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4日报道: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又称“世界糖尿病日”)。随着患者数量激增,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 1.4 亿,居全球首位,随着老龄化逐步深入,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共病问题也日益严峻。我国《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4日报道: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又称“世界糖尿病日”)。随着患者数量激增,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 1.4 亿,居全球首位,随着老龄化逐步深入,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共病问题也日益严峻。我国《健康中国行动 — 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等相关政策先后出台,在指导糖尿病患者做好血糖控制的同时,强调加强危险因素控制,谨慎预防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加快构建慢性病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新模式。
为响应“多病共管”的公共卫生需求,助力慢性病防治政策落地,“糖疹联防,稳住血糖”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科普活动今天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提供专业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发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赖建强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涛副主任,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平学慧书记等嘉宾共同出席,围绕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糖尿病与带状疱疹的共病风险与影响、管理与预防,乃至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生动科普,旨在增强患者对共病的主动防控意识,打破“单一疾病防控”的局限,推动健康管理模式向“以预防为先导、主动防控共病风险”转变,为实现健康中国慢性病防控目标注入实践动力。
“多病共存”风险攀升,“联防联控”意识亟待增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平稳控糖是疾病管理的核心,但仅关注血糖不够。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还需重视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做好多重风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郭立新教授指出,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现象常见。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共存会加重心血管风险;而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不仅会加剧疼痛,还会导致约24%的患者血糖控制恶化,增加住院率和并发症风险。
崔勇教授解释,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力较低,易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袭而诱发带状疱疹。该病并非普通皮肤病,其本质是病毒感染,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此病毒。高龄、免疫抑制等群体也属高风险人群,需主动防护。
刘波涛副主任强调,糖尿病患者若并发带状疱疹,疼痛往往更持久、更严重,后神经痛风险增高,还可能继发皮肤感染,严重影响生活并推高治疗成本,易形成多种疾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应对这一挑战,需多方协同。郭立新教授建议,内分泌科医生应转变为“综合健康守护者”,在日常诊疗中主动评估感染风险,并加强与皮肤科、疼痛科等多科室协作,构建“医防融合”模式。
基层医疗机构也积极实践。平学慧书记介绍,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管理血糖,还开展科普教育,并提供成人疫苗处方服务,从源头降低感染与共病风险。
从国家政策到临床实践,从专科协同到社区落地,需持续提升公众对共病风险的认知,推动“主动预防”成为共识,助力糖尿病患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来源:纵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