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称董宇辉英语弱发音怪冲上热搜,其名下多家公司已吊销或注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4:58 1

摘要:在疯狂英语线下活动上,李阳要求把对董宇辉的批评发到网上,“引起洪天巨浪,轩然大波”

在疯狂英语线下活动上,李阳要求把对董宇辉的批评发到网上,“引起洪天巨浪,轩然大波”

11月14日,这条线索果然冲上微博热搜,争议发酵

11月7日,董宇辉在上海进博会上用英文与国际企业高层对话,结束时送出中英对照版《唐诗三百首》,对方认可交流与礼物

11月8日,他在与辉同行评论区致歉,承认口语有多个语法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真正在意的点不在一次口误,而是一个更实在的问题:英语学习的衡量到底该看标准化的细节,还是看沟通是否顺畅

语言是工具,标准重要,但能不能把人和事说清楚更重要

11月8日至9日的活动现场,李阳把火力开到最大,在自家品牌活动里点名董宇辉,顺带否定新东方与俞敏洪的发音表现,宣示“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

他的原话被参加者录下流出,成为这次舆情的引爆点

“13号我听了董宇辉的演讲,跟国外的外交官交流,几乎每一句话都有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发音特别怪,所以证明新东方不怎么样,俞敏洪发音更差,所以学口语唯有疯狂英语”

真问题绕不开事实检视

网友回看当时交流视频,多数人只发现把child说成children的口误,并未看到“几乎每句”的系统性错误

“复盘视频只抓到一处口误,和‘几乎每句’的形容不在一个量级”

这并不能替代专业评估,但可以在公众讨论里提供一个可核对的参照

还有更外部的声音

加拿大网红曹操评价董宇辉的英语只有一丢丢口音,语法复杂度和词汇量不低,他说自己很佩服

在不同语系之间交流,口音与表达多样本来就常见,把“标准发音”当唯一尺度,容易忽略语境与对话目标

这场舆论冲突有另一面,被不少人理解为一次激烈的营销

与舆情同步出现的是商业信息的对比与追问

根据公开企业信息

李阳名下关联有20家公司,其中15家已注销或被吊销

这是一组冷飕飕的数字,不代表业务能力的全部,但解释了当下很多网友对“再度制造话题”的敏感

还有一家关键公司也被翻出记录

李阳持股98%的上海李阳疯狂英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10月16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这不是定论,但在争议声量升高的同时,企业状态进入公众视野,难免被放在一起比较

更长的背景里

李阳持股90%的广东李阳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29日注销,存续期间涉及64起司法案件

这些信息本身需要专业解读,公众能做的,是在讨论时把商业数据和话语策略分开,既不情绪化,也不掩盖现实

这次矛盾,换一种角度也能看清路径

11月7日是一次跨语交流,11月8日当事人自我纠偏,11月8日至9日出现高分贝批评,11月10日视频传播,11月14日上热搜

转折发生在“要求把言论发上网”的那一刻,表达从专业意见跨到了话题制造

这一步不违法,但它改变了争论的重心

公开场合的评判有边界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不得以贬低他人等不当方式炒作引流,平台与创作者都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教育行业更如此,专业竞争可以尖锐,做人做事得守线

换回英语学习本身,能不能把交流放到具体场景里看

进博会的现场,目标是与企业高层沟通业务与文化,像送一本《唐诗三百首》,强调的是交流的温度和信息传达的完整

对着镜头念音标、比对口腔位置很专业,但它是另一类场景

把两类场景混为一谈,讨论会跑偏,容易变成互相给标签的拉扯

热度在升,选择在手

短期看,高烈度批评能带来曝光;

长期看,贬低同行的方式会反噬信誉

这是内容产业反复验证过的路径,不止教育圈

事件还在往前走

11月15日,外界关注新东方及俞敏洪是否回应连带指责;

11月16日,李阳是否继续发声或给出解释;

11月17日,上海公司是否就经营异常状态发布整改说明

看点很明确,三天里能看到各方的边界与姿态

讨论回到起点,有两句话能大致收尾

第一句,教学要讲标准,但真实世界里,沟通的成效更值钱

第二句,每个公开发言都在建构个人与品牌的形象

在流量面前克制,往往是一笔更精明的投资

把冲突降噪,把事实摆稳,让同行之争回到内容与服务本身,这才是这次风波能留下的好东西

来源:爱生活爱美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