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的公主在结婚时,有一个奇葩的规定,这个规定让驸马很是喜欢,但是现代女子却很难忍受。
古代的公主在结婚时,有一个奇葩的规定,这个规定让驸马很是喜欢,但是现代女子却很难忍受。
当然,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这也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毒瘤。
1368年明朝刚立国那会儿,永淳公主的婚房里摆着两床鸳鸯被,可躺在床上的却不是新娘子。
马皇后派来的“试婚嬷嬷”把驸马谢诏从头到脚摸了个遍,连腋下有没有狐臭都要写在密折里。
第二天天没亮,这嬷嬷就揣着沾血的元帕回宫复命,这“婚前体检”的规矩,后来成了明清公主出嫁的标配。
清朝驸马福康安大婚前一天,试婚格格春桃在房里点了三炷香。
她得教这个蒙古贵族汉家规矩:怎么给公主行跪拜礼,怎么伺候更衣梳头。最要命的是得验明正身,驸马要是不能人道,整个试婚团队都得掉脑袋。
《清史稿·公主传》里记着道光年间有个倒霉蛋,试婚格格发现他“Y痿不举”,结果婚没结成,驸马全家还被发配宁古塔。
所以说别想的那么龌龊,这也是为了日后保证“生活质量”,这份职业承载很多压力和责任,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和不堪。
在古代封建思想观念下,这份工作则是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什么偏偏是驸马要被“验身”?
因为驸马是皇族内部很特殊,也很重要的一个群体。
从起源来看,驸马制度本是一场权力的变形记。
汉武帝设立"驸马都尉"时,这个掌管皇帝副车的武官职位本与婚姻无关,但到魏晋时期,何晏、杜预等因娶公主而被封此职,使得驸马从实权官职蜕变为象征性头衔。
至唐代,驸马都尉正式成为皇婿封号,但五品虚衔的设计已显露皇族既要借联姻笼络势力,又忌惮其染指实权的矛盾心态。
驸马也可以理解为“皇权延伸的活体触角”。
汉朝驸马可参与朝政,唐朝则发展出功臣型、外戚型、藩镇型、和亲型四大类别,成为维系朝局平衡的砝码。
宋太宗将驸马纳入枢密院,表面赋予军事决策权,实则通过"寒门选婿"切断其家族势力根基。
明朝更将这种控制推向极致:驸马不得参政、行动受监视、经济被限制,成为"镶金囚徒"。
不过,驸马虽然贵为"天子女婿",却要在公主面前保持臣属姿态,明代驸马见公主需行君臣之礼,连用膳都需经太监查验。
比如唐代郭暧因与升平公主争执,其父郭子仪不得不绑子请罪;宋代驸马冯保虽富可敌国,却因出身卑微终生遭冷遇。
即便如郑颢这般状元才子,被强配公主后也只能借弹劾宰相泄愤,成就了"状元驸马爱骂人"的历史笑谈。
唐朝的郭子仪给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时,长安城里都在传:“娶个祖宗回家供着”。
洞房夜公主坐在婚床上发话:“本宫乏了,驸马跪安吧!”郭暧气得摔门而出,后来喝醉酒还喊出“皇帝轮流做”的混账话,这事儿被编成《打金枝》,戏台上唱了上千年。
明朝的驸马更憋屈。朱元璋定下死规矩:驸马不得参政,见了公主要行君臣大礼。
南京城的老百姓常看见驸马欧阳伦跪在公主轿前请安,活像条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明史》里写他后来走私茶叶被处死,临刑前还念叨:“下辈子再也不当这劳什子驸马”。
清朝的和硕格格下嫁时,驸马得从侧门进府,正门永远留给公主的凤驾。
有个蒙古驸马不懂规矩走了正门,当晚就被嬷嬷罚跪搓衣板。公主府的厨子最会看人下菜碟,给公主炖的是血燕窝,驸马碗里永远飘着菜叶子。
最绝的是夫妻同房得“翻牌子”。
驸马想见媳妇得先贿赂嬷嬷,光绪年间的固伦公主府明码标价:见一面十两银子,过夜再加二十两。
有个穷驸马三年才攒够钱圆房,结果公主早跟侍卫好上了。
所以说驸马其实也很悲催,公主把他当“傻子”,他还要舔着个脸站在旁边做小丑。
不过为了挤进皇权,也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说驸马不容易,实际上公主更不容易,因为很多公主一辈子被养在深宫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从小养成了骄纵的性格。
直到后来公主们被送去和亲,见识到另一个族群,自己竟然毫无地位,原本引以为傲的身份,也成了无稽之谈,原先构建的三观瞬间崩塌。
除了那些送去和亲的公主之外,汉朝的平阳公主倒是活得潇洒。第一任老公曹寿得肺痨死了,她转身就嫁了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偷小姨子被赐死,她又把大将军卫青收入囊中。
《史记》里写她第三次出嫁时,长安城的说书先生连夜改剧本:“这回该轮到霍去病了吧?”
宋朝的公主就没这么好运了。仁宗皇帝的女儿福康公主和太监梁怀吉看对眼,被司马光骂作“伤风败俗”。
最后梁怀吉被流放,公主疯了似的在宫里乱窜,把价值连城的翡翠步摇摔得粉碎。
南北朝那会儿,北魏直接把公主当和亲工具。
有个公主被送去柔然和亲,送亲队伍走了半年,到地方才发现可汗早就死了。
她硬着头皮嫁给新可汗,结果三年被转手四次,最后在羊圈里上吊了。
明朝的驸马更惨。朱元璋怕外戚干政,专挑平民当女婿。
有个卖烧饼的被选中当驸马,洞房夜紧张得把婚书当烧饼啃了。
后来他爹在乡下吹牛:“我儿媳妇是皇帝闺女”,被县太爷当反贼抓进大牢。
这些都是古代精彩的例子,也是皇权斗争的真实写照。
皇权斗争的残酷本质,恰似一台无差别的绞肉机,无论金枝玉叶的帝王血脉、权倾朝野的肱骨重臣,抑或深宫幽巷的卑微宫女,都在权力齿轮的咬合中沦为血色齑粉。
正如《甄嬛传》中皇帝在孤独中死去的隐喻,权力巅峰的占有者最终也成了制度性暴力的终极祭品。
来源:硬核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