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23岁从台湾追随到延安,1946年返台潜伏他如何堪称全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9 07:00 1

摘要:张志忠担任中共台湾工委委员、武装工作部部长,从此不论是发展地方组织还是组织学运,再到组织武装发动起义,他事必躬亲,为中共台湾地下组织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台湾嘉义人张志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为了潜伏方便,志同道合的张志忠和季沄在上海结为夫妻,随后夫妻二人一起奔赴台湾从事地下工作。

张志忠担任中共台湾工委委员、武装工作部部长,从此不论是发展地方组织还是组织学运,再到组织武装发动起义,他事必躬亲,为中共台湾地下组织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10年11月26日,张梗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台南州新港庄新巷(今嘉义县新港乡福德村)一个赤贫农家。父亲张礼以种菜为生,育有六个子女。张梗排行第三,上有大姐大哥,下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张梗幼年在嘉义新港公学校上学。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穷,张梗到台南合隆商号当了一名学徒。后私渡到祖国大陆,进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1924年4月,张梗参加了同为集美中学同学的台湾进步青年翁泽生等组织的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并与台湾省籍同学庄泗川共同主持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创办的《共鸣》杂志编务工作,报道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青年反抗运动,宣传抗日思想。

后来,由于学生离散及斗争形势变化,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逐渐有名无实。张梗回到台湾,继续在家乡新港从事反日活动,结识了当地反日组织台湾黑色青年联盟领导人王万得和蔡孝乾。

1927年1月,王万得与蔡孝乾在彰化组织台湾无产青年会,张梗和庄泗川被推举为嘉义地区负责人。2月1日,日本殖民当局警察对台湾黑色青年联盟进行残酷镇压,逮捕了包括张梗在内的44人。10月,审判终结,张梗等17人被判免诉。

1928年4月,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成立了台湾共产党。台湾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中共党员、台湾共产党中央候补委员翁泽生,经常往返厦门、上海,一方面指导岛内台湾共产党反日斗争,一方面组织领导在祖国大陆的台湾青年开展革命活动。翁泽生非常注意在台湾青年中发现和培养革命骨干。

1929年底,翁泽生指派上海台湾青年团成员侯朝宗(刘启光)、中共党员詹以昌和潘钦信(时为中共厦门市委委员,后为台湾共产党领导人)等,在厦门组建社会科学研究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团结组织闽南地区台湾学生开展反日革命活动,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时,张梗又回到厦门,积极参加闽南台湾学生联合会社会科学研究活动。

1931年3月,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岛内对台湾共产党进行镇压,谢雪红、王万得、潘钦信、苏新等台湾共产党领导人陆续被捕,台湾共产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

翁泽生迅速向中共中央报告了台湾共产党组织受损情况,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积极派遣台湾省籍中共党员干部和青年骨干返回台湾,重建台湾共产党组织。1932年5月,翁泽生从上海来到厦门,特别指派具有共青团与中国革命互济会身份的集美中学学生、台中丰原人王灯财(后改名王碧光),在厦门负责训练台湾青年,准备派回台湾开展革命工作。

1993年6月,王碧光回忆:“就在这段期间,从集美中学转到漳州八中就读的张梗来厦门找我,他向我表示他准备回台参加实际工作。”来到厦门后,张梗就与王碧光住在一起。

后来,经王碧光安排,通过侯朝宗介绍,张梗加入了中国革命互济会,又通过王碧光介绍,加入了共青团。考虑到张梗年纪比一般学生稍大,又有回台湾工作的决心,组织上决定让他“升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厦门市委举办的训练班。

王碧光向翁泽生汇报张梗的有关情况后,翁泽生很高兴,亲自同张梗谈话,决定派他回台湾参与重建台湾共产党组织工作。

1933年3月,张梗在上海被日本警察逮捕,6月29日被移送日本设在上海租界的检察局后押送台湾受审。张梗在狱中勇敢斗争,闹得日本看守束手无策,只好将他遣送回家乡新港,由当地巡察和壮丁轮流监视看管。一天,张梗趁看守稍微松懈,就设法逃走了。

张梗先渡海逃到大连,然后转往青岛。后来台湾基隆海关查获了一封张梗从青岛寄出的报平安的家书,这才知道他已经私渡到了祖国大陆。在祖国大陆,张梗到处寻找中共党组织,几经周折辗转,他终于来到了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改名张志忠。

1939年从抗大毕业后,张志忠被派往八路军一二九师,化名张光熙,在冀南军区敌工部日军工作科担任干事,从事对日军的反战宣传和教育统战工作。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冀南军区敌工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六机部副部长的张茂林回忆说:在敌工部,只有我和张光熙两人懂日语,他的业务能力较强,个性顽强,不怕困苦,曾经带领日军俘虏秋山良照冒险靠近敌人的碉堡,从事对敌宣传感化。

1940年9月,秋山良照被八路军俘虏,他晚年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西瓜与烧饼》,称:在八路军的俘虏生活中,我跟张茂林和张光熙等会讲日语的人学习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唯物史观国家理论、社会发展史等许多理论。1941年8月,秋山良照发起组织“日军士兵觉醒联盟冀南支部”,很快盟员就发展到24人,反战工作取得很好效果,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给予高度肯定和热情赞扬。秋山良照在冀南一带的侵华日军中有很大影响,日军下令通缉并以连升两级作为悬赏。1963年,秋山良照发表文章写道:“这些工作都是在张茂林、张光熙等许多中国同志的帮助下进行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8月中旬,中共中央对全国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决定在台湾建立党的组织,布局开展党在台湾的工作。

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八路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台湾省籍中共党员蔡孝乾负责这项工作,并由中共中央华中局具体负责筹备和领导,选调一批干部赴台参加组建党组织的工作。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组建中共中央华东局。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苏淮安设立华中分局,负责领导苏北、苏中、淮北、淮南地区及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分局重点选择了一些台湾、福建、广东籍干部,也从华中根据地选择了一些有斗争经验的干部,准备派遣赴台开展党的工作。

12月底,蔡孝乾到达淮安,与华中分局负责人张鼎丞、曾山、刘晓会面,商量在台湾建立发展党组织的工作。1946年2月,华中分局决定组建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由蔡孝乾担任工委书记,并确定张志忠、洪幼樵和许敏兰夫妇、林海光夫妇、庄五洲、林昆和蔡孝乾等赴台开展工作。

张志忠长期在一二九师和冀南军区工作,属于军事干部。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台湾省籍党员,张志忠受到中共中央和华中分局的重视,华中分局为开展党在台湾的组织工作,决定抽调他参加组建台湾省工委工作。洪幼樵是广东揭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潮阳中心区委委员,1941年转调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工作,曾担任中共涟东县委副书记、滨海县委书记等职。

1946年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中央上海局,由刘晓担任书记,负责领导上海及国统区党的地下工作。刘晓致电中共中央华东局,建议把华中分局相关工作关系交给上海局。

经中共中央批准同意,有关台湾省党的组织指导工作就由中共中央上海局负责和领导。

1946年2月至3月,蔡孝乾、张志忠、洪幼樵、许敏兰、林昆等从淮安出发到达上海。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下,蔡孝乾与台湾省籍中共党员、上海台湾同乡会会长李伟光接上关系,李伟光向蔡孝乾介绍了台湾岛内的有关情况。

李伟光是台湾彰化人,早年在台湾投身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是反日团体台湾文化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领导过轰动全岛的反日农民暴动,史称二林蔗农事件。1932年,李伟光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上海开办伟光医院掩护地下党活动,他组织的上海台湾同乡会和伟光医院成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

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后,在上海局负责人张执一直接领导下,李伟光担负了与中共台湾省工委的联络和交通工作。

1946年4月初,张志忠、洪幼樵、许敏兰和林英杰作为中共台湾省工委第一批赴台干部潜抵台湾,随即开展建立发展地下党组织工作。

3、张志忠、季沄夫妇

张志忠联络了已在台湾的中共党员、台湾义勇队队员张英(骆耕漠之妻,骆耕漠是著名经济学家,此时是华中解放区重要负责干部)、王正南(又名林云,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团长,二二八起义后潜回祖国大陆,在华北军政大学担任教员,曾代表华北军政大学台湾队即第三野战军台湾队向毛泽东、朱德献旗),寻求公开职业掩护身份。

张志忠还结识了曾参加过台湾义勇队的崔志信和李妈兜。同时,张志忠还积极联络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共产党党员、台湾农民组合和台湾文化协会成员,在彰化永靖找到集美中学同学王天强,在台北找到原台湾共产党党员林梁才。张志忠在台湾南北跑了一趟又一趟,接触关系、寻找同路人、吸收党员、发展组织,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在台湾许多地方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

其间,张志忠还通过王天强与谢雪红取得联系,沟通情况,通报上级党组织指示。

1945年8月18日,谢雪红等发表《告台湾青年书》公开信,欢呼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表达了为民主斗争的愿望。10月5日,谢雪红团结组织原台湾共产党党员和左翼进步人士,成立了台湾人民协会,发行《人民公报》,并积极筹组台湾农民协会和台湾总工会。由于还没有与中国共产党取得组织上的联系,对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针还不了解,1946年1月,谢雪红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委员会筹备会,努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的组织发展打一个基础。

1946年5月,根据张志忠建议,谢雪红指派原台湾共产党党员杨来传到上海联系李纯青,寻求中国共产党指示。同时,张志忠也赴上海向中共中央上海局汇报了有关工作。

吴克泰后来回忆说:

“上海局把杨来传和张志忠召集在一起,听取了杨来传的来意后明确指示,张志忠就是中共台湾省工委的代表,你们回去后要听从张志忠的安排,‘建党筹备会’要解散,党章规定不能集体入党,只能个别审查、个别吸收。”

不久,在原台湾共产党党员苏新、潘钦信、廖瑞发等支持下,王万得也从台湾来到上海,通过李纯青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取得联系,听取了上海局指示。

这样1946年6月,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同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季沄与丈夫张志忠一起回到台湾。

1921年2月8日,季沄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季厚庵是交通银行南通支行中高级职员。季云幼时就读南通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全国各地掀起抗日救亡浪潮。10岁的季沄深受感染,她阅读抗日救亡书刊,投身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1938年3月,日军进占南通,季沄父亲携全家逃往上海租界避难,季沄考入上海务本女子中学。1939年8月,原南通中学在上海以通州中学之名复校,季沄立即转入通州中学,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3月,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成立伪国民政府,季沄投身参加反汪伪斗争活动。由于表现突出,季沄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夏,季沄考入上海暨南大学。1941年底,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上海暨南大学南迁福建。根据中共党组织安排,季沄转入上海大同大学学习。1942年9月,在中共党组织安排下,季沄插班进入设在苏州的汪伪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担任地下党学生党支部书记,其党组织关系隶属中共江苏省委学生工作委员会,继续开展党的地下斗争。

1943年1月,季沄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中共苏州工委。8月从汪伪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毕业后,季沄先后在苏州中学、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担任历史和语文教员。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经党组织批准,季沄被调到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此时的季沄虽然只有24岁,但她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了。

1946年2月,已确定赴台参加组建中共台湾省工委工作的张志忠来到上海。在上海,季沄与张志忠结识,他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相亲相爱。6月,张志忠从台湾来上海汇报工作后,中共中央上海局决定季沄随同张志忠一起赴台参加台湾省工委党的地下组织工作。赴台前,季沄通过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在上海设立的招聘委员会,顺利受聘为中学教师,以此职业为掩护开展工作。

到达台湾后,张志忠与季沄奔波南北,积极开展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工作。季沄先后在嘉义商业职业学校、台北第一女子中学任教。其间,季沄曾随张志忠回到新港看望生病的公公,全家都非常喜欢她,给予热情款待。

1946年6月17日,从上海返回台湾的张志忠代表中共台湾省工委,召集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委员会筹备会代表在台北开会。

谢雪红因目标太大没有参加,杨克煌、杨来传、廖瑞发、林梁材四人出席了会议。在会上,杨来传报告了赴上海汇报工作的情况,证实了中共台湾省工委的存在和张志忠的身份。

会议作出决定:筹备会即时解散,其成员均接受中共台湾省工委领导;筹备会成员不再发生组织上的联系;筹备会成员基本上均接受为中共党员,由台湾省工委分别接受。会后,谢雪红、杨克煌向张志忠报告了有关人员情况,政治活动和各项工作都同张志忠商量,听取他的意见。张志忠特别指示,谢雪红等的主要任务是做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要与做秘密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切断联系。

1946年7月中旬,蔡孝乾由上海抵达台北,中共台湾省工委正式成立。张志忠担任台湾省工委委员兼武装工作部部长,先是负责开辟嘉义、新竹地区地下党组织工作,后来又领导台北、桃园等地区地下党组织工作。

台湾省工委成立后,根据工作分工,张志忠继续负责联系原台湾共产党成员,指导他们开展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为防止意外,张志忠与原台共成员联系非常谨慎。张志忠与谢雪红保持单线联系,约定每个星期或10日见一次面,取得情报传达指示、安排工作,必要时通过台中地下党组织与谢雪红保持联系。按照张志忠和台湾省工委要求,谢雪红、杨克煌等主要做公开的工作,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经张志忠同意,谢雪红利用1925年在杭州参加过国民党的经历,重新登记了国民党党籍。杨克煌也编造一段历史,加入了国民党。张志忠还把一些国民党军政上层关系介绍给谢雪红,让谢雪红通过结识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参加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社交活动获取情报信息。

在张志忠指导下,谢雪红等对国民党《和平日报》(原国民党国防部机关报《扫荡报》)秘密开展团结争取工作,安排杨克煌等10多人进入报社工作。通过张志忠的渠道,谢雪红清楚了解了曾在上海一起参加抗日斗争的旧友李友邦及其妻子严秀峰的有关情况,彼此建立了密切的秘密联系。

张志忠还指示谢雪红,利用她担任的社会职务,如台湾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台湾妇女联合会理事、台中建国工业学校校长等身份,开展社会联络工作,并要求她参选国民党“国大代表”。经过实际考察,张志忠和台湾省工委吸收了杨克煌、简吉、廖瑞发、孙古平等原台湾共产党成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夏,王万得从上海听取党组织指示后回到台湾,与张志忠取得联系。王万得带回了一批祖国大陆解放区进步刊物,计划在岛内出版,得到张志忠的支持和鼓励。

1946年六七月间,通过考察,张志忠介绍李妈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李妈兜担任中共台南市工委书记。9月,张志忠与日据时期台湾农民运动领袖、原台共党员简吉取得联系,指导他在高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随后,简吉也来到嘉义、台南地区,与张志忠一起开展群众运动,在台湾工农群众中发展力量,积极准备建立游击区。

张志忠非常重视台湾青年工作。刚到台湾不久,经中共中央上海局安排,张志忠就与奉派回台的吴克泰取得联系。刚刚20岁的吴克泰(本名詹世平,台湾宜兰人)抗战胜利前被征到祖国大陆为日军当翻译,不久日军战败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克泰考入复旦大学,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他对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通过辗转努力,找到了党组织。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对吴克泰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决定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派其回台湾开展革命工作。1946年3月,吴克泰回到台湾,进入台湾大学读书。4月,张志忠来到吴克泰家中,宣布已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张志忠直接领导下,吴克泰在台湾各高校及新闻界积极开展工作,发展党的地下组织。

12月,北平发生美军强暴女大学生事件,引起北平数万名大学生游行示威抗议,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地下党组织在各大城市发动游行示威。根据中共中央上海局指示,中共台湾省工委决定在台北发动学生举行反美游行。

张志忠将组织示威游行的任务交给了吴克泰,并很具体地指示他,“组织游行时最重要的是组织纠察队,从游行队伍两旁保护队伍不受冲击”。

1947年1月9日,在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台北各高校万名大学生走上街头,举行反美游行示威,同学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高喊“反对美帝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等口号。这次学运汇入了全国反暴爱国运动洪流。1月10日,张志忠找到吴克泰,代表台湾省工委对他予以表扬,并交代给他一项重要任务,成立台北市学生工作委员会,由吴克泰担任党支部书记。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暴政,抗议国民党军警枪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台湾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夺取武器进行起义。这就是二二八起义。中共台湾省工委和台湾各地地下党组织积极参加了起义斗争。

二二八起义发生时,正在嘉义开展群众运动的张志忠听到台北人民起事的广播消息,立即与简吉、许分前往东石,与《和平日报》东石负责人张荣宗组织当地青年,接收了当地警察局,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人,并从东石区公所兵器库夺取武器,把群众武装起来。

与此同时,经张志忠指导,中共台湾地下党组织在嘉义电台职员中建立了一个以黄文辉为核心的外围组织,负责联系嘉南地区广大城乡自发群众武装,并进行统筹指挥,与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

1947年3月2日,张志忠把嘉南地区自发的武装群众组织起来,建立了台湾民主联军(嘉南纵队),简吉担任政委。其中,台南地区由李妈兜负责,斗六地区由陈篡地负责,嘉义地区由许分负责。3月4日前,在台湾民主联军大规模进攻下,国民党在嘉义、台南的党政军机关,以及水道、电力、广播电台、铁路交通等均很快掌握在民主联军手中。

3月4日,张志忠赶到桃园,了解台北、桃园地区武装斗争情况。3月5日,张志忠又赶到台中与谢雪红见面,肯定了谢雪红在台中武装斗争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武装斗争策略。他们商定,一旦国民党军反扑,嘉义、台中民主联军分别撤入埔里和竹山。根据张志忠的意见,3月6日,谢雪红、杨克煌把台中群众武装编入民主联军。

随即,张志忠赶回嘉义,指挥民主联军进攻嘉义机场。3月7日,国民党从台北派飞机向嘉义机场投掷弹药和粮食,国民党守军才得以冲出重围,反守为攻。由此,战斗形势发生了逆转。3月12日下午,大批国民党军队被空运到嘉义,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民主联军逐渐不支,战斗终至失败。国民党随即大肆逮捕、屠杀参与起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民众。

张志忠指挥民主联军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书写了台湾人民在这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中最为光辉的一页。一直以化名开展武装斗争的张志忠,起义期间自始至终没有暴露其真实身份。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来源:之华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