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铁龙织绿网“两山”理念谱新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6:28 1

摘要:铁路桥下水鸟啁啾,沙漠边缘绿意盎然。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载光阴流转,这一理念已从浙江山村的点点星光,化为照亮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灯塔。如今,新疆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横跨碧波、和若铁路沿线的沙生植物扎根荒漠、乌鲁木齐站的智能系

铁路桥下水鸟啁啾,沙漠边缘绿意盎然。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载光阴流转,这一理念已从浙江山村的点点星光,化为照亮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灯塔。如今,新疆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横跨碧波、和若铁路沿线的沙生植物扎根荒漠、乌鲁木齐站的智能系统精准调控能耗,新疆铁路部门用二十年深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成了一幅铁龙伴绿意,发展与生态共生的壮美画卷。

选线守生态,桥通路畅护生灵。近年来,新疆铁路加快建设“绿色乌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通过4586根桥墩桩撑起生态通道,让风沙穿行、湖水畅流、生态延续。格库铁路穿越多重自然保护区,140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设置,让雪豹、鹅喉羚等生灵自在栖息。伊宁至阿克苏铁路、梧桐水至淖毛湖铁路开工前,反复勘察生态敏感区,推广装配式桥墩、智能监测系统等环保技术。格库铁路扩能改造新增的28座车站,全部采用无人值守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干扰。这种“宁绕十公里,不损一片林”的坚守,让铁路建设与生态保护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了“路通景更美”。

植绿锁风沙,大漠天路披翠衣。从“看石头”到“看风景”,新疆铁路用坚守筑牢绿色屏障。在戈壁荒漠占比超80%的新疆,铁路沿线的绿化是一场“与沙争锋”。2000年启动的“千里绿色长廊”建设持续推进,兰新铁路、南疆铁路沿线老化绿化设备得到整治,1300公顷绿化林重焕生机。和若铁路创新“防沙与建设同步”模式,5000万平方米固沙草方格与11.4万亩造林形成梯次防沙体系,88%的植株存活率让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绿链”牢牢锁边。通过分段管护、智能灌溉的精细化养护,让戈壁荒漠上的绿色长廊稳稳扎根,成为铁路沿线最动人的风景线。

节能优结构,低碳发展谱新篇。绿色发展,既要护好生态,更融入运营的点滴细节。乌鲁木齐站通过绿色能源管控平台,智能调控1100余台耗电设备,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年减排1600余吨,让客运服务更具环保温度。在全疆主要客运站推进智能化节能改造,客车空调升级、集便器改造,让旅客舒适度与节能目标双向奔赴。今年以来,新疆铁路大力推进63个“公转铁”项目,哈罗铁路的煤炭运输、阿拉山口的金矿运输等成效显著,通过直达班列、循环班列等运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减少公路运输碳排放。这种“运得多、排得少”的转型,让铁路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拉动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绿脉绵延通万里,两山答卷映天山”。二十年深耕,新疆铁路用选线护生态、绿化筑屏障、节能促转型的实际行动,让“两山”理念在边疆落地生根。在新的征程上,这条穿越戈壁、跨越天山的钢铁动脉,必将继续以环保、低碳、智能为笔,继续书写着边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作者:丁文昌)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