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飞”无人机扰乱城市天际线?宝山警方出手了!近日,上海宝山警方创新治理模式,将无人机“黑飞”治理关口前移,从源头筑牢低空安全屏障,让法治与秩序成为每一架无人机的“飞行导航”。
“黑飞”无人机扰乱城市天际线?宝山警方出手了!近日,上海宝山警方创新治理模式,将无人机“黑飞”治理关口前移,从源头筑牢低空安全屏障,让法治与秩序成为每一架无人机的“飞行导航”。
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和低空秩序,上海宝山警方持续开展无人机“黑飞”扰序违法行为专项打击行动,对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违规操控无人机在管制空域内飞行等突出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预警核查和依法打击。自9月以来,共发现“未注册”无人机1278架,处罚“黑飞”违法行为人343人。在此基础上,分局警用无人机应用管理办公室牵头强化巡查与反制工作,从“事后处罚”的末端关卡,将治理重心前移,用精准宣防、源头引导等方式,从销售、企业、飞手端筑牢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屏障。
近日,治安管理支队对辖区无人机“黑飞”扰序违法行为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量分析,发现发生在宝山地区的无人机违法行为多为超120米限高飞行,且主要因网红景点打卡和建筑工程测绘而引发超限高。对此,治安管理支队排摸全区建筑工地30余个,逐一走访工地负责人,开展无人机起飞报备、限高飞行等政策宣传,了解建设企业实际需求,指导规范使用无人机。同时,支队会同友谊路派出所、滨江治安派出所对滨江国际邮轮港区域的网红打卡景点进行排查,利用无人机单兵侦查和反制设备,实现全域空域实时监测,捕捉违规轨迹并锁定飞手。
正在开发建设的南大地区有12处在建工地,大场派出所在严格依法处罚的基础上加强源头治理,通过精准宣传和教育指导,帮助建筑工地相关人员提高合法飞行意识,掌握规范操作技能。大场派出所联合街镇、住建部门,组织开展“无人机安全飞行进工地” 专项宣传活动,对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警示视频等形式,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无人机操作人员普及空域申请报备流程、飞行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累计覆盖人员达200 余人次。同时,警方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培训,手把手指导相关单位操作人员掌握设备调试、飞行控制、应急处置等技能,确保每一名操作人员都能“懂法规、会操作、保安全”。
此外,警方还建立了“建筑工地无人机管理微信群”,实时推送空域管理政策、天气预警信息,解答施工单位在飞行报备、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沟通服务桥梁。截至目前,微信群已累计解答咨询 120 余次,协助完成飞行报备 30 余起。
无人机管控治理的触角也未仅止步于企业,顾村派出所在分析“黑飞”样本时,发现许多无人机新手对法规“不知晓、不熟悉”。对此,顾村派出所与辖区无人机培训学校取得联系合作,将防线前置至飞手的“起点”——培训课堂。在每期新学员的开班“第一课”上,民警带着《法律告知书》走进课堂,以真实案例剖析“黑飞”的法律风险与社会危害。课堂最后,学员们逐一在告知书上签字,不少人还在笔记本上标注了“起飞前先查禁飞区域”“注册时注意核对SN码”等提醒。民警对参加过培训的飞手不定期通过短信逐一点对点发送温馨提示,如细雨润物般夯实飞手们安全意识根基。与此同时,为从销售环节规范无人机飞行,祁连派出所围绕辖区内的多家无人机销售门店,主动上门指导销售人员落实“实名登记+飞行规范宣传”双义务,推行“购前告知+购后协助”的工作机制,帮助消费者完成平台实名登记,实现 “一机一人一档”,从设备流通源头落实管控,把好飞行“首道关”。
今年8月以来,累计侦测核查发现的无人机“黑飞”案件数量逐月环比明显下降。从“事后处罚”到“源头预防”,宝山警方治理模式转变,不仅提升了无人机管控效能,更推动辖区无人机使用主体形成“主动合规”的共识,让城市上空的“飞行者”始终翱翔在法治与安全的轨道上。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