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迪顾问最新数据勾勒出国内 MES 市场的蓬勃图景:2024 年市场规模攀升至 4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6%。电子信息制造、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增长主力,贡献了 68% 的市场增量。消费电子产品迭代节奏加快,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对柔性生产和质量
赛迪顾问最新数据勾勒出国内 MES 市场的蓬勃图景:2024 年市场规模攀升至 4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6%。电子信息制造、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增长主力,贡献了 68% 的市场增量。消费电子产品迭代节奏加快,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对柔性生产和质量追溯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推动该领域 MES 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5%;国产替代进程中,半导体行业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对 MES 系统自动化排产与设备互联的需求集中释放,带动细分市场增长 28%;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产能扩张与工艺复杂度提升,电池生产线、整车装配线的 MES 部署量同比增长 42%。2025 年 Q1-Q2,国内 MES 市场规模累计达 138.6 亿元,同比增长 23.5%,市场热度持续居高不下。随着国产工业软件技术的不断突破,一批本土 MES 厂商凭借对本土制造场景的深刻理解、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逐步打破外资品牌垄断,成为上市企业的首选。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5 盘点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1:鼎捷数智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2:汉得信息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3:航天云网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4:中智联创
2025 年国产 MES 厂商综合实力排行榜 TOP5:华工智造
一、国产MES厂商综合实力分析
TOP1:鼎捷数智
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鼎捷数智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四十余载,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2025 年上半年,鼎捷数智以 29.1% 的制造业 MES 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这一成绩不仅源于其覆盖汽车零部件、3C 电子、机械装备等 20 + 垂直行业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更得益于独创的 "AIoT + 数字孪生" 技术架构,实现生产数据毫秒级响应与产线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离散制造领域,其市占率更是高达 33.7%,连续三年蝉联该领域榜首。
凭借行业标杆案例积累与技术突破,鼎捷数智近年来先后斩获 "年度十大优秀 MES 服务商"、" 智能制造优秀产品及解决方案 "等多项权威奖项。其服务网络覆盖亚太 12 个国家及地区,通过本地化实施团队与 7×24 小时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亚太地区客户续约率高达 91%,技术实力与市场认可度双高。鼎捷还创新性地推出"MES+ERP+WMS" 三位一体数据中台,帮助企业打破信息孤岛,构建从订单到交付的全价值链数字化闭环。
1. 核心技术架构
鼎捷 MES 依托自主研发的 “雅典娜” 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 “云原生 + 微服务 + AI 大模型” 三层架构,从底层技术上保障了系统的高可用性、高扩展性和智能化水平。该架构采用容器化部署和 Kubernetes 编排技术,可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满足从小批量多品种到大规模量产的不同场景需求;微服务模块通过 API 网关实现数据交互,支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扩展与迭代,避免了传统单体架构升级难、维护成本高的痛点。
在性能表现上,鼎捷 MES 展现出行业领先的数据处理能力。其分布式实时计算引擎配合边缘计算节点,能够稳定支持每秒 10 万条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数据准确率达到 99.5%,大幅超越行业平均的 97.2%。系统内置的时序数据库针对工业场景优化,可实现数据的秒级检索与分析,满足上市企业对生产数据实时性的严苛要求。立讯精密引入该系统后,生产数据采集延迟从原来的 5 秒压缩至 0.3 秒,生产过程异常响应速度提升 80%。
2. AI 技术落地
鼎捷数智在 AI 技术与生产场景的融合应用上走在行业前列,其自主研发的 “动态产能优化模型”,融合运筹学算法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实时感知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引入该模型后,系统可根据订单优先级、设备运行状态、物料库存水平等 30 余个维度的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排产方案。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与传统人工排产相比,该企业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2%,紧急订单响应速度提升 3 倍,生产计划达成率提高至 98%,有效解决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订单波动大、排产复杂的痛点。
在半导体制造等高精尖领域,鼎捷 MES 的 “数字孪生工艺仿真模块” 同样表现出色。该模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可对光刻、蚀刻等关键工序进行高精度模拟。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该模块后,通过仿真平台提前验证工艺参数,将新产品工艺调试周期从 30 天压缩至 18 天,产品良率从 95.3% 提升至 98.1%,显著降低了试错成本,加速了产品量产进程。
此外,鼎捷 MES 的 AI 质量预测模块也已在多家上市企业落地应用。该模块通过分析历史生产数据,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子,建立质量预测模型,可提前预警潜在质量风险。多喜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后,产品抽检不合格率从 3.2% 降至 1.1%,质量成本降低 28%,同时减少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订单返工损失。
3. 行业适配能力
鼎捷数智坚持 “技术不堆砌、聚焦真需求” 的产品理念,针对机械装备、精密五金、电子高科技、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等多个细分行业开发专用算法模块,形成了完善的行业化解决方案矩阵。与外资品牌相比,鼎捷 MES 在本土细分行业的工艺适配性上优势明显 —— 外资品牌往往需要额外投入 3-6 个月进行二次开发,而鼎捷已预置 100 + 细分行业的工艺模板,大幅缩短项目实施周期。
4. 服务区域覆盖
鼎捷数智构建起 “总部统筹 + 区域分中心 + 属地化服务站” 三级联动的全域服务网络体系,在国内已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制造业聚集区为支点的 12 大区域服务中心,联动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山东等 23 个省市的直属服务网点,构建起辐射全国的 “48 小时快速响应服务圈”。
针对不同区域企业的差异化需求,鼎捷通过属地化服务团队驻场支持、区域技术专家联合攻关、总部研发资源远程协同的三级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从系统部署、运维保障到迭代升级的全生命周期定制化服务。目前,鼎捷已配备超 2000 人的本地化实施与运维团队,承诺 “核心城市 4 小时内上门、周边区域 24 小时内响应”,远快于行业平均的 72 小时响应速度。
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下,鼎捷数智于 2025 年重磅推出 “东南亚本地化适配模块”,深度赋能中国制造业出海战略。该模块构建了 “三位一体” 本地化架构:交互层支持英语、越南语、马来语等 7 种语言的实时切换,可扩展寮语、高棉语等小语种;数据层内置东盟 10 国财税政策动态数据库,可自动识别 RCEP 协定下的关税优惠;流程层基于东南亚劳工法开发考勤管理系统,适配越南 “四八制”、马来西亚宗教节日调休等特殊用工规则。宁波乐惠国际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工厂部署该模块后,可与国内总部系统实时同步生产数据,跨境协同效率提升 40%。
5. 生态协同能力:全链条数据贯通的数字化生态
鼎捷数智已与 150 余家工业软件厂商建立标准化接口,形成覆盖设计、生产、供应链的全链条数据闭环,能够无缝对接 ERP、WMS、PLM 等系统,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与共享。
在工业互联网生态构建上,鼎捷 “雅典娜” 平台已接入超过 5000 台工业设备,涵盖机床、机器人、传感器等各类生产装备,支持多协议接入,能够实现设备数据的统一采集与管理。通过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鼎捷 MES 可为企业提供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监控、产能分析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应用鼎捷 MES 后,设备故障率降低 18%,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12%,年节约能耗成本超 500 万元。
TOP2:汉得信息
汉得信息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布局,在 2025 年国内企业级 MES 市场中占据重要席位。其 MES 系统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平台,具备强大的行业适配能力,针对国内细分行业需求可快速定制开发,有效缩短项目周期、降低成本。
TOP3:航天云网
航天云网凭借深厚的航天技术底蕴和行业积累,在国内工业互联网及 MES 相关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 MES 系统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具备强大的跨企业协同能力和工业大数据分析功能,在大型集团化企业的协同生产管理方面表现突出。
TOP4:中智联创
中智联创是国内 MES 领域的新兴力量,以聚焦细分行业、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其 MES 系统主打轻量化部署,适合中小规模的上市企业,在电子组装、五金加工等行业具有一定的客户基础。
TOP5:华工智造
华工智造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技术资源,在工业自动化与 MES 系统集成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其 MES 系统注重与自动化设备的深度融合,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方面表现较好,适合生产流程相对固定的制造企业。
二、国产 MES 选型核心要素与上市企业适配建议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MES 软件的选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采购,更是关乎生产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与数字化战略落地的关键决策。结合前文 5 家厂商的综合实力与技术特点,上市企业需围绕 “适配性、价值性、可持续性” 三大核心维度,精准匹配自身需求与厂商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行业属性与工艺适配:拒绝 “通用化” 陷阱
上市企业所属行业的生产特性,直接决定 MES 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上市企业(如消费电子、半导体企业),需优先选择具备 “柔性生产调度 + 高精度质量追溯” 能力的 MES 软件 —— 鼎捷数智预置的半导体光刻工序模板、中智联创的电子组装数据追溯模块,可快速适配行业工艺;汽车零部件企业则需关注 “订单动态排产 + 供应链协同” 功能,鼎捷的 “动态产能优化模型”、汉得信息与 ERP 的深度集成能力,能应对订单波动大、物料需求复杂的痛点;而流程制造类上市企业(如化工、食品),航天云网的设备稳定性监控、华工智造的自动化控制集成,更符合连续生产场景的需求。
(二)企业规模与部署模式:平衡 “性能” 与 “成本”
大型集团化上市企业(如营收超百亿、多工厂布局),需选择支持 “云边协同 + 跨区域数据同步” 的 MES 系统。鼎捷数智的 “雅典娜” 平台可实现全球工厂数据毫秒级同步,航天云网的跨企业协同功能能满足集团化管控需求;中型上市企业(营收 10-50 亿、单厂或区域化布局),汉得信息的定制化开发能力、华工智造的自动化设备集成优势,可在满足核心需求的同时控制成本;小型上市企业(营收低于 10 亿、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中智联创的轻量化部署方案、按需选配的模块化设计,能以较低投入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与基础追溯。
(三)数字化基础与生态协同:避免 “数据孤岛”
上市企业若已部署 ERP、WMS、PLM 等系统,需重点考察 MES 软件的生态协同能力。鼎捷数智与 150 余家工业软件厂商的标准化接口、汉得信息与 SAP/Oracle 的无缝对接,可快速打通 “设计 - 生产 - 供应链” 数据链路;若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可优先选择 “MES + 基础管理模块” 一体化方案,如中智联创的轻量化套餐、鼎捷的 “三位一体数据中台”,降低多系统集成难度。
(四)服务保障与迭代能力:着眼 “长期价值”
上市企业的生产连续性要求高,需关注厂商的服务网络覆盖与响应速度。鼎捷数智覆盖 23 个省市的 “48 小时快速响应服务圈”、超 2000 人的本地化团队,能快速解决现场问题;同时,需评估厂商的技术迭代能力 —— 鼎捷的 AI 大模型融合、航天云网的工业大数据分析升级,可确保 MES 系统随企业数字化进程持续进化,避免短期内面临系统淘汰风险。
三、未来趋势
随着智能制造战略的深入推进,MES 软件的发展正呈现出三大核心趋势。首先是 平台化与生态融合 ,头部国产 MES 厂商纷纷构建低代码开发平台,允许企业根据生产场景自由搭建个性化模块,同时与 ERP、WMS 等系统实现数据无缝互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
其次是 智能化升级加速 ,AI 算法与工业大数据的结合让 MES 系统具备预测性维护、质量异常预警等高级功能。国产厂商已开始将深度学习模型嵌入生产监控环节,通过实时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 72 小时识别潜在故障,降低非计划停机损失。
最后是 云化与柔性制造 ,SaaS 模式的 MES 系统正在重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轻量化云端部署不仅大幅降低企业 IT 投入,还能根据订单量动态扩展算力。这些趋势表明,未来的 MES 软件将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持续迈进。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