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自主进化有多猛?百度伐谋落地金融交通,竟能突破人类算法极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8:46 1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团队熬了几个月才找到的方案,结果效果平平;企业想优化流程,却卡在算法工程师短缺、调优效率低下的瓶颈里。更让人惊讶的是,有些难题人类钻研几十年都没突破,AI现在竟然能自主找到更优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团队熬了几个月才找到的方案,结果效果平平;企业想优化流程,却卡在算法工程师短缺、调优效率低下的瓶颈里。更让人惊讶的是,有些难题人类钻研几十年都没突破,AI现在竟然能自主找到更优解。

就在11月13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一款名为“百度伐谋”的超级智能体横空出世,直接打破了人们对AI的认知边界。这款由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智能体,不仅能自我演化,还能在工业、金融、交通等场景中自动找出全局最优解,甚至能提出人类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可能会问,AI不是只能执行指令吗?怎么突然能自主“思考”了?这背后的跨越,其实是AI从“听话办事”到“主动探索”的质变。ChatGPT出现还不到三年,AI已经完成了能力维度的飞跃,而百度伐谋的出现,更是把这种飞跃推向了产业落地的新阶段。

百度伐谋本质上是一个多智能体系统,核心逻辑是让AI算法自己“进化”。简单理解,它就像一个由无数个算法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每个人都在独立探索解法,然后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则,留下最好的方案,再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

它的工作流程说起来不复杂,但技术含量极高。收到自然语言指令后,系统会先让多个智能体并行寻找初始解法,这些解法既参考了人类专家的经验,也包含了AI的自主探索。之后,这些初始方案会被送到大模型中组合优化,形成新的算法。新算法还要经过专门的评估器打分,分数高的才能进入下一轮进化,直到找到最优解。

支撑这一切的是四项核心技术。首先是“冷启动初始化”,能快速构建高质量的初始方案,不用从零开始摸索;然后是“自适应多样性采样”,每个智能体团队独立进化,避免思路局限;接着是“领域专用评估器”,从正确性、效率等多个维度打分,确保方案靠谱;最后是分布式异步基础设施,能支持大规模并行运算,让进化过程更快。

这些技术听起来抽象,但效果很直观。在KernelBench测试中,它能让CUDA内核运算效率提升2.08到20.77倍;在MLE-Bench测试中,奖牌率达到43.56%,比人类中位数高出51.56%;在ALE-Bench测试中,得分1976.3,超过专门设计的ALE-Agent 5.2%。更关键的是,这些测试都是全自动运行,没有任何人类干预,也没有针对测试进行专门优化。(数据来源:百度伐谋技术报告,arXiv:2510.26144)

它能搞定的场景也很广。机器学习方面,能自动完成特征工程、模型融合,全程不用人工插手;组合优化领域,能自主设计算法,增强传统求解器的能力;数学问题上,在圆填充、不确定性不等式等问题中达到领先水平;甚至还能优化GPU内核,让计算效率大幅提升。

技术再牛,也要落地才有用。百度伐谋刚发布,就已经在多个行业展现出实力,有些案例让人不得不感叹AI的强大。

在金融领域,中信百信银行的“AphaMo”智能风控项目已经引入了百度伐谋,这也是伐谋首次在金融领域落地。银行风控是个大难题,不仅需要精准识别风险,还得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特征,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伐谋打造的“挖掘智能体”,能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特征挖掘效率直接提升100%,风险区分度也提高了2.41%。

更厉害的是后续的“模型智能体”,已经开始接手模型研发工作。初级模型工程师要花3天完成的开发任务,它只需要0.5天,效率提升83%,而且建出来的模型KS值比初级人员还高7%。这个项目还打造了“策略智能体”,覆盖风控的全流程,既能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能精准识别“看似有风险但实际优质”的客户,帮银行服务更广泛的客群。(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2025年11月13日报道)

不过这里要多说一句,中信百信银行之前曾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罚款1120万元,前行长助理还被禁业五年。这也提醒我们,AI技术能提升效率,但企业在应用时,合规流程同样不能忽视。技术再先进,也要在规则框架内发挥作用。

在城市交通领域,伐谋的表现同样亮眼。现在很多城市的红绿灯配时都是固定的,或者靠人工根据经验调整,很难做到全局最优。伐谋通过对上千个红绿灯的配时进行大规模优化,精准找到了全局最优解,直接提升了整体交通效率。想想平时上下班遇到的堵车,或许未来靠AI就能轻松缓解,是不是很期待?

超级工程领域的案例更让人震撼。海上风电的电缆布置的难度堪比“三维迷宫”,不仅要考虑距离,还要兼顾环境、施工难度等多个因素,人工设计不仅耗时久,还容易有疏漏。伐谋直接产出了高质量的优化方案,找到的电缆路径比人工设计的更短,项目交付时间直接节省了数倍。

除此之外,伐谋还在水务、物流、能源等领域进行测试,预期能在降低能耗、提升效率方面发挥作用。在AI性能优化上,百度用它来优化LayerNorm、FlashAttention等CUDA算法,速度比PyTorch官方实现的还要快。

可能有人会说,AI自主优化也不是新鲜事了,谷歌之前不是发布了AlphaEvolve吗?确实,今年5月谷歌DeepMind发布的AlphaEvolve,也是一款能自主生成和优化算法的平台,基于Gemini大模型和进化算法开发。

AlphaEvolve的成绩也很亮眼,它优化了50年没有改进的矩阵最佳算法,把FlashAttention的核心效率提升了32.5%。更厉害的是,它和著名数学家陶哲轩合作,在67个数学难题中,75%的问题上复现了人类已知的最优解,20%的问题上直接超越了人类,还打破了56年来4×4复值矩阵乘法的算法瓶颈。(数据来源:搜狐网,2025年11月8日报道)

陶哲轩作为当代最顶尖的数学家,能和AI深度合作,本身就说明这种技术的潜力。AlphaEvolve还应用在谷歌内部,帮数据中心调度节省了0.7%的资源,还参与了TPU芯片设计。

但两者的定位有明显区别。AlphaEvolve更多集中在学术研究和谷歌内部应用,而百度伐谋是全球首个可商用的同类产品,更聚焦于行业落地。学术研究追求的是技术突破,而产业落地需要考虑兼容性、稳定性、成本等多个因素。百度伐谋能直接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和数据就能产出解决方案,还支持代码生成和修改,这对于企业来说实用性更强。

另外,同类的学术研究大多集中在单点问题上,而百度伐谋能覆盖机器学习、组合优化、GPU内核生成、数学问题求解四大场景,跨领域能力更全面。对于企业来说,一款能解决多种复杂问题的工具,显然比只能处理单一问题的系统更有价值。

百度伐谋发布首日,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申请接入测试,覆盖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多个行业。这也能看出,企业对于这种自主优化AI的需求有多迫切。(数据来源:百度智能云官方披露)

虽然百度伐谋的表现让人震撼,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任何新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风险。

首先是硬件成本的问题。伐谋依托昆仑芯一体机进行运算,简单的任务需要几小时,复杂的任务可能要数十小时甚至几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硬件投入可不是个小数目,可能会成为接入的门槛。

其次是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伐谋处理的很多数据都是敏感信息,比如金融领域的客户数据、交通领域的城市运行数据。网络安全专家表示,AI处理数据时,可能会不经意间泄露敏感信息,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这些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数据来源:央视网快看,2025年11月8日报道)

再者是模型算法的安全风险。AI自主生成的算法,可能存在人类难以预判的漏洞。虽然伐谋有领域专用评估器,但评估器本身也可能有局限,无法覆盖所有风险场景。如果这些算法应用在关键领域,比如医疗、能源,一旦出现漏洞,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还有业务合规的风险。就像中信百信银行的案例,即使有AI帮忙提升风控效率,也不能忽视业务本身的合规要求。AI只是工具,不能替代企业的合规审查流程。如果企业过度依赖AI,而放松了人工监管和合规把控,很可能会面临违规处罚。

最后是技术依赖的风险。如果企业过度依赖AI来解决复杂问题,可能会导致内部技术人员的能力退化。算法工程师长期不参与核心的算法设计和调优,久而久之可能会失去相关技能,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面对这样的新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应对呢?这里有几点实在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如果业务中确实有大量复杂的优化问题,而且人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那么可以关注伐谋的测试反馈,评估自身的数据基础和硬件条件后,再考虑是否接入。不要盲目跟风,毕竟技术再好,不适合自己的业务也是白搭。

其次,接入之前一定要做好合规和安全评估。要确保数据采集、处理的过程符合相关规定,尤其是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一定要做好加密和防护措施。可以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AI生成方案的复核和风险排查,避免出现安全漏洞和合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硬件投入超出预算,可以先从简单的场景入手,或者关注百度后续是否会推出更轻量化的版本。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根据自身实力逐步推进,效果可能更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用过度担心AI会取代自己的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I更像是一个高效的助手,能帮我们解决繁琐、复杂的优化问题,但它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主动了解这些新技术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学会利用AI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尤其是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相关岗位的从业者,更应该主动学习AI自主优化的相关知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不是会不会写算法,而是能不能驾驭AI生成更优的算法,能不能在AI的帮助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百度伐谋的发布,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落地,更标志着AI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执行指令到自主探索,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应用,AI正在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进化。

李彦宏说,当AI能力成为原生能力,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这句话很有道理,AI正在帮我们提升决策质量、发现新的增长点,让成本更低、创新周期更短。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AI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硬件成本、数据安全、合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攻克的难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AI自主优化智能体可能会走进更多行业,改变更多人的工作方式。我们既要有拥抱新技术的热情,也要有理性看待风险的冷静。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AI自主进化会最先改变哪个行业?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适合AI优化的场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聊聊AI的未来!

来源:大平哥(王者荣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