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1日,正值“双11”当天,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红花村党支部书记曾辉在抖音号“一朵红花曾书记”上开启了他的首场带货直播,笋子、缠丝兔、果汁牛肉……来自本地的土特产在两个小时的直播里收获了1.8万点赞,卖了近千元。
11月11日,正值“双11”当天,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红花村党支部书记曾辉在抖音号“一朵红花曾书记”上开启了他的首场带货直播,笋子、缠丝兔、果汁牛肉……来自本地的土特产在两个小时的直播里收获了1.8万点赞,卖了近千元。
谁能想到,如今在直播间里如鱼得水的他,几个月前还是个新媒体“小白”。直播不仅让曾辉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书记,红花村也因“村晚”火出圈。这些变化,得益于乡村运营师文敏的加入。
今年4月,旌阳区面向社会招募有情怀、懂经营、善管理、强执行的乡村运营师开展试点。经过层层选拔,首批10名乡村运营师走马上任,文敏就是其中一员。除了乡村运营师这个身份,他们也被聘为各村强村公司的“CEO”,通过整合资源、谋划产业等方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作为土生土长的德阳人,上任前,文敏甚至都没听说过红花村。这个村是旌阳区最偏远的村落之一,怎样才能有点“存在感”?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给了文敏灵感,在参观学习了贵州“村BA”运营模式后,文敏发现,借鉴贵州“村BA”的直播方式或许可行。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今年7月,红花村举办了首场“村晚”,曾辉注册了他的抖音号“一朵红花曾书记”,开启了直播路。
“都是小敏手把手教我,你看,现在都有1.2万粉丝了。”曾辉笑着说,“村晚”直播首秀成功后便一发不可收,几乎每晚都播,至今,红花村已经搞了近百场“村晚”,彻底火出了圈,不仅在“村晚”周边办起了集市,还吸引了不少村外的演出团队。
“让村子‘被看见’是第一步,让我们的农产品‘走出去’才是目的。”文敏想要接住“村晚”这波热度,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带火农产品。可现实给她浇了一盆冷水,村里几乎没有懂直播的人才。
于是,“村播”培训被提上日程。文敏的想法和双东镇东美村、东湖街道高槐村的乡村运营师不谋而合,几人共同发起了一场“村播”计划,目前已开展了三期培训。“效果很好,第一天教大家理论知识,第二天在教室里就开始实战演练,有的村民在教室里卖起自家的土特产,还没‘出师’就销售了几百元,大家的热情一下就高了。”文敏说,如今的“村播”培训越来越火,参与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目前,她们已经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培训邀请。“能赚吆喝能赚钱,这才是我们搞‘村播’培训的目的,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村民。”文敏说。
目前,旌阳区10个试点乡村已初步形成“村村有账号、重点村有团队、跨村有联动培训”的“村播”基础框架,并通过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线上销路。高槐村的“旌韵妈仔”中秋月饼线上销售额已超3万元,“灿哥严选”直播带货社群聚焦本地特色单品,累计销售菜籽油已超2万斤……
破圈
荒地生“金”让“空心村”富起来
红花村靠“村晚”直播火出圈时,新中镇白河村的乡村运营师闫月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红花村的模式并不适合幅员面积广的丘陵地区,白河村常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且近八成是老年人,没地理优势、缺年轻人,‘村晚’和直播都搞不起来。”闫月直言不讳。
如何让“空心村”富起来?闫月的迷茫在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中找到了突破口。她发现,因为缺乏劳动力,白河村有不少撂荒地,她计划将分散的撂荒地从村民手中租来利用。对于她的想法,村两委班子给予了全力支持。
今年9月开始,白河村强村公司分两期租了380亩撂荒地,用于玉米和青菜订单化种植。第一期仅租了80亩土地,仅一季,村民们就收到每亩200多元的分红。“这种土地入股获分红的方式很受欢迎。”闫月说,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第二期300亩土地收得特别顺利。
此后,智慧大棚、电器产品零件加工等项目接续推出;发展垂钓、为村里孩子办图书室等计划提上日程……村民对闫月的信任,就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起来。虽然村民们大多不懂什么是乡村“CEO”,但他们说,“自从闫月来了,村里真的变样了。”
对此,旌阳区乡村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张映新介绍,对于干得好的“CEO”,旌阳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但他也坦言,“当好‘CEO’没那么容易。”采访中,不少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乡村需要的是会经营、懂管理、通人情的“六边形战士”,不仅仅是自己干,还得带着团队干,更要带动村民干,这样才能让乡村发展“风生水起”。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来源:潇湘晨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