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漫忆(五十九):学历教育在眉县党校的发展(张黑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21:08 1

摘要:学历教育历来都是国民教育的专利。人们谈起学历,谈的也都是国民教育的中专、大学等学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学历教育在军队中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提高解放军指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

学历教育历来都是国民教育的专利。人们谈起学历,谈的也都是国民教育的中专、大学等学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学历教育在军队中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提高解放军指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前,国民教育学历和军队学历是我国并行的两类学历。改革开放以后,党校开始办学历教育,到目前为止,学历教育三管齐下,党校学历教育焉然居其一。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干部的教育。从党独立领导革命运动起,就非常重视对干部的教育。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通过和国民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独立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形式为革命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红军中创办红军大学,在各个根据地举办农民夜校、工人夜校,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干部素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延安已建立了门类齐全的适合各类干部教育的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地方党校、延安大学等。干部教育的阵地得到充分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除国民教育中的干部继续教育外,大量的干部教育工作在党的各级党校进行。各级党校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轮训、进修、理论班,为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以来,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真正成了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然而,国民教育的培训都有学历,而党校的干部教育却没有学历,这与党校的地位作用、与各级党政干部素质要求极不适应。随着党校的正规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发[1982]41号文件《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干部教育要纳入国民教育计划,要发挥现有党校、干校的作用,开办学制一、二年的干部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分为中专和大专两种”。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全国省(区、市)、地(市)两级党校在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开办了中专学历和大专学历班。中发[1982]53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批准〈中央党校今后教学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央党校的培训班,学制为两年设三类课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课程。毕业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分别承认其相应的高等教育学历”。1984年,省委、省政府对各地市县党校的师资、办学情况综合评估后,对部分具备学历教育办学条件的党校授予办学资格,眉县党校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宝鸡仅眉县、陇县和原宝鸡县委党校被授予中专体制办学资格)。

眉县党校的学历教育开始于1985年。二十多年来,眉县党校先后举办了中专班,与市委党校、省委党校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陕西分院联合办学,设立眉县党校教学点,开办了中专班、大专班、本科班三个层次的学历班,先后开设了党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等四个专业,为眉县乃至宝鸡东部地区的金台、渭滨、扶风、岐山、太白等县区培养了大量的适用人才,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历教育在眉县党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期(1985-1989年)

1985年,经县委同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眉县党校招收了第一届中专班学员。专业为党政管理,学制为脱产两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法学、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经济管理、自然科学、领导科学和毕业

论文设计等13门。招生工作根据省教委“全省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的要求,共录取学员38人。与此同时,眉县党校还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学区联系,建立眉县教学点。1985年在眉县招收电大党政班一个,学员13人,为两年制脱产大专班。学历教育班对党校来说是新生事物。眉县党校严格按照上级办学要求,认真组织教学,严格教学管理。第一届党政中专班和电大班1987年顺利毕业。中专班毕业34人,电大班毕业13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1987年至1989年每年各招收党政管理中专班一个,学制分别为一年。眉县党校中专教学在全省统考中连年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在多年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总结历年学历教育从招生到教学、班级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眉县党校讨论制定了《中共眉县县委党校教务管理制度》,对教学教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管理规范,使党校学历教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第二阶段:办学规模形成期(1990-1992年)随着学历教育的发展,周边县区如太白、扶风、岐山、金台、渭滨的学员纷纷报考,眉县党校学历教育规模逐步形成。1990年,招收党政管理中专班1个,又和税务系统联合招收经管(税务)班1个。1991年,招收综合管理中专班1个,又和粮食局联合招收经管(粮食)班1个。在此期间,党校还根据学员单位实际,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走出去办学。如90级经管(税务)班就把教学点设在学员单位,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工学矛盾,达到党校办学与学员单位学习工作两不误的双赢效果。

第三阶段:蓬勃发展期(1993-2000年)

1993年,接上级通知,党校中专一年制脱产班改为一年半制走读班。这样极大地便利了学员的学习,激发了报考党校的积极性,县委党校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去办学。从1993年开始眉县党校和市委党校联合办学,设立宝鸡市委党校眉县教学点。这一年达到了党校招生以来的巅峰。招收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三年制走读大专班1个,录取学员152人,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三类:(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二)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科技概论、经济教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经济法简明教程、计算机基础教程、党性锻炼与实践;(三)专业理论课:工业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原理、现代管理概论、财政与金融、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西方经济学、农村经济管理,共18门课及毕业论文设计。中专经济管理专业班4个,录取学员217人。当年,在大专班招生中,学员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近300人。中专班除了在县内常兴的炭素厂、金渠的太白酒厂和校内设班外,还走出县门,到扶风县委党校设点办班,党校学历教育空前繁荣,在眉县、甚至宝鸡地区引起不小的轰动。1994年,学历办学规模持续发展。在招收经管中专班、市校经管大专班的同时,眉县党校还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陕西分院联合,设立中函陕西分院眉县教学点。当年招收中函法律本科走读班1个,学制两年半,学员41人。1998年县党校又和省委党校联合设立省委党校眉县教学点。当年招收了省委党校经管本科走读班1个,学制两年半,学员76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宏观经济管理、财政学、区域经济管理、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国市场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国际政法与经济、发展经济学、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资本论选读、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世界近代史、马克思主义誓学著作与哲学专题研究、党性锻炼与实践及毕业论文等多门。至此,学历教育在眉县党校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成中函、省、市、县委党校四级联合,大本、大中专层次齐备,经济管理、法律、党政管理、乡企管理等门类齐全的办学格局。1994年,在校学员达到500名。这一时期,眉县党校学历教育一直走在全宝鸡地区前列,教学管理模式成为全市推广的典范,开门办学的方式得到省市委党校的肯定,也得到相关企业学员单位的欢迎。特别是根据旅游区的实际,打破常规办学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旅游淡季集中学习、旅游旺季实践锻炼的做法,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员单位的一致好评。

1993年,市委组织部、省教委在韩城召开全省地县中专体制党校工作会议、同意中专体制党校一年半制中专走读班学制可以延长至两年,学员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并考试考核合格后、发给专科毕业证书,享受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待遇。县委党校就本校九四届中专经管(走读)班一年半学制延长全两年的问题,征得县委同意,上报市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省教委,但不知何故,一直未批。我校一直按一年半走读,发中等专业证书。从1995年起,中专招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生源枯竭。尽管如此,在多方帮助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1998年最后一届中专班仍招收经管走读班1个,105人:经管本科班1个,76人。

第四阶段:格局保持期(2001-2005年)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民教育大学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再加上眉县党校多年来学历教育的不断发展,大专、本科生源枯竭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竞校学历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办学进入格局、规模保持期。从2001年起,县委党校大专、本科同时招,每年基本能保证两个班次,但人数已大不如从前了。2003年,竟然发展到大专仅招了25人,本科30人。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党校学历教育在县城要得到发展,必须重新开辟新的生源。

来源:文清一点号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