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不再“打游击”:苹果与腾讯握手后,电商收入将怎么重新分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3:59 1

摘要:11月14日,苹果在开发者网站低调挂出了一则通知:面向托管小程序和小程序游戏的开发者启动“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Mini Apps Partner Program)”。简单一句话的变化是——只要符合条件,小程序内的数字商品和服务,用苹果内购体系结算时,苹果只抽1

11月14日,苹果在开发者网站低调挂出了一则通知:面向托管小程序和小程序游戏的开发者启动“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Mini Apps Partner Program)”。简单一句话的变化是——只要符合条件,小程序内的数字商品和服务,用苹果内购体系结算时,苹果只抽15%,开发者拿走85%。

这看似只是把30%抽成改成了15%,但在中国市场,它真正撬动的是微信、抖音、支付宝等“超级App”里那一整层以小程序为载体的服务世界——以及其中越来越重要的小游戏和轻量电商。

一笔磨了一年多、改变分成规则的交易

据苹果官网消息,苹果将对“符合条件的小程序内交易的数字商品和服务”抽取15%佣金,包括消耗性道具、非消耗性解锁、自动续费订阅和非续费订阅等,前提是这些交易要通过苹果的高级商务 API(Advanced Commerce API)和内购体系实现。

从技术形态看,苹果口中的“小程序”,指的是用 HTML5、JavaScript 等 Web 技术写成、托管在原生 App 内的一种“轻应用”,可以是小游戏、聊天机器人、流媒体小组件,也可以是工具插件。苹果从2017年起就在审查指南中承认了这类形态,但一直把它锁在严格规则中,并且并未给予单独的费率优惠。

真正让这次计划“长出牙齿”的,是与腾讯的那笔协议。据媒体报道显示,苹果与腾讯经过一年多谈判,达成协议——苹果将为部分微信小程序和小游戏处理支付,并从中收取15%的分成。这意味着,过去在微信生态内绕开 App Store 抽成的那部分支付流水,将有一部分回流到苹果账上,被视作“可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新收入来源”。

澎湃新闻报道指出,理论上只要满足技术要求,国内主流的微信、支付宝、抖音等App内小程序,未来都可以接入这一15%费率。这对长期依赖广告、导流和外部支付体系的小程序开发者来说,这等于第一次在iOS上获得了一个“官方认可”的内购商业化通道。

从“防App里的App”,到“可控的开放”

过去几年,苹果对“App里的App”一直保持高度戒备:既防止某个超级App在iOS内复制一个“系统级应用商店”,也要防开发者藉由小程序规避抽成规则;与腾讯、字节跳动之间围绕支付跳转、外链结算的博弈,就是这一冲突的集中体现。

但大环境变了。一方面,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要求苹果开放支付和分发路径,允许外部应用商店和第三方支付接入。苹果在欧洲被迫为开发者提供新的支付选择、降低部分场景的平均抽成,同时又试图通过固定费用、分档结构来维持对生态的控制。

在这样的压力下,“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提供了一种折中思路:

——小程序还是托管在App Store体系内,支付、审查、关键API都由苹果掌握;

——只要接入它的高级商务API、声明年龄范围API、内购和消费信息回传接口,开发者就能获得明显低于30%的15%费率。

对苹果来说,这是一次“可控的开放”:既顺应了超级App和轻量应用的技术潮流,也向监管展示了自己在费率和形态上的“灵活性”,但关键命门——支付和数据通道——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小程序+AI:为下一代“意图入口”铺路

这次调整还藏着一个更长远的考量:AI正在把“应用”拆成一个个可被调度的动作。

科技类媒体的报道已经注意到,迷你应用不仅存在于微信、LINE这类超级App,也开始出现在AI平台之中——例如 ChatGPT 内部运行的各种“应用”,本质上就是一层轻应用生态。外界普遍担心,若未来大量交易转移到这类 AI入口,传统App Store的分发和抽成模式将面临侵蚀。

在这样的前景下,把Mini App规范化,并用15%的费率提前“锁定”其支付路径,一方面是为当前的微信小程序、小游戏找到了一个各方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另一方面也是给未来的系统级智能助手预留接口,当明天的 Siri、系统级AI接到“帮我订一张机票”“查一下这家店是否营业”的指令时,它可以调用的,未必是一个完整App,而是一个小程序式的功能组件,而这些组件如果都挂在苹果的Mini Apps体系上,苹果就能继续在新一代入口上参与分成。

对电商的影响:轻量电商的新机遇与新“过路费”

相比动辄“颠覆电商”的夸张说法,这次15% 抽成对电商格局的影响,更可能是“温和而深远”的。

首先,它主要作用于数字商品和服务——比如会员订阅、数字内容、虚拟道具、在线课程、云服务额度等,而不包括传统意义上“实物电商”的货到付款或物流履约。 这意味着:

——微信、抖音、支付宝里的很多“轻电商”场景,将第一次有机会在iOS端用一种合规、可审计的方式出售数字权益包,例如会员卡、电子优惠券、虚拟币、付费内容栏目等;

——对这些业务来说,过去要么只能走各自支付体系,要么不得不规避苹果规则,现在则多了一个可以换取更高信任度和退款保障的选项。

其次,15%的费率本身是把过去的30%“砍半”。对纯数字内容平台而言,15%依然不算低,但已经明显接近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技术服务费叠加后的综合成本。据Macrumors报道称,即便费率打折,考虑到微信庞大的小程序支付体量,苹果仍有望从中获取“数十亿美元级别”的增量收入。这意味着:

——对苹果而言,中国小程序内的付费数字内容、电商服务,将从一个几乎“零收入”的灰色地带,变成可预期的收入池;

——对平台方和开发者而言,过去完全留在微信或抖音内部的支付,现在要在“平台抽成+苹果抽成+自身毛利”之间重新算账,商品定价、补贴策略和投放 ROI 模型都要重做一遍。

再次,这一计划对“内容带货型电商”的刺激作用,可能要大于对传统货架电商的冲击。以抖音、视频号等内容平台为例:

——短视频和直播间里,原本就存在大量“半数字化”的商品形态,比如虚拟课程、会员社群、数字券、预售权益等,它们本质上更接近“服务”和“权益”,而非实物;

——在苹果体系里,这类商品一旦通过小程序走入15%内购逻辑,就可以直接挂钩到苹果的家庭共享、订阅管理、退款体系里,提升信任度与复购率——这对做“高客单价知识付费”“私域会员”的开发者尤其有吸引力。

最后,对跨境电商和“出海商家”来说,这可能是一条新的iOS变现通道。过去,许多面向海外华人、留学生的小程序,只能依赖微信内支付或线下转账来收取服务费;在Mini Apps Partner Program下,只要符合技术要求,就可以把其中的数字服务部分纳入苹果内购,让结算、税务、合规都更加规范。这在中长期有利于中小开发者和服务商把业务做“干净”,更容易对接风控严格的金融合作方与品牌客户。

一场从费率到入口逻辑的重写

表面看,苹果是在用15%替代30%,为微信等超级App里的小程序送上一份“折扣”,换来一个此前难以触达的庞大交易池;对腾讯等平台来说,则是接受了苹果成为其小程序生态的一个“合规收银员”,换取监管压力的缓解和与苹果长期博弈的阶段性停战。

更深一层看,这是苹果在超级App崛起、AI 入口成形、DMA强监管的三重压力下,主动重写“入口与分成关系”的一次尝试:它不再把“小程序”视作必须压制的“App 中的 App”,而是改造为一块标准化的能力砖块——只要愿意接入它的技术和支付栈,就可以享受更低费率,同时也把自身牢牢绑定在苹果的基础设施上。

对电商行业而言,短期内它不会改变淘宝、京东这类货架电商的基本盘,却很可能加速一个趋势:越来越多交易从“下载一个完整 App+复杂注册流程”,转向“在一个超级App 或AI助手里,唤起一个轻量小程序,完成一次快速购买”。而在这条从意图到交易的链路中,苹果正在为自己预留一个清晰的收费位置。

来中国网电商中国综合,部分素材来源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等

编辑:ST

联系邮箱:ds@china.com.cn

来源:视讯中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