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冬后的菜市场里,堆得像小山似的白菜最是接地气。论价格,几块钱就能拎走一大棵;论做法,清炖、醋溜、包饺子,怎么吃都不腻!可谁能想到,这颗秋冬餐桌上的“常客”,竟是隐藏的肠道养护能手。日本东京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就揭开了白菜“清肠”的神秘面纱。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立冬后的菜市场里,堆得像小山似的白菜最是接地气。论价格,几块钱就能拎走一大棵;论做法,清炖、醋溜、包饺子,怎么吃都不腻!可谁能想到,这颗秋冬餐桌上的“常客”,竟是隐藏的肠道养护能手。日本东京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就揭开了白菜“清肠”的神秘面纱。
这项发表于《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证实:规律摄入白菜后,36小时内肠道废物排出量可达50%。这些废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代谢毒素、胆固醇复合物及致炎因子,它们长期堆积在肠壁褶皱中,正是便秘、肠道炎症的“温床”。
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率高达42.7%,全球65岁以上人群便秘率更是超40%,如果每天吃一颗白菜,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弄清白菜为何能高效清肠,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做了一组“贴近人类肠道现状”的实验:招募62名25-65岁的慢性便秘受试者,让他们每日摄入300克熟白菜,持续14天,期间禁用影响肠道功能任何成分。
结果显示,36小时内,受试者肠道内未消化食物残渣、代谢毒素、胆固醇复合物的排出量平均达50%;连续10天后,83%的人排便频率从2-3天一次,提升至每日一次,粪便水分增多,腰围也出现轻微下降。
“白菜不是简单‘刮油’,而是给肠道装了两套‘清洁系统’。”研究负责人解释道:
第一套是“物理清扫系统”:每100克生白菜含2.5克不溶性膳食纤维,占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十分之一。这种纤维像肠道里的“推土机”,吸水膨胀后能撑起粪便体积,同时摩擦肠壁刺激蠕动,把窝在褶皱里的老废废物“推”出去。
第二套是“生物防护系统”:白菜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是普通蔬菜的3倍,进入肠道后会被益生菌转化为异硫氰酸酯,这种物质像“肠道疫苗”,能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害菌繁殖,同时给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腾地方”,让肠道菌群保持平衡。
虽说白菜清肠有顶刊科研支撑,但不少人按“家常吃法”补,却越吃越闹心:有人每天吃半颗生白菜,结果胃寒腹泻;有人只吃白菜没喝水,纤维在肠道里“卡壳”,便秘反而加重;还有网友吐槽顿顿喝白菜汤,喝了半个月,腰围没小,倒把牙喝酸了。
这时候,有人会问:有没有办法既能留住白菜的天然优势,又能补上这些短板,让清肠、减重一步到位?
我国科研团队还真给出了答案。由上海原衍生物打造的国产专利AKK菌AKK001,去年年底落地膳食制剂倍/轻/肠,把白菜中的清肠逻辑升级成了“全链路养护”:既保留白菜护肠的核心原理,又用科技解决了“量、吸收、代谢”三大难题。
例如,针对白菜中维生素U修复黏膜的作用,这一方案添加了Genotime™三丁酸甘油酯:这种成分是肠黏膜细胞的“直接能量源”,实验证实可以更快修复受损肠壁;聚焦白菜调节菌群的效果,它搭配了从中国长寿老人体内提取的AKK001菌株,通过精准复配,让AKK菌能协同纤维加速脂肪分解。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今年9月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连续补充4周肠-倍-轻,受试者腰围平均缩小4.3cm,基础代谢提升5%以上。对于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的上班族,或者消化功能较弱的中老年群体来说,种“精准解决肠道痛点”的方案,无疑更符合需求,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在京/东上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它能有效支持健康,但作为膳食补充品,不能完全替代多样化的天然食物,保持均衡饮食仍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根本。
蔬菜清肠的研究并非孤例,日本筑波大学研究就发现,红薯24小时内能排出40%肠道废物;《细胞代谢》中也有报道提到,白菜、红薯这类高纤维食材能改善全身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风险。
事实上,老祖宗说的“萝卜白菜保平安”,本质是教我们顺应季节、吃对食材;而现代科技则让这份智慧更“高效”,不用顿顿吃满250克白菜,就能让肠道“大扫除”常态化,在清爽排便中收获轻盈体态。
世卫组织的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全球65岁以上人群便秘率超40%,但80%的肠道问题若能及时干预,就能避免发展成慢性炎症甚至更严重的地步。这个冬天,不妨从一次精准搭配开始,把肠道养护变成“简单的日常”。
来源:薄荷养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