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5岁的刘女士受左侧眼皮跳动困扰五年,起初偶发,她以为是疲劳;后来抽搐蔓延至脸颊、嘴角,发言交谈时尤为明显。曾经开朗的她逐渐自卑、回避社交,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均无效,生活质量骤降。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的说法流传甚广,但眼皮若频繁 “蹦迪”,甚至牵连半边脸、嘴角抽搐,那绝非运气,可能是面肌痉挛!
55岁的刘女士受左侧眼皮跳动困扰五年,起初偶发,她以为是疲劳;后来抽搐蔓延至脸颊、嘴角,发言交谈时尤为明显。曾经开朗的她逐渐自卑、回避社交,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均无效,生活质量骤降。
她来到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睑痉挛门诊)就诊,医生通过问诊、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影像学评估,确诊刘女士为“偏侧面肌痉挛”。这是常见神经功能障碍,多因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异常放电,引发肌肉抽搐。早期常表现为眼皮跳,逐渐波及同侧面部,紧张、疲劳时加重,不仅影响外观,更易引发焦虑。
医生为刘女士进行肉毒毒素注射。两周后,抽搐基本消失,她重拾社交自信。医生提醒:眼皮跳勿轻信“吉凶”,面肌痉挛不会自行好转,拖延可能导致面部肌肉萎缩,增加治疗难度;更别盲目补钙,抽搐与缺钙无关,补充钙剂对病情毫无帮助。面肌痉挛的诊疗需要神经科、眼科、外科的协同精准检查、定制方案,根据患者耐受度、病情轻重选择药物、注射或手术;定期追踪疗效,指导规避诱因,降低复发风险。
另外,“偏侧面肌痉挛”治疗后并非一劳永逸,规避诱因能有效降低复发频率:首先避免熬夜,保证7-9小时睡眠,熬夜会破坏神经系统稳定性,诱发抽搐;其次饮食清淡,少吃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少喝浓茶、咖啡,避免刺激神经;再次做好保暖,冬季外出戴口罩,避免冷水洗脸,寒冷会导致面部血管痉挛,加重病情;最后管理情绪,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情绪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诱发抽搐。
全媒体记者 王超 张黎娜
本文来自【现代保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