原菌,种衣剂大豆则涉及农药残留问题。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贸易规则的较量。”一位国际贸易专家表示,“中方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立了在贸易中的主动地位。”

此次恢复三家企业资质,是建立在美方整改措施到位基础上的。

中美大豆贸易的起伏,折射出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正在重构。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易福金指出,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同时加强国内生产,形成了“多元进口+国内保障”的双重保险。

“中国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源,而是构建了更富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易福金说。

数据显示,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农产品年进口额超过2100亿美元。

展望未来,中美大豆贸易仍面临不确定性。

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显示,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贸易量将达1.73亿吨,中国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

但地缘政治因素、气候变化影响、替代蛋白技术发展等变量,都可能改变大豆贸易格局。

“中美在大豆贸易上相互需要,但这种需要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分析,“更加平衡、更加平等,将是未来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主基调。”

就在美国大豆重新驶向中国港口的同时,黑龙江农民老张的合作社引进了新的大豆加工设备。“咱们的高蛋白大豆做成豆腐特别香,这是进口大豆比不了的。”老张笑着说。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选择权,永远是最有力的筹码。从商务部的发言到农民的实践,中国正在大豆这个问题上,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来源:波士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