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件测试用例主要由什么组成的?
软件测试用例的详细组成
一个完整、专业的测试用例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步骤,它是一组结构化的信息,为了高效地发现缺陷并证明软件功能。您可以将其视为一份给测试人员的“科学实验说明书”。
它主要由以下主要要素构成:
用例标识符:一个唯一的ID,用于在测试用例库中快速定位和追踪该用例。例如 TC-USER-LOGIN-001。
测试项/模块:指明要测试的具体功能模块,如“用户登录模块”、“支付网关”。
测试标题:用一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测试目的,如“验证使用正确用户名和密码能否成功登录”。
前置条件:执行测试前必须满足的环境和系统状态,如“用户已成功注册并激活”、“浏览器已打开至登录页面”。
测试步骤:清晰、可操作、按顺序排列的执行指令。每一步都应具体,如:
步骤1:在‘用户名’输入框中输入 test_user。
步骤2:在‘密码’输入框中输入 123456。
步骤3:点击‘登录’按钮。
测试数据:执行测试步骤时需要用到的具体输入值。它可以和步骤写在一起,也可以单独列出。例如,用户名:test_user, 密码:123456。
预期结果:每一步或整个用例执行完毕后,系统应该出现的结果或状态。这是判断测试通过和否的标准。例如:
页面成功跳转到用户首页。
页面顶部显示欢迎信息“您好,test_user”。
实际结果:测试人员执行用例后,实际观察到的系统行为和输出(此栏在执行前为空)。
后置操作:测试结束后需要执行的清理动作,以恢复测试环境,如“退出系统登录”、“删除测试中创建的订单”。
优先级:标识用例的重要性和执行顺序,通常分为:
P0/高:最主要的冒烟测试用例,必须最先执行。
P1/中:重要的功能流程用例。
P2/低:边界值、次要功能或用户体验相关的用例。
执行状态:测试执行后填写的状态,如 未测试、通过、失败、阻塞、跳过。
来源:小贺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