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 月 11 日,长安马自达EZ-60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登上“第一发布”IP的首个汽车产品。这场被尼格买提称为“时代加速声音”的发布会,不只是一台新车的亮相,更像一次中国智造的实力亮相。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厅里,我们见过无数国之重器的发布,却从未替单一汽车品牌开过专属发布会。
2025年11 月 11 日,长安马自达EZ-60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登上“第一发布”IP的首个汽车产品。这场被尼格买提称为“时代加速声音”的发布会,不只是一台新车的亮相,更像一次中国智造的实力亮相。
这也让很多人好奇,能让央视主动站台,这台车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央视选择,并非偶然
央视愿意把“第一次”交给长安马自达,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铺垫的认可。早在新车上市前,央视财经的《超级工厂》就钻进了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用镜头细细拆解四大车间的严苛制造细节,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称赞。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双方对“全球化”的理解不谋而合,长安马自达把南京工厂做成了新能源出口基地,之前推出的EZ-6已经拿到了欧洲市场的入场券,接下来还要进军东南亚和澳洲,EZ-60未来也会跟着出海。
这种实打实的全球化布局,刚好契合了央视想“讲好中国智造故事”的想法。
但产品本身的硬实力才是最大的底气。EZ-60 从研发之初就盯着C-NCAP(2024 版)和 E-NCAP 双五星、中保研全优 G 这三大全球严格的安全标准。为了验证安全和品质,长安马自达还砸了近 1 亿元,投入 100 多台测试样车,覆盖国内外市场。最后做到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拿到 96.5% 的高分,远端保护更是满分,这种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在同级别里并不多见。再加上能适配全球 9 个国家的道路性能,这样的标准足够支撑起“全球好车”的名头,也让央视愿意为它背书。
“全球好车”的底气,藏在 “朋友圈” 里
尼格买提在发布会上说,好车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顶级资源的强强联合。EZ-60 的 “朋友圈” 确实亮眼,从钢材到电池,从智能系统到制造工艺,几乎每一环都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这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硬实力。
比如宝钢为它量身定制的钢材——1470MPa 冷冲压钢,直接打破了 “热成型钢才能达超高强度” 的惯性思维,而且还用上了 GA 锌铁合金防腐技术,相当于自然环境下用 30 年都没问题。
在电池方面,中创新航把 15 分钟快充的技术装了进去,电池系统还做了 8 级防护,提前满足 2026 年中国非常严格的“新国标”和欧洲 E-NCAP 标准。
在大家关心的智能化体验上,EZ-60搭载了梧桐车联提供的全球首发 4nm 车规级芯片,通过了 AEC-Q100 认证,能在 -40℃ 到 125℃ 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设计寿命超 15 年,算力是主流 SA8155 芯片的 1.6 倍。支持多语言实时交互,复杂对话准确率提升 55%,不管是中国用户说的部分方言,还是欧洲用户讲英语,都能精准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反复测试打磨出来的,比如语音交互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口音,导航要精准识别复杂路口。马自达对这些伙伴的要求苛刻得出名,而这种对细节的较真,让这些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资源真正融合成了产品力。
慢下来的坚持,才能走得更远
长安马自达的人总说自己 “慢”,但这种慢其实是对用户需求的敬畏。EZ-60 的“全球好车” 身份,不是贴在车身上的标签,而是藏在每个使用场景里的贴心设计,背后是大量数据和测试的支撑。
举个例子,在设计上,新车整合了马自达日本广岛、中国南京、欧洲法兰克福三国设计团队的智慧,做了 9 组贯通式风道、19 个真风口,不仅让风阻优化了 60.8counts,CLTC 续航还提升了 41 公里,高速时还能给后轴提供最高 705牛的稳定下压力。
这些设计巧思,既适合德国不限速高速的操控需求,也解决了中国城市通勤的续航痛点。
驾驶体验则依然延续了马自达的“人马一体”特色,而且是基于全球化的调校,由日本广岛总部、德国法兰克福研发中心、中国南京研发中心、重庆长安母公司四国四地工程师联合完成,试了 200 多种悬挂调教方案,累计测试超 900 万公里,光欧洲道路就投入 100 辆车跑了 100 多万公里,最终形成了让潜在用户满意的驾乘体验。
至于在生产方面,生产EZ-60的南京工厂是马自达海外最佳工厂,冲压车间自动化率 100%,焊装车间 800 台机器人全自动焊接,总装车间对千余颗螺栓 100% 扭矩监控,“一车一码一件”可溯源,不管是出口欧洲、东南亚的车,还是中国在售的,品质都做到一致的优秀。
可以说,这种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坚持,才是打造一台“全球好车”应该具备的素质。
钟述
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很多人发现汽车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是三年磨一剑,如今甚至有了“一年磨三剑”,但代价就是很多原本需要经过漫长时间和巨大成本来充分验证、完善的细节,留给了PPT上的一句“等待后续OTA升级”,某种程度上把用户当成了“小白鼠”。
但马自达EZ-60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奇怪的风气。央视愿意为它站台,本质上是认可这种“慢而稳”的造车态度——不盲从热点,不敷衍用户,把产业链实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体验。EZ-60 的出海,带去的不只是一台车,更是中国智造的标准和温度。
好车从来不是争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
来源:钟叔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