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东“落子”外卖版图后,其经营变化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次三季报,京东则交出了一张营收超出外界预期的答卷。而从根本上说,京东当前的稳定和未来的前景,都离不开其强大供应链加持。
京东“落子”外卖版图后,其经营变化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次三季报,京东则交出了一张营收超出外界预期的答卷。而从根本上说,京东当前的稳定和未来的前景,都离不开其强大供应链加持。
京东的财报,牵动着市场神经。
11月13日,京东如期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整个三季度,京东实现收入2991亿元,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53亿元,每股美国存托股摊薄收益为人民币3.39元。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京东3Q25营收同增14.9%,优于VA一致预期/华泰预测的13.0/14.0%。总体来看,这是无疑是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
拆解来看,三季度京东旗下核心零售板块各项数据稳健,部分品类增速高企,且远超行业均值,以京东外卖为首的新业务同样改善显著。并且,期内京东服务收入同比增速喜人,收入占比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剖析京东三季报背后,可以发现其长期以来所深耕的超级供应链是京东经营韧性之根源。而往后看,京东对于超级供应链的长远布局或为其长期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三季报现新亮色
京东交付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三季报。
在三季度接近3000亿元的总收入背后,京东商品收入增长10.5%,服务收入同比增长更是达到30.8%,增速创近两年来的新高,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4%历史新高。
进一步看,作为集团重要部分的京东零售表现稳健。整个三季度,其收入达25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经营利润148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1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5.9%,相比去年同期的5.2%多出0.7个百分点。
据了解,京东核心零售业务的市场地位在三季度持续加强,期间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约是行业平均增速的4倍;商超品类收入同比实现连续7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服装鞋帽品类收入同比增速约是行业的8倍。
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三季度集团的用户规模与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
许冉同时提到:“核心京东零售业务已构建起多引擎互补的增长矩阵。虽然带电品类面临以旧换新高基数的影响,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先市场地位,并挖掘日用百货品类与广告服务的巨大增长潜力。
当然,在京东零售之外,包括京东外卖等等的新业务发展同样有惊喜。
数据显示,京东的新业务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二季度实现加速增长。而京东外卖GMV和订单量也取得稳步增长,凭借其单均损益表现改善,还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
据悉,第三季度京东外卖持续释放与核心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尤其在用户增长、用户提频、跨品类购物等方面。而七鲜小厨自推出以来便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日均单量保持在高位水平。
京东首席财务官单甦指出,集团合并层面的净利润表现主要反映了对新业务的投入,未来将在扩大新业务规模的同时,逐步优化其财务模型。
超级供应链“底气”
“领先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是京东对于自身的定位。由此不难看出,超级供应链,既是支撑起京东业绩韧性之所在,更是京东内核之所在。
回溯历史,在2006年,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超过18%,远远超过于同期的欧美国家、日本。
这种情况下,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更使得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利润遭遇侵蚀。此时,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京东便开始进行高效化“谋局”,2007年集团率先做起自建物流。
时间来到2017年初,京东明确提出转型战略,在强调技术要素的同时,也持续扩大供应链场景。
截至2025年三季度,京东体系研发投入已累计近1600亿元,已手握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高达1743亿元。而在这些巨额数字背后,京东的供应链建设成果也正不断涌现。
资料显示,当下京东3C数码门店突破4000家,京东MALL全国已营业门店超过20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超过100家,京东养车门店数量已经接近3000家。
此外,京东服饰还正式上线JD FASHION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确定性的购买体验;京东汽车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在“双十一”期间正式开售;京东健康全网首发超30款新特药,持续巩固“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优势。
同时,京东物流迪拜5号仓正式于2025年8月8日开仓运营,这已经是京东在中东运营的第9个高标准海外仓。9月,京东物流开通“深圳=新加坡”定期全货运航线,加上此前已经开通的“无锡=仁川”“深圳=曼谷”等航线,足以反映京东在亚太地区的航空物流网络日益充实。
而京东全球售在开通菲律宾站点后,“海外包邮区”已增至13国,新、马、越、日、韩等地包邮力度再升级,官方直邮网络已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
从率先入局物流的破局之举,再到当前各环节的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以看到京东用近二十年构建了一条超级供应链。
而在过去约二十年间,尽管面临天猫、美团、抖音等平台的竞争,但京东在带电品类上的优势地位始终稳固。其核心原因在于,除了卓越的产品洞察力,京东更依托其超级供应链,构建了可为全国任何地区消费者提供可靠送达服务的强大能力。
因此,这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所说:企业持久的优势,源于比对手学得更快、走得更前。凭借着坐拥的强大供应链,现在的京东已经拥有了坚实“底气”。
京东的长期视野
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指出:“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纵观人工智能产业大发展的今天,AI结合供应链战略更是逐渐成为各大型全球化企业的“标配”。
而京东深谙此理。当前,其正在持续融合AI,加码超级供应链。
资料显示,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在成功应对“618”“双十一”等考验后,已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与应用阶段,先后在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多个核心城市的多种类型仓库实现落地。
根据京东物流规划,未来5年其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
另一边,京东健康发布全新的“AI医院1.0”,在行业内首次实现AI驱动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并且,京东工业也发布了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同步推出覆盖汽车制造、钢铁冶金、能源电池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十大场景专属方案,助力工业企业实现“降本万亿”。
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科技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带动各个产业形成万亿规模AI生态。
历史经验表明,供应链强大在于其整体性,但某一个环节的“高效垄断”有时会拖累全局,反倒让系统更不堪一击。因此,京东融合AI做超级供应链,不仅要解决全供应链高效问题,更意在保障供应链更加稳定。
当然,在发力超级供应链之际,京东也没有忘记反哺超级供应链的每个生产者。
2025年,京东已第9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成为全球零售业当中唯一上榜中国企业。
在三季度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京东连续4年位居总榜第一位,也是过去一年来新增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
同时,京东是行业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与全体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从今年招聘全职外卖骑手以来,京东为全职外卖骑手承担所有五险一金费用,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言,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显然,京东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其对人文的关注,无疑是企业眼光与格局的体现。
责任编辑丨陈斌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