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烂梗正在毁掉小学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08 08:45 1

摘要:有一天在超市,前面的小孩突然冒出来一句:“包的呀卧槽。”不少大人瞬间愣住,场面一度很尴尬。其实这类画面现在在哪都能碰见,广场、公园、校门口,不管是不是家长都难免有点无语。孩子们嘴里常冒些网络词,爱用的烂梗一句接一句,语速快得跟上播报似的,偶尔还夹杂些冲人的脏词

有一天在超市,前面的小孩突然冒出来一句:“包的呀卧槽。”不少大人瞬间愣住,场面一度很尴尬。其实这类画面现在在哪都能碰见,广场、公园、校门口,不管是不是家长都难免有点无语。孩子们嘴里常冒些网络词,爱用的烂梗一句接一句,语速快得跟上播报似的,偶尔还夹杂些冲人的脏词,搞得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往校园里一站,明显能感觉到变化。有些老师刚开口批评两句,底下的小孩不是开始模仿猫叫,就是直接回一句“那咋了”。有时候再加把劲,“中式教育真窒息”整得比大人还顺溜,有要投诉老师的,也有在解难题时,实在想不到办法就写一堆“全网都懂”的流行用语糊弄过去。作文里有时梗用得比题还多,真不知道这是写文章还是秀记忆。“喵喵喵”“通通通通撒呼啦”,全是现在小孩新的社交暗号,别说家长,老师经常得背地里百度意思。有意思的是,这些梗里也未必有道理,小孩们只是觉得“网上这么玩”,一跟风,班上全是复读机。

回想下小时候,那会动画片、漫画占据了不少时间,大伙模仿超级英雄或者动画里的情景,口头禅都挺有意思,成群结队打闹有趣。现在很多小孩学习压力大,作业写到十一二点,父母忙完工作已累趴,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的娱乐,自然就往短视频那边靠,几秒一个梗,看得津津有味。短视频抓人眼球,节奏特别快,孩子们一不小心就掉进“无尽流”里,网络段子、梗语、吐槽随机乱入。时间长了,聊天都成了梗和段子的组合,能听懂的就是“自己人”,听不懂的被笑成“小唐人”。

不少家长为此想过各种办法。有的收手机,有的设限屏幕时间。遇到孩子不听话,还会拿出那句经典的“垮掉的一代”,气归气,打归打,说归说,孩子背后还是该玩啥玩啥。表面上安静,私下里梗刷得飞快。谁能想到小学有的孩子对短视频上的热词闭眼能说,和大人聊天缺乏耐心,遇到低俗词还不当回事。这个现象让家长有点无奈,连问好都怕踩雷。

再往深里说,这不是哪个孩子的问题,网络烂梗成了低年级孩子的社交密码。不会说就像与人隔开,被排斥得够呛。小朋友直接对着彼此一句段子,哪不符合就互相嘲讽,社交圈变得只认得同类代码。幼儿园也能出“专业梗圈”,有的家长调侃,感觉自家娃是自动回复机器人,学东西倒快,有创造和模仿天分,就是不知用在哪合适。

其实代际间的担忧一直没断,我们小时候爸妈怕我们沉迷网游,觉得武侠剧带坏了小孩。现在轮到我们,焦虑孩子被短视频和烂梗套牢。每一代人都认定自己小时候的世界好得多,下一代总让人操心。这些烂梗确实低门槛,内容下沉得离谱,两岁的小孩词汇库里都能刷出成年人都觉得不太合适的段子。

家长有时候努力想引导,不想太强硬怕孩子逆反,但管来管去总有网络影响渗进去。短视频账号删一个会有下一个,平板、电视、同学手机,渠道多得防不住。有人半开玩笑说,要是真不会烂梗可能真的会被孤立,送外卖的也会多,因为交流都跟不上了。这种环境下,其实屏蔽不是办法,倒不如多给孩子现实世界的机会,聊天、运动、看书、看看楼下的蝴蝶,也能学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仔细看看这些所谓“烂梗儿童”,有热情也有好奇心,就是表达方式有点跑偏。真要说有什么变化,更多是内容形态和传播速度变了。小时候大家起哄喊“庐山升龙霸”,现在喊的是“芭比Q了”,童真还在,脑洞也还很大。毕竟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一样也挺正常。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