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的竞争,已不再只是算法与算力的比拼,而是价值逻辑的较量。美团以“信任”为核心,构建长期关系;抖音则以“兴趣”为驱动,捕捉瞬时心智。本文将深入解析这场战局,探讨它如何重塑平台生态与用户心理。
AI的竞争,已不再只是算法与算力的比拼,而是价值逻辑的较量。美团以“信任”为核心,构建长期关系;抖音则以“兴趣”为驱动,捕捉瞬时心智。本文将深入解析这场战局,探讨它如何重塑平台生态与用户心理。
今天,我想深入剖析「本地生活服务」这个赛道。在我看来,这场竞争已从「搜索 vs 推荐」的表面差异,演变为两种底层「操作系统」的全面对抗。
大众点评(美团):这是一个基于UGC(用户生成内容)构建的「信任决策引擎」。它长达二十年积累的海量评价数据是其核心资产。面对挑战,人工智能正被用于两个关键战略方向:「防御」——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其「评价真实性」;以及「进攻」——利用AI升级决策效率,解决其「工具」属性带来的商业化难题。抖音本地生活:这是一个基于算法构建的「兴趣激发引擎」。其核心资产是能高效分发内容、创造即时需求的庞大流量。AI是其发动机,但它正面临一个根本性挑战:如何将算法制造的「线上冲动」转化为可控的「线下履约」。AI技术的迭代正在重塑战局。它迫使「信任引擎」大众点评变得更加动态和智能,以提升用户粘性;同时,它也迫使「兴趣引擎」抖音变得更加有序和可控,以解决高速增长带来的履约混乱。
创世篇: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路径平台的初衷定义了其核心价值,并深刻影响了后续所有的产品迭代。
大众点评的诞生源于一个清晰的需求侧问题。2003年,其创始人旨在解决「人与服务」之间的信息差,在全球范围内首创了「餐饮消费者点评模式」。在那个「唯快不破」的O2O时代,大众点评的理念是「耐心」。这种耐心,源于对本地服务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本地服务涉及复杂的「线下履约」。
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了用户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因此,大众点评从第一天起,其产品基因就不是「效率」或「低价」,而是「信任」。它的核心资产不是POI列表,而是附着在POI上、且被用户所相信的UGC评价体系。
与此相反,抖音本地生活的入局是供给侧的推动。这是在其核心的广告和直播电商业务之后,才开始探索的新领域。这是一个纯粹的「流量变现」战略。平台的核心诉求是为其巨大的、高频的流量,寻找一个新的变现出口。
这种「Push」模式是抖音本地生活一切优势(爆发力强)和劣势(履约混乱)的根源。它从根本上定义了抖音的产品形态——「店找人」。
现状篇:两种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两种截然不同的基因,演化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户旅程,双方在效率和变现上均存在根本性的挑战。
1. 抖音的「核销率」难题:冲动消费与线下履约的鸿沟
本地生活相较于实物电商,增加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下核销环节」。从我作为产品经理的视角看,抖音的「店找人」模式存在一个系统性缺陷,即「低核销率」。
这会产生三大负面连锁反应:
起因:抖音的AI推荐算法,其优化的核心指标是「线上点击」和「即时购买」(GTV),而非「线下履约」意愿。这导致了大量的「低意图冲动消费」。
反应1(商家端):商家看似获得了很高的GTV,但实际到店客流远低于预期,导致ROI不可控,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反应2(用户端):用户因冲动购买而未核销的「沉没成本」不断累积,导致未来对平台团购券的「信任度下降」。反应3(平台端):这会「污染」抖音自己的AI模型。算法错误地学习到用户「喜欢」某类产品(因为他购买了),但用户从未真正体验(因为没去核销)。「核销率」是抖音本地生活必须解决的第一PMF(产品市场契合度)难题。这个难题也迫使其变现模式更加倚重「广告」,而非与履约强绑定的「佣金」(抖音佣金率约2.5%,远低于美团的8-10%)。
2. 大众点评的「货币化」天花板:工具属性与广告收入的天然冲突
大众点评(美团)面临着相反的问题。其较高的佣金率保证了交易收入的稳定性,但其「广告变现空间」却受限。
这是「信任」的代价,也是大众点评的「工具悖论」:
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人找店」的「工具属性」和「信任」。用户使用工具的心态是「用完即走」,追求「最高效率」。广告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打断」用户路径、「延长」用户停留时间,以创造广告库存。因此,大众点评的核心价值(高效、可信)与其最可扩展的变现模式(广告)「天然冲突」。过多的广告会「稀释信任」、「降低效率」,从而杀死带来用户的「信任飞轮」。产品经理面临的核心困境是:如何在不破坏「信任」和「效率」的前提下,「增加用户停留时长」,为其广告业务创造库存。
核心议题:AI驱动下的「攻」与「防」AI,特别是大模型和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正成为双方解决其核心问题的关键武器。
A. 大众点评(美团):AI作为「秩序」的维护者与「效率」的放大器
大众点评的AI战略围绕其核心资产「信任」展开,分为「防御」和「进攻」两部分。
1. AI解决方案(防御):构建“AI+人工”四道防线
平台的UGC评价体系正遭受「赠品换好评」、「水军刷评」等行为的系统性攻击。这是大众点评的「存亡问题」。
为此,大众点评构建了一个「AI-in-the-Loop」的混合治理系统,以捍卫评价的真实性:
第一道防线 (AI): 「黑产安全防护网」。在「评价源头」利用AI识别黑产等非真人类账号行为。第二道防线 (AI): 「数百种风控模型」。AI识别「店员刷评」、「恶意差评」等复杂的「行为模式」。2024年,近60%的违规评价在此环节被拦截。第三道防线 (人工): 「人工研判」。处理AI无法判断的「复杂场景」,还原写评的具体场景。第四道防线 (人工+众包): 「畅通申诉渠道」与「大众评审机制」。为边缘案例提供复核,2024年超227万用户参与了大众评审。这种「AI+人工」的混合模式,是在「信任」与「成本」之间找到的最优解。大众点评的策略是:用AI处理「高确定性」的作弊;用「AI+人工」处理「低确定性」的灰色地带。
2. AI解决方案(进攻):算法迭代与产品重构
为解决「工具悖论」,大众点评正利用AI从「底层算法」和「上层产品」两个层面发动进攻。
a. 底层算法:从关键词匹配到“语义+个性化”召回
美团技术团队在2024年3月披露,大众点评正在对其内容搜索内核进行重大升级。旧模型是传统的「关键词匹配」。新模型引入「语义召回」,旨在理解用户模糊查询背后的「真实意图」;并引入「个性化召回」,结合用户的「地理偏好」、「上下文」和「历史消费内容」等信息。
这是大众点评在用AI「偷师」抖音。 「语义召回」和「个性化召回」正是抖音推荐算法的核心。大众点评试图在其「人找店」的搜索框架内,注入「店找人」的内容发现能力。其产品目标非常明确:希望用户在「搜索后」不要立即离开,而是被相关内容吸引,从而「逛起来」,为其创造急需的广告库存。
b. 上层产品:利用大模型(LongCat)重启“品质外卖”
2025年9月,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这一举动的核心驱动力是「AI+真实高分」。平台使用美团的B端自研大模型,去「分析海量的用户评价数据」,剔除虚假信息。
这是一个抖音「无法复制」的AI应用。大众点评最大的资产是什么?20年积累的、海量的、且被「AI四道防线」清洗过的UGC数据。大语言模型(LLM)最擅长什么?「理解」和「总结」非结构化文本。
大众点评的产品经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结合点:让LongCat大模型去「阅读」成千上万条「真实评价」,并「总结」出哪些餐厅是「真正」的「品质」餐厅。此举将大众点评的「防御型AI」(治理)和「进攻型AI」(LLM)完美结合,将其「数据护城河」转化为了「产品护城河」。
B. 抖音本地生活:AI作为「欲望」的发动机与「混乱」的平衡木
抖音的AI既是其「核心资产」,也是其「问题的根源」。
1. 已识别问题:流量洪峰下的履约混乱
抖音的AI是「内容分发」AI,不是「服务履约」AI。它能瞬间制造「爆款」,但商家端完全无法承接这「泼天的富贵」。具体表现包括:商家为赚取流量设置「骨折价」导致赔本;大量商家「不懂如何设计产品套餐」;用户到店后发现「答应的套餐卖完了」,导致信任危机。
2. 推进中的解决方案:算法横向扩张,从「餐饮」复制到「泛电商」
2024年数据显示,抖音本地生活在餐饮等基本盘的增长正在放缓。「爆款单品」模式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面对餐饮品类的瓶颈,抖音在2024年开始开拓新类目,包括房产、装修、服装等。从我作为产品战略的视角看,这不是对大众点评核心优势(低频、高信任服务)的正面进攻,而是一次巧妙的「战略规避」。
抖音在餐饮(高频、强线下履约)上遇到了瓶颈和难题。大众点评的核心护城河是「低频、高信任」的服务。抖音选择的新品类(房产、装修、服装)具有一个共同点:「电商属性更重」。
抖音的AI最擅长的就是电商。卖装修套餐(本质是线索售卖)和卖服装(实物电商)的算法逻辑,远比卖线下核销的餐饮体验更接近抖音的「AI舒适区」。抖音在战略上选择避开大众点评的信任壁垒,转而利用其内容算法优势,攻击那些更接近其核心电商能力的本地生活品类。
3. 待解决的问题(PM视角):抖音AI的“三大战役”
在我看来,抖音的产品和算法团队面前,有三个「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而AI是唯一的钥匙。
a. 战役一:AI如何提升“核销率”?
这需要解决「冲动消费」与「线下摩擦力」的根本矛盾。抖音的AI必须从「GTV优化」转向「LBS+时间」优化。
旧AI:「你可能喜欢这个券,买吧。」新AI:「现在是上午11:30,你正在公司楼下,你那张xx券300米外就能用,现在去吗?」这需要AI模型融合「兴趣图谱」、「实时地理围栏」和「时间序列」,从「种草AI」进化为「履约AI」。b. 战役二:AI如何赋能B端(商家)?
这需要解决商家「运营混乱」的问题。这正是「生成式AI」的用武之地。
「AIGC视频」:商家上传3张图,AI自动生成「爆款」探店短视频。「AI套餐设计」:AI根据全网数据,自动帮商家设计「引流单品」和「利润单品」,实现「动态定价」。「AI智能客服」:自动处理直播间的海量评论。这需要抖音打造一个「智能商家」SaaS平台,用AI弥补B端的能力短板。c. 战役三:AI如何治理生态?
这需要解决「探店博主」生态受损和商家履约合规的问题。抖音的算法需要从「单目标优化」(GTV最大化)转向「多目标优化」。
新目标(公式示意): $Score = w_1(GTV) + w_2(核销率) + w_3(商家NPS) + w_4(创作者收益)$
这需要建立一个更复杂、更平衡的生态分配机制。
终局篇:本地生活的未来——“全能管家”与“即时乐园”大众点评(美团)的终极目标:AI驱动的一站式、高确定性的「本地生活决策大脑」
大众点评的终局,是将其「独有」的、经AI「清洗过」的「UGC数据资产」与美团的「自研大模型」相结合。其最终形态将从一个「搜索框」进化为一个「AI管家」(即C端智能体)。用户不再是「搜索」,而是「提问」——「我下周带客户去上海,求推荐一家有面子、安静、且评价「真实」(无刷评)的餐厅」。AI将「代替」用户完成筛选、比对和决策。其核心壁垒将是「确定性」。在信息爆炸和虚假内容泛滥的时代,大众点评将自己定位为「真相」和「品质」的最终提供者。
抖音本地生活的终极目标:AI驱动的、覆盖全域兴趣的「即时服务变现闭环」
抖音的终局,是将其「世界级」的「内容推荐AI」能力,应用到「万物」。本地生活只是其中一个关键闭环。其最终形态将是一个覆盖全域兴趣的「即T时乐园」。AI看到用户刷「装修」视频,就即时推送本地设计师的线S索;看到用户刷「亲子」视频,就即时推送周末游乐园的团购。它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嵌入生活」、无处不在的商业层。其核心壁垒是「即时性」。它不解决用户的「确定性」需求,但它能「创造」和「满足」用户「当下」的「不确定」欲望。
本文由 @靠谱瓦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