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没提前跟当地民众好好商量,甚至没安排公众说明会,结果两天前,1200多位居民直接涌上军营附近的商业区集会,就想让政府取消计划、给个明确说法。
日本最近要在熊本市东区的陆上自卫队军营部署远程导弹,计划2025财年末前完成。
这事没提前跟当地民众好好商量,甚至没安排公众说明会,结果两天前,1200多位居民直接涌上军营附近的商业区集会,就想让政府取消计划、给个明确说法。
这么大的军事部署,牵扯到周边人的安全,换谁都会关心。
可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在国会答辩时说得挺轻松,说九州防卫局早就设了咨询台,官网也有问答栏目,信息都公开了。
首相高市早苗还帮着站台,说现有信息发布机制很有效。
我特意去查了下所谓的官网问答,详细的联系电话居然藏在文件末尾,不逐字逐句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种藏着掖着的做法,哪里有主动沟通的诚意?“停止!远程导弹县级协会”的代表山下正彦说得特别实在,那么多人冒着麻烦去集会表达担忧,政府难道就当没看见?
日本防卫省总说自己在积极传播信息,但民众要的不是网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面对面的说明会。
本来想,军事部署这类事,就算不能全盘公开,至少得跟周边居民讲清风险吧,后来发现政府根本没这个打算。
对比之前冲绳基地相关部署,当时好歹还开了几场简单的说明会,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给了民众发声的渠道。
这次熊本部署,政府完全是单方面拍板,把沟通当成了“走流程”。
日本地方自治传统一直挺浓,民众对公共事务参与度不低。
以前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就算是修路建桥,也会反复征求意见。
可到了导弹部署这种关乎身家安全的事,反而连个正式说明会都没有,这换谁能接受?
沟通上的敷衍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民众坐不住的,是导弹部署地的特殊位置。
计划安置导弹的军营周边,医院、学校、居民区密密麻麻,完全是人口密集区。
这次要部署的是改进型陆基12型地对舰导弹,可不是简单的防御性武器,它能攻击敌方基地,属于进攻性装备。
把这种武器放在居民区旁边,一旦发生训练事故,或者在冲突中成为攻击目标,周边民众根本没地方躲。
熊本市东区的人口数据,每平方公里居住着不少人,最近的学校离军营直线距离不远,医院也在辐射范围内。
如此看来,民众担心自己的安全,真不是小题大做。
国际上很少有国家会在市中心附近部署这类进攻性导弹。
就算是军事强国,也会把这类装备放在远离居民区的专用军事区域,毕竟安全风险太大。
很显然,日本政府这次的选择,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民众的安全。
日本政府之所以这么坚持,核心是在推进防卫政策转型。
以前日本走的是“专守防卫”路线,现在要转向“主动威慑”,“反击能力”就是转型的关键。
这本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初衷可以理解,但执行起来不能不顾及地方感受。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里对“反击能力”有明确表述,但战略落地得兼顾实际。
更何况,民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忽视民意的决策,就算推进下去,也会埋下矛盾的种子。
现在的局面挺尴尬,政府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信息公开的义务,民众觉得自己的知情权和安全权没得到保障。
1200人的集会已经说明不满在升级,要是政府还不重视,这场争议只会越闹越大。
防卫能力建设和民众权益保障并不是对立的。
政府完全可以坐下来跟民众好好沟通,把部署的理由、潜在的风险、应对的措施说清楚,而不是用“官网问答”来敷衍。
熊本的导弹部署争议,本质上是日本防卫转型过程中,国家战略与地方利益、政府决策与民众参与之间的失衡。
毫无疑问,防卫政策的合法性最终要靠民众认同,只追求战略目标而忽视民生诉求,很难实现真正的安全。
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民众的呼声,开一场真正有诚意的公众说明会,好好回应大家的担忧。
毕竟,能平衡好国家防卫与民众安全的政策,才是真正可持续的安全政策。
来源:虞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