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的123——用好两块敲门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4:34 1

摘要:简历非常重要,这是HR了解你的最重要入口。简历的作用不在于模板,而是突出你的优势,能让HR迅速发现你的亮点。

两块敲门砖,就是要让简历闪亮,用沟通了解。

简历非常重要,这是HR了解你的最重要入口。简历的作用不在于模板,而是突出你的优势,能让HR迅速发现你的亮点。

百分之九十大学生的简历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很难吸引到HR的关注。

我接到几千份简历,大部分都象八股文一样。很少有人能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我在他们的简历上面看不到我想看的东西。

在简历中,你一定要突出自己最突出优势与心仪岗位所需核心能力的匹配度,而不是泛泛地罗列课程、分数、实践和社会兼职情况。

举例来说,

如果你想找产品研发岗位,就要先了解目标岗位研发人员需要哪些最核心的技能,比如某种软件工具的熟练程度,或者某种高端甚至稀缺能力的要求。而专业课、CAD这些都是基本功,只要你正常毕业,这些都不会有问题。

如果你想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绝不是能说会道有沟通能力那么简单,而是对数据信息,对人的敏感性,以及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热情,营销不是请客送礼,而是洞察人性与商机,你的敏感性和热情比什么都重要。

假如你希望做人力资源岗,重要的不是六大模块和三支柱理论,而是你对边缘知识的兴趣,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判断的标准。HR知道,大学里面的理论知识从来都不能直接套用,职场上的所有能力都来自实践。更何况,教育滞后于实践几十年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如果你想在简历上面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那不仅仅是用特殊字体做标注,更重要是把它们变成简历的主线,甚至应对不同岗位你要准备不同的简历。这其中的技巧需要你用心琢磨。

有经验的HR,会通过简历上的核心优势来评估你与岗位的匹配程度,然后再判断你与公司文化的融合度,以及根据你的知识结构,特长、素质、潜力、在校荣誉、社团兼职等信息来评估你未来职业发展空间。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初步判断,并不会影响你未来的发展和选择。但是你需要用亮点去打动HR,先敲开目标企业的大门,然后你才有机会谈论待遇和发展问题。

当你用一份有亮点的简历打动HR,你就进入语言沟通环节了。

在“双选会”上与HR的短暂交流,看似仓促,实际作用却不小。一是HR决定你能不能进入第二轮面试,二是HR会向用人部门负责人替你美言。

所以,“双选会”上与HR的沟通,其实就是你的职业入场券,拿到了,你才有资格进入后面薪酬讨价还价和挑三拣四选岗位的深度面试环节。

第二块门砖是与HR的有效沟通。

与HR的沟通,内容无非是两点,一是对你的专业进行摸底;二是了解你的表达能力,对你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等综合认知进行观察判断。

大多数HR都不是很懂专业,问的东西不会太深入,你的真实专业知识足以应付。

而综合认知的观察测试才是HR与你沟通的重头戏,你要认真对待,争取留下一个好印象。

HR和财务人员,都是老板的嫡系,HR的印象直接决定给不给你入场券。

对于尚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在与HR交流时,既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难克服的劣势。

优势是,因为你还是学生,可以幼稚,可以呆萌,甚至可以犯错,老练的HR会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包容你的一切。

所以,你要大胆提问,真实回答。

但是,大胆和真实,不代表你可以说话不带脑子。

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HR的头脑里面被比较,被筛选。

你的问题可以是最初级的,但是你绝不能语言语无伦次,逻辑混乱。

如果你问得简单直接,回答得真诚得体,HR不会在意你的问题本身,反而会赞赏你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

你可以向HR了解公司的一切,包括老板的风格,部门的氛围,晋升的路径,岗位的职责,发展的空间,等等,没关系,尽管问,但是你一定要让HR看到你是认真的,你很在意未来的公司和岗位,你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规划的,你希望通过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些都是加分项。

你的最大劣势,在于是你从经验和心理上与HR根本不对等。

如果你不愿意提问题,或者问一句答一句,HR会很主观地给你贴上“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标签。

如果你想耍点小聪明,也没关系,但是多数时候HR都会识破你的小伎俩。

对自己期望比较高的学生,与HR的沟通会时,所提问题会偏重未来岗位内容、公司在行业处于什么地位?会遇到哪些挑战?进一步学习的路径?团队协作以及未来在公司成长的平台和天花板等情况。

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则纠结于工资给多少?福利待遇好不好?会不会加班?关心这些现实条件本身没错,但是你会很容易被HR拿捏。

求职如相亲,信息总会不对称。就象那个笑话所讲的——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十五万,人老实,话不多。其实人家是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十五万,人老,实话不多。

这就是信息差和理解差异。

以企业的薪酬待遇为例,大多都是两种路线。

第一种是做减法。

承诺的多,通过考核七扣八扣让你拿不到那么多,甚至打对折的也不少见。

另一种是做加法。

这在中小微企业中比较常见,因为老板定的薪酬标准,开始并不了解你,自然不愿意为不确定的东西付出过高的代价。但是一旦认可你,升职加薪的机会肯定不会少。

还有一种情况,是开始时不高,后来认可你时也舍不得再多给。

这种企业里面,不会孤立地存在薪酬机制一个问题,而是企业的文化氛围、环境风气、管理机制都有问题,到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套用一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来解释,你就明白了,任何职场都有坑,该出坑时果断跳出,及时止损。

特别要提醒你的是,无论HR与你沟通时表现得和气还是强势,他的用意都是在试探你,挖掘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那些东西,比如你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承受能力。然后做出评判,最后得出你适合或者不适合的结论。

你一定要真诚地、自信地、友好地与HR交流。

来源:春蕾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