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3年的上海,一位母亲抱着高烧的婴儿冲进医院,却被告知最后一支青霉素已被黑市炒到“一根金条”。绝望中,她不知道,一个戴眼镜的书生正在破实验室里拼命——**他叫汪猷,后来被称为“让中国告别天价药的男人”**。
**文/科学史记**
1943年的上海,一位母亲抱着高烧的婴儿冲进医院,却被告知最后一支青霉素已被黑市炒到“一根金条”。绝望中,她不知道,一个戴眼镜的书生正在破实验室里拼命——**他叫汪猷,后来被称为“让中国告别天价药的男人”**。
### **一、放弃诺奖导师的挽留,他带着一箱试管回国抗战**
1939年春,德国慕尼黑码头,29岁的汪猷把博士证书压进行李箱底层。他的导师、诺贝尔奖得主维兰德紧握他的手:“留在德国,你能成为世界级科学家!”
但他头也不回登上货轮——**行李箱里除了化学仪器,还有云南白药的药渣**。
彼时中国正遭日军封锁,奎宁等救命药价比黄金。汪猷躲进上海医学院的防空洞实验室,用煤油灯加热国产草药。当同行纷纷转行谋生时,他在实验记录上写道:**“今日试第127种草药,终得抗疟有效成分”**。
这项成果,让中国战场上的疟疾死亡率直降60%。
---
### **二、一支青霉素,救活一代中国人**
1951年,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高达80%。进口青霉素价格堪比奢侈品,一支相当于工人半年工资。
“必须让中国自己造!”汪猷带着团队扎进上海郊区厂房。没有恒温设备,他们用棉被裹着发酵罐;缺少检测仪,他连续72小时肉眼观察结晶过程。
**1953年4月7日**,中国首支国产青霉素诞生,价格暴跌99%!卫生部报告显示:次年新生儿死亡率骤降42%。
“西方说我们偷技术?”汪猷举起实验记录本冷笑:“这上面每一页,都是中国人自己的血汗。”
---### **三、震惊世界的“生命密码”之战**
1965年9月17日,国际生化大会突然中断议程——中国宣布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化学手段创造活性蛋白质,被《自然》杂志称为“继原子弹后最伟大的中国奇迹”。
而鲜为人知的是,汪猷团队曾为0.01%的杂质差异,将合成步骤重做了119次。瑞典诺贝尔奖评委三次秘密访华,他却在成果申报表上划掉自己名字:**“荣誉属于集体,功成不必在我。”**
### **四、晚年捐出全部存款,临终遗言令人泪目**
1997年春,87岁的汪猷躺在病床上,颤抖着签下遗嘱:**毕生积蓄368万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学子**。
护士听见他昏迷中呢喃:“tRNA的数据…一定要验证…”
儿子回忆:“父亲临终前看的最后一份文件,是石油微生物发酵的实验报告。”
---### **五、他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历史的破壁人**
- **当有人说“中国搞不了精密化学”**,他带团队合成了胰岛素;
- **当西方断言“中国二十年造不出抗生素”**,他让青霉素产量三年翻百倍;
- **当时代追问“科学家该为何而活”**,他用86本发黄的实验记录,写下答案。
---**结语:**
今天,当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当青蒿素拯救全球数百万生命,我们不该忘记——
80年前那个在防空洞里煮草药的书生,用一生证明:**最硬的骨头,才能熬出最救命的药;最纯粹的初心,终将照亮最远的路。**
(本文资料源自《汪猷传》、中科院档案及当事人访谈,部分细节已核实)
---
**互动话题:**
你知道老一辈科学家哪些感人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点赞最高送《汪猷传》一本!
**#科学巨匠##历史真相##致敬国士#**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