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以文化人,让校园“润物无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9:22 1

摘要:“以前校园墙面单调,现在校园里每一面墙都在‘说话’,每一条走廊都藏着知识与乐趣,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们老师也更有干劲!”龙街镇中心完小张老师的感叹,道出了永平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来,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以前校园墙面单调,现在校园里每一面墙都在‘说话’,每一条走廊都藏着知识与乐趣,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们老师也更有干劲!”龙街镇中心完小张老师的感叹,道出了永平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来,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永平县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层层发力、创新实践,让优质均衡的校园文化之花绽放在每一所乡村学校。

三级联动,打通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

永平县构建“教体局统筹部署、中心校牵头落实、学校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县教体局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和时间节点,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各中心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结合乡镇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各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量身定制文化建设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让优质均衡的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一支彩绘队,激活校园文化“一池春水”

面对部分乡村学校资金有限、专业人才不足的困境,永平县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资源整合”的特色之路。各中心校主动作为,整合乡镇内音体美专业教师,组建“校园文化彩绘队”,到辖区各学校开展墙体文化创作。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绘制成一幅幅生动的壁画,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了“立体的教科书”。同时,坚持“师生为主角”的理念,走廊文化以师生书法、绘画、手工作品为核心,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让校园文化充满了温度与活力。

一校一品,打造校园文化“独家印记”

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韵”,引导各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办学理念,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避免“千校一面”。

杉阳镇仁寿村完小以“农耕文化”为特色,开辟校园农耕实践园,让学生体验播种、收获的乐趣,感悟劳动精神;北斗乡九年制学校深挖彝族文化资源,将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开设特色课程,让民族文化在校园中传承发扬;龙街镇中心完小以“书香校园”为抓手,打造班级图书角、校园阅读长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仅彰显了学校的办学个性,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赋能,构建全面发展“隐形课堂”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育人。永平县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全面发展”的理念,着力让校园文化成为立人教育的“教室”“教师”“教材”,将文化贯穿管理及育人全过程。墙体上的红色故事,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走廊里的师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特色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养。如今,在永平的校园里,学生们不仅能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安心学习,更能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中提升综合素质,养成良好品德。校园文化已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从单调墙面到多彩画卷,从千篇一律到特色彰显,永平县用匠心筑就校园文化,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

图文作者:韦嘉福

本期编辑:赵娜

责任编辑:赵娜

图文审核:钏志鑫

图文总审:李四红

来源:云南张会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