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葬礼真实影像:穿最爱的旗袍下葬,葬礼规格仅次于蒋介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3:23 1

摘要:不管你爱不爱听歌,都一定听过她的《甜蜜蜜》《小城故事》,这个被称作巨星中的巨星的女人,用温柔的嗓音,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邓丽君这个名字就像一缕绕梁不绝的歌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管你爱不爱听歌,都一定听过她的《甜蜜蜜》《小城故事》,这个被称作巨星中的巨星的女人,用温柔的嗓音,在几代人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熟悉邓丽君的人都知道,她不仅歌好人美,性子更是难得的温婉,善良、安静,话不多,事也少,就算受了委屈也只会自己默默扛着,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唱歌。

可这样好的姑娘,一生却满是奔波与坎坷,称得上是个苦命人,她的父亲邓枢是随国民党部队迁到台湾的第一代外省人,邓丽君便成了外省第二代。

一家七口跟着父亲的部队四处移防,几乎把台湾的各个县市都住遍了,童年时,她住在台北县芦州乡,也就是如今的芦州市。

那里大多是台湾本省的农户,眷村寥寥无几,也正因如此,邓丽君从小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和当地的孩子打成一片。

邓丽君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还有段小插曲,父亲邓枢本听从战友建议,给小女儿取名“邓丽筠”,“筠”是竹子的意思,寓意女儿能像竹子一样坚韧美丽。

可后来大家总把“筠(yún)”误念成“君”,久而久之,“邓丽君”就成了她的艺名,也成了陪伴她一生的符号。

照片拍摄于1962年,年仅9岁的邓丽君正参加侨大先进修班的歌唱辅导课程,照片中的她,身穿衬衣和短裙,脚踏小皮鞋,身材比例得体,仪态端庄,乍看之下就像一个小舞台明星。

对于那个年代的台湾来说,能穿上这样的服饰,意味着她的家庭条件相当优越。

邓丽君能走上歌坛,离不开母亲赵素桂的刻意培养,邓家有五个孩子,全靠邓枢一份薪水度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在当时格外重视教育的台湾社会,让孩子辍学唱歌是件稀罕事,可对邓家来说,这既是发挥女儿的特长,更是改善家境的无奈之举。

邓丽君小学三四年级的美劳老师张汉权,对这个特别的学生印象极深,他记得,从一年级开始,邓丽君就常常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和歌唱比赛。

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乖巧,但邓丽君格外懂事,最突出的是语文好、口才棒,经常被学校选中参加校际演讲比赛,每次都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而在歌唱方面,她更是天赋异禀,只要有她参加的歌唱比赛,冠军从来都是囊中之物,那清亮甜美的嗓音,一开口就能征服全场。

随着邓丽君名气一天比一天大,台北的东方歌厅、第一酒店里的夜巴黎歌厅、七重天歌厅,还有台南那些有名的娱乐地方,都抢着请她去表演。

最累的那段时间,她妈妈每天得带着她赶六个场子,那时候,邓家一个月全家开销也就两千台币,可邓丽君一个月就能赚六千台币。

年纪小小的她,头一回觉得自己能替家里扛起一片天了,感觉命运开始掌握在自己手里。

频繁的演出不仅改善了家人的生活,更让她的演唱技巧在实践中飞速提升,可这却让学校颇有微词。

邓丽君就读的金陵女子中学是所严谨的教会学校,在老师们看来,这个经常缺课、一心扑在演唱上的学生不务正业,功课也只是一般水平。

1967年,校方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专心读书,要么放弃学业专注唱歌,14岁的邓丽君思前想后,告诉父母要退学唱歌。”

这一年,她办理了休学手续,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彻底告别了校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热爱的歌唱事业中。

邓丽君的崛起,恰好赶上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民众口袋里有了钱,开始追寻精神上的寄托,而邓丽君这种出身台湾本土,却能跨越地域界限的华人巨星特质,正好契合了大家的期待。

她的歌不仅在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更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证明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

歌手王菲就曾多次说过,邓丽君是她音乐之路的启蒙老师;直到现在,还有无数歌手以翻唱邓丽君的老歌为荣。

更难得的是,在戏子无义的传统偏见下,邓丽君始终保持着初心,待人谦和、勤勉自持,从未被娱乐圈的大染缸污染。

1970年,邓丽君主演了人生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影片讲述了普通女孩叮当被大歌星蓝云发掘,最终成长为知名歌手的故事。

小人物靠奋斗改变命运的主题,深深打动了香港观众,也让她在香港的人气一路飙升。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举世瞩目,而邓丽君也成了香港的万人迷,不过当时香港电影正处于转折期。

许冠文的本土喜剧大受欢迎,李小龙去世后成龙接棒成为动作巨星,粤语文化兴起,传统的国语电影渐渐式微。

邓丽君认清自己更适合唱歌的定位,从此不再涉足大银幕,把重心放回了音乐上。

也是在1972年,李行导演的电影《彩云飞》掀起了琼瑶小说改编电影的热潮,邓丽君演唱的插曲《千言万语》传遍大街小巷,赢得满堂彩。

一年后,《彩云飞》原班人马拍摄《海鸥飞处》,邓丽君再次成为指定演唱者,她的歌声与琼瑶电影的浪漫悲情完美融合,进一步巩固了甜歌皇后的地位。

1978年,邓丽君遭遇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糗事”,也让她的事业陷入低谷。

当时台湾护照在国际上出行很不方便,邓丽君一时糊涂,听从他人建议办了一张印尼假护照。

一次从香港经台湾飞日本时,恰逢台湾护照过期,她便想着用假护照临时过关,结果被当场发现,在日本的女拘留所里待了七天。

虽不是牢房,但也让她受尽了委屈,在拘留所里,她还曾为其他被拘留的人唱过《千言万语》,用歌声驱散阴霾。

获释后,她用中南美洲贝里斯的护照飞往法国,之后便在法国和日本两地轮流居住。

那段时间,台湾舆论对她十分苛刻,一沉百踩成了常态,邓丽君的名字在台湾渐渐沉寂。

可谁也没想到,峰回路转的契机竟出现在祖国大陆,就在她在台湾遭遇冷遇时,《小城故事多》《甜蜜蜜》等歌曲悄然传入大陆,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都播放着她的歌声。

这股热潮传到台湾后,之前对她避之不及的军政要人和媒体,又纷纷把她请回神台,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可能是因为长期四处奔波、太过劳累,邓丽君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

1994年12月30号那天,她因为重感冒引发了支气管炎,呼吸变得特别困难,随后就在泰国清迈的兰姆医院住下接受治疗。

到了1995年春节,她专门回到台湾和家人一起过年,这期间,她一直靠支气管扩张喷剂来缓解不适,可谁都没想到,这次团聚竟然成了她和家人的最后一次相聚。

1995年5月8日下午4点左右,邓丽君在清迈的住所突发支气管哮喘,由于当地交通堵塞,延误了送医时间,加上她情急之下过量使用了支气管扩张喷剂,导致脑部重度缺氧、心脏骤停。

送到兰姆医院后,医生全力抢救了近45分钟,却始终没能挽回她的生命,下午5点30分,院方正式宣布抢救无效,一代歌后溘然长逝,年仅42岁。

家人按照她的喜好,为她穿上了最喜欢的桃红色旗袍,戴上母亲送的项链,让她以最美丽的模样与世人告别。

这场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整个华人世界陷入悲痛,邓丽君的告别仪式上,时任台湾省省长的宋楚瑜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连战等政要、亲朋好友以及演艺界同仁纷纷前来吊唁。

超过20万民众排起长队,只为和心中的巨星见最后一面,这样高规格的葬礼仪式,可以说是仅次于蒋介石的存在。

2003年4月的时候,邓丽君的衣冠冢和纪念雕像在上海建成了,这可是中国大陆头一个纪念她的地方。

举行落成仪式那天,天空飘着细细的雨丝,好几千名歌迷不顾下雨,纷纷赶来,送这位一直心心念念着故乡的大明星“叶落归根”。

后来家里人说起,邓丽君从小就有气喘的毛病,十几岁的时候就犯过病,只是当时谁都没想到,那次发病竟然会让她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什么是经典,对那些喜爱邓丽君的人而言,经典就是邓丽君本人,她的歌声里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她的人生轨迹映照出一个时代的印记,她几乎就是温柔美好的象征。

但深入去了解,你会发现她的故事里处处透着坚韧不拔,不管时光流转多少年,她依然能让无数人内心泛起涟漪,感慨万千。

要是你曾被她的歌声深深打动过,那你肯定会一辈子都记住她——邓丽君。

凤凰卫视——揭秘邓丽君一生的几次情感经历 其葬礼视频曝光2013年05月13日

澎湃新闻——邓丽君:台上是个巨星,台下是个苦命人2016-09-22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