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才看清,“师范生”和“医学生”的现实差距,一步错满盘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20:45 1

摘要:一年过去,数据出来,句句扎心:2023 年新闻传播类就业率首次跌破七成,自媒体从业人数却突破 1000 万,供需直接倒挂,简历海里一抓一把“前实习生”。

“报新闻?

你先想想四年以后谁给你发工资。

”张雪峰去年这句话,把家长群炸出了冷汗。

一年过去,数据出来,句句扎心:2023 年新闻传播类就业率首次跌破七成,自媒体从业人数却突破 1000 万,供需直接倒挂,简历海里一抓一把“前实习生”。

想靠一腔热血杀出一条流量路,平台红利早退潮,留给应届生的只剩底薪 4000 的“剪辑民工”坑位。

师范更魔幻。

公费师范生被教育部亲打包票,就业率 98.7%,分数原地再涨 20 分;可没拿到公费名额的那拨人,同一张师范文凭,就业率滑到 76%,考教资通过率只剩 28%。

“双减”叠加出生人口跳水,不少小学老师私下吐槽:一年级新生直接从六个班砍成四个,编内老教师都得抢课,新毕业的哪还有坑?

医学这边画风相反,学制时间长、课本厚得能防身,却连续五年就业率 95% 以上。

大三甲门槛确实高,硕士起步,可社区医院、康复中心、老年护理站抢着要人,人社部把“健康照护师”写进急缺目录,缺口到 2025 年 200 万。

规培政策微调后,本科毕业也能先领 6000 块规培工资,边干边升职称,比“毕业即家里蹲”强太多。

别把“兴趣”当万能挡箭牌。

真兴趣得先吃饱饭,再谈诗与远方。

选专业前先查三张表:目标院校最新就业质量报告、本省紧缺职业目录、城市产业规划。

一看数字,二看趋势,三看政策。

发现“智能医学工程”比传统临床高 30 分,别嫌卷,那是市场用学费投票;看到“教育技术”师范新方向,别笑不正宗,人工智能进课堂已是刚需,会写代码的老师比只会粉笔的吃香。

家里有矿的随意,普通家庭务必算回报周期:本科四年+规培三年看似漫长,却拿着工资刷经验;相反,某些“朝阳”专业看似光鲜,毕业即灵活就业,读研又没方向,时间沉没成本能把家长钱包直接拖垮。

一句话,志愿表不是理想墙,是四年后的工资条。

把“谁给发钱、发多久、发多少”写在草稿纸上,再填志愿,才是真为孩子好。

来源:幽默孔雀osqP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