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信公布三个实用技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20:29 1

摘要:消息一出,先有人在社交平台发截图讨论,接着媒体转发,最后官方的说明被省级发布平台在11月13日16:43:26转了一次。评论里主要分两拨人:一拨说“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些功能”,另一拨说“这对老人挺实用的”。这两类反应其实说明两件事:这东西没被放在特别显眼的地方,

11月12日,微信上线了三个隐藏的视频通话功能。

消息一出,先有人在社交平台发截图讨论,接着媒体转发,最后官方的说明被省级发布平台在11月13日16:43:26转了一次。评论里主要分两拨人:一拨说“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些功能”,另一拨说“这对老人挺实用的”。这两类反应其实说明两件事:这东西没被放在特别显眼的地方,但真实场景里确实有人需要。说句直白的,技术有时候就是先放出来,等大家慢慢去发现它的好处。

先说最后被我们提到的那个功能:双方几乎同时按视频通话键,通话就会自动接通。意思是,A给B打视频的同时,B也在那一刻给A按了通话键,系统就把这两条请求合并,直接连上,不需要其中一方去按“接听”。用起来就是秒速见面,适合那种你心里想着聊、对方也正想着聊的情况,按一下就见面了。场景很直白:和朋友临时约一下、赶着说点事不想等“你先接吗”的窘况,能省一步。有人担心误触会不会被随意连上,开发团队把触发条件设得比较严,必须是双方几乎同时发起,这样误触概率不高。还是那句,人多手快的情况除外,但总体来说不是那种别人能随便把你拉进视频里的设定。

中间那个功能更偏视觉体验。视频通话里常见的大窗小窗布局,常让一方看起来被“放大”,另一方成小窗,总觉得不像是在同一张画面里。现在可以长按那个小窗口,把它拖上去,切成两个等大的分屏。上下一分,两人看上去更公平,交流时两边表情动作都能被同等呈现。实用场景很多: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都要同时展示板书和反应;双人演示,双方都要给观众看操作细节;还有人用来录对话型短视频,画面更协调。操作也不复杂:通话中找到那个小窗,按住往上拖,布局就切了。对于屏幕不大的手机特别友好,能够把视觉焦点拉平,避免总是一方被“缩小”。

再回到最先提到的那个,面向高频联系人和家里年纪大的人的一键通道。之前发起个视频通话要三步:打开微信、进聊天页面、点“+”选择发起。新功能把常用联系人放进“关怀模式”的快捷列表,打开“一键视频通话”后,可以从锁屏界面直接呼叫,绕过那三步。对不会频繁滑手机、记不住流程的老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步骤大致是把某个联系人设为“关怀对象”或加入快捷名单,然后在设置里开启锁屏呼叫权限。开发者把这一块放在关怀模式里,显然是想在方便和误触之间找个平衡——既给需要的人便利,又不是随便谁碰一下就能乱打电话。

官方并没有把这三项放在醒目位置做大张旗鼓的推送。11月12日官方发布了功能说明,但没有搞大范围的弹窗或强制提示,把细节放在了说明页里。媒体和地方发布号在11月13日把说明转发出去,带上具体操作步骤和适用场景。文末署名写的是荆子玉、王家菁。传播路径很清楚:产品方想先悄悄放进去,看使用情况;真正被广泛接受,往往还是靠用户自己发现和口口相传。

这些功能在实际生活里的用途各有分工。秒连适合双方都想马上聊的情形;分屏等大适合需要同时展示双方细节的场景;锁屏一键通话对操作能力有限的人最友好。哪个功能在哪种链路上解决问题,比较一目了然。问题在于,普通人会不会主动去找这些设置?还是等家里人、朋友圈里有人提醒,这决定了功能能走多远。

从技术角度看,公开的说明里没有把所有实现细节讲明白,不过从交互表现上能猜到一些东西。长按拖动切换布局属于常见触控交互,不需要特别权限。把快捷呼叫放进锁屏里就要涉及系统级权限,所以需要用户去设置里允许。至于两端同时按键即连,这种处理方式像是把同时到达的呼叫请求在短时间窗内合并处理,省掉了等待提示,这样响应快,但也对UI上要有足够的提示,提醒用户可能会发生“秒接”。

用户的反应里,最常听到的是“老人用得上”和“会不会误接”。前者是个常识:动作越少,门槛越低,沟通频率就可能越高。后者挺现实,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不方便被看见时,谁都不想被突然拉进视频。开发者看起来考虑到了这些边界,才把自动接通设计成需要双方几乎同步触发,而不是单方面能决定。还有人觉得这些功能藏得太深,发现成本高,建议干脆在设置里做个新手引导或在更新说明里加醒目提示,让需要的人更容易看到。

产品策略上,这类先放量小改动、观察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的打法并不罕见。把功能标记成“隐藏”有好处:先让有需求的人默默用起来,汇集真实反馈后再调整上线方式或做更大范围的推送。对于普通用户,最在意的是关键时刻能不能省事;对于产品方,控制便捷和隐私风险的天平很重要。

细节上还能做的事也有不少。比如给“同时按键秒连”增加一个可见的开关,用户可以选择默认关闭;或者在锁屏一键通话里加一个二次确认选项,防止无意中呼出。分屏功能如果能记住上次的布局偏好,也会让常用场景更顺手。说到底,这些东西要不要成为“常态功能”,取决于用户的使用频次和反馈量。

编辑在文末问了两个问题:你发现这些功能了吗?你希望微信再加点什么?编辑署名:荆子玉、王家菁。

来源:完美蛋糕UWe82Y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