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打造数字园区与智能仓,海川医药驱动医药流通行业变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4:44 1

摘要:面对医药流通行业新形势,海川医药启动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建设,并积极探索打造智能仓,运用多种智能装备与数字孪生等技术,通过三级协同体系实现高效运营,为自身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医药流通行业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面对医药流通行业新形势,海川医药启动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建设,并积极探索打造智能仓,运用多种智能装备与数字孪生等技术,通过三级协同体系实现高效运营,为自身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医药流通行业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在政策监管趋严、利润空间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医药流通行业正由传统的规模竞争全面转向数字化生态竞争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陕西海川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川医药”)是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主导建设的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业务范围覆盖研发物流、流通物流与消费物流三大板块,服务范围贯穿药品、医疗器械及耗材、中药、医美保健等全医药产业链环节,致力于为制药企业、医药商业公司等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医药供应链解决方案。

近日,本刊记者走进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与陕西海川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作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分享了海川医药在智能仓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为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与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更多借鉴与参考。

01项目背景与概况

长期以来,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商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服务,缓解了医药企业自建网络的高投入压力,助力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优化药品供应链,逐渐成为现代医药流通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此背景下,为应对传统仓库的高差错率、高运营成本和高响应延迟等痛点,海川医药顺应医药流通行业升级需求,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建设,至2023年5月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历时18个月,海川医药创下了陕西省内“重点项目建设第一速度”的纪录。

陕西数字医药产业园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总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可存储80万箱药品,年吞吐量高达2500万箱,支撑年销售额300亿元。园区内设有15000立方米冷链仓储区域,包含7个冷藏库和2个冷冻库,覆盖疫苗、IVD、血液蛋白等生物制品,目前存储品种达826个,是我国规模最大医药冷链专业仓储基地之一。该园区日处理订单量达28万行,具备全国领先的医药toB业务订单处理能力。目前,海川医药已获评“国家4A级物流企业”、“五星冷链物流企业”、全国首批“五星数字化仓库”、全国首批“绿色物流企业”等称号,通过构建数字化运营流程、数字化管控平台和数字化赋能机制三大体系,为医药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与全产品线的医药物流服务。

02智能仓的功能布局与流程

海川医药智能仓,依托AGV潜伏式搬运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物流系统,集成自动化智能拣选区,构建起高度协同的无人化作业平台,通过多场景融合技术,柔性赋能多元业务模式,驱动整体产能高效增长。

智能仓内的主要功能区布局如下:

1.一楼布局及功能

一楼划分为收货区、待验区、发货区、退货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其中,AS/RS自动化立体库设有独立的出入口,应用了潜伏式搬运机器人、高速螺旋输送机、高速滑块分拣机等设备以及自主研发的收货预约系统等。

AS/RS自动化立体仓库

其中,AS/RS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库内容积为16.8万立方米,内有10台堆垛机,支持存放2.2万个托盘位,单小时吞吐量为450托。立库采用多平台对接,通过升降机与平库贯穿相连。一楼区域通过引入AGV系统,实现“集货装车货到人”功能,有效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该区域共配置8台AGV小车,设有666个货位及12个作业站台,主要用于支持市配业务。司机可通过派车单进行呼叫,AGV系统随即自动将相应线路的货物运送至出库站台,“一键叫货”有效解决了找货难、仓容利用率低、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此外,高速滑块分拣机以3米/秒的速度运行,负责完成全仓内整/零包裹的分拣任务,连接20条分流滑道,单小时分拣能力可达6000箱。在整件流转环节,货物通过高速滑块分拣机与螺旋输送机能够实现极速流转。

一楼滑块分拣机

2.二楼布局及功能

二楼主要划分为流利分拣岛、爆品分拣岛、智能穿梭车岛、TOB复核岛、TOC复核岛、播种复核岛及接力分拣岛等多个功能区域。

二楼的智能穿梭岛

立式智能穿梭库系统包含了“3通道×4层”结构的穿梭车岛,共配置12台高速穿梭小车,可暂存并释放840个箱位,能够根据复核台及主线运载状态进行动态调整,缓解复核台压力。

接力分拣岛

为支持海量订单处理,拆零作业区设立零货A品托盘区、B品流利架区和C品拆零隔板货架区,并采用电子标签、扫描枪与PDA等多种拣选模式。

3.三楼布局及功能

三楼设有拆零作业区、数字中心与仓储办公室,与二楼共同组成集智能分拣岛、智能多穿岛及组合式拣选区于一体的完整布局。

4.四楼布局及功能

四楼主要划分为AS/RS自动化立体库、AGV黑灯作业区以及整件区三大功能区。

四楼整件区域

AS/RS自动化立体库配备机械手,拣选效率可达12秒/箱;AGV黑灯作业区主要负责立库货物的自动接驳与向分拣位的输送任务,完成整箱拣选货到人作业。四楼共配置20台AGV小车,主要用于高流通性商品的整件出库与拆零补货业务。出库过程中,AGV可根据上游系统指令,自动完成货到人的搬运任务。该区域与立库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黑灯作业与无人化工作场景。

5.五楼布局及功能

五楼为整件区,其中高速螺旋输送机贯穿1至五楼,服务于各楼层整件补货及一楼整件出库、零货拼箱出库等环节,单台运力为3000箱/小时。

高速螺旋输送机贯穿一至五楼

6.运营指挥中心建设

海川医药还专门设立运营指挥中心,通过“设备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和全程可视化”三大创新举措,综合应用物联网、AI视觉和态势感知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数字孪生平台、UPSeek数字看板、数据中控平台、AI智能预警系统、车辆安全管控平台、温湿度监控看板、智能温控控制平台以及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在内的八大数字管控体系,实现对药品在库、人员在岗、车辆在途的全流程透明化管控,有效推进医药流通领域的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运营指挥中心

03项目亮点与创新技术应用

海川医药智能仓建设并非简单的堆砌设备,而是一场以“流程再造与数据驱动”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不仅具备超大规模实时调度能力,更完善了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实现全链路运行效率的跃升。

海川医药通过三级作业协同体系实现高效智能运营:柔性执行层借助AGV、机械臂和穿梭车等自动化设备动态响应调度指令;智能调度层依托数字孪生平台进行实时监控,根据任务量变化灵活调拨人力,并分批次智能下发任务指令;应急容错层则通过多穿岛设置500个暂存位,有效缓冲订单洪峰,确保主线作业畅通无阻。

1.智能装备技术助力运作

在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方面,海川医药智能仓率先建成自动化的智能仓储,整合应用AGV潜伏式搬运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储设备和高速分拣技术,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作业环境。通过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的订单处理和货物周转能力。其中,海川医药通过投入AGV潜伏式搬运机器人,实现作业效率提升75%,并建设智能穿梭库以提升仓储空间利用率。

海川医药在仓储物流的诸多关键环节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应用,成功将传统“人找货”模式升级为高效的“算法导货”模式。如,智能分拣岛系统整合了15个分拣岛与57个作业点,并融合三种作业模式以适配不同业务场景:分别用于爆品区的电子标签拣选,支持80%的高频销售订单、适用于BC类商品的PDA扫码接力、以及能够实现动态调配,提升整体作业弹性的流利架等模式。此外,系统引入AI视觉复核技术,通过多码合一扫描与语音播报相结合,实现“盲复核、零差错”的高标准作业目标。如今,海川医药每日最高可处理28万订单行,支持6万箱的日出库量,峰值日销售额高达1.2亿元。

在运输配送方面,海川医药组建专业药品配送车队,整合自有冷链车30余台、常温车60余台及三方协作车辆400余台,确保全天候快速响应配送需求;并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对药品位置、在途状态及预计送达时间进行从出库到签收的全流程精准跟踪与可视化管理。

冷链仓储区域

在药品质量管控方面,实现全方位环境监控,如对仓库各温区进行多温层实时监控;为冷链运输车配备三重安全保障系统,同步监测温湿度、视频路况及驾驶员瞳膜状态进行疲劳预警。并且,实现全流程智能防错,应用六面扫描仪可自动识别并分类出库业务类型,如京东、顺丰、市配等;利用五面扫描技术检查拼箱货物,自动获取体积重量数据,有效杜绝规格错配。

2.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应用

如今,数字孪生技术已成为提升物流供应链效率、优化流程与降低成本的关键工具。海川医药创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无死角监控平台,构建覆盖全场景、全流程的可视化运营指挥中心;借助仓储热力图实现动态调度优化,并建立设备故障自动预警机制,使整体作业准确率提升至99.98%。据肖作红介绍,海川医药作为在医药流通领域率先实现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应用的企业,通过“虚拟映射现实”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决策机制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二是运维模式由被动响应转为主动预警;三是调度效率从依赖人工升级为算法预判。

海川医药构建起以数字孪生为底座的智慧物流体系,实现智能仓库的虚拟仿真与精准管控。在实施作业透视方面,1:1高精度还原12.8万平方米仓库实景,两千多个监控点同步周转箱与货架动态;通过热力图直观标识爆品区位(108黄金货位/黄金扇面),并自动预警滞销品。在智能设备运维方面,堆垛机能够实现绿闲、黄忙、红故障等三色状态监控;螺旋输送机支持远程控流与任务优先级调度,保障系统高效运转。在智能决策优化方面,基于AI分析30天内出库频次,动态调整货位分配;通过UPSeek数字看板预测补货需求,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的转变。

目前,海川医药的数字孪生应用已进入“深度智能决策阶段”,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效率大幅提升:通过AGV货到人拣选系统减少人工介入达70%;(2)实现质量零事故:通过全程扫码、温控追溯与AI视觉盲复核,药品差错率降至0.01%;(3)形成可复制的模式输出:技术助力园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75%。

04应对建设挑战,助力升级发展

海川医药在智能仓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曾直面多重挑战,最终成功实现从传统仓储向数字化管理的重大跨越。肖作红向记者介绍说,海川医药搬仓建仓工程历时一年,经过十余次大规模搬迁,成功完成超过40万整箱、8万条零货及近千吨中药的转移与精准落位。面对建设工期被压缩至18个月的难题,由于整体框架设计复杂、定制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且项目风险较大,海川医药通过采取分段施工与夜班攻坚相结合的方式,在夜间集中安装核心设备,日间保障正常作业,有效推进了建设进度。

如今,海川医药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运行效率最高、物流处理能力最强、管理标准最严的专业化医药物流中心,为其高效运营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海川医药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成立专业子公司陕西小海智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海智链”),为客户提供全场景规划咨询、全周期运营指导,实现从物流服务商向智慧仓配全链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升级。肖作红指出,2025年作为海川医药的“产品化元年”,将重点推进“小海智链”和“小海智达”两大核心产品的全国推广,通过模式复制和技术输出,构建覆盖全国的智能化医药仓储配送网络。目前,该模式已在河南郑州实现首个成功案例落地,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为后续全国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医药行业稳健发展,客户业务量持续攀升,数字医药产业园已成为海川医药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既能实现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又能通过“小海智链”和“小海智达”等模式实现运营能力的延伸与突破,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肖作红提出,为提升药品流通效率与质量安全,三方医药物流服务商应着重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需构建高标准的仓储配送体系,重点发展符合GSP规范的冷链技术等专业化能力,以全面保障药品流通全过程的安全性与时效性。另一方面,服务商还应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合规管理解决方案,协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并通过集约化运营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推动医药流通行业迈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三方医药物流服务商也应努力打通医药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信息壁垒,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有效连接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终端医疗机构。

展望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将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使医药流通行业的服务效率得到革命性提升。而海川医药在智能仓建设、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无疑为医药行业数智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与参考。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